分享

网抑云?「网抑云」到底是个什么梗?

 昵称29713725 2020-08-10

众所周知,网易云音乐与其他音乐平台相比,最大的亮点就是评论功能。

无数人在歌曲下面分享自己的感想和故事,将音乐工具变成了音乐社区。

也培养出不少用户对这个平台特殊的偏爱和黏性。

但近些年,评论区却涌现出越来越多疼痛文学式言论

其中不乏夸张捏造、复制粘贴的劣质内容,却往往能获得极高的点赞评论数

因为它们所表达的情绪实在是太丧了,被不少人吐槽无病呻吟、太过矫情。

网易云也就渐渐被用户们吐槽为「网抑云」

最近多个平台上的网友们饶有兴致地就此进行二次创作:

讽刺网易云的负面氛围,嘲弄评论区的伤痛语句。

让「网抑云」彻底成了一个深入人心的蔑称。

「网抑云」梗的流行,伤害最大的其实是真正的抑郁症人群。

无论是那些佯装抑郁症来博取关注的脑残评论,还是那些一棍子打死所有伤感表达的恶意吐槽。

其实都是在败坏社会对抑郁症的印象,加重大众对患者们的误解和忽视。

可这样带有恶意地否定整个平台的负面情绪,又何尝不是对抑郁群体的再次伤害呢?

他们很有可能就置身于被网友们嘲弄的人群之中。

眼看着自己对世界最后的留恋和求救,沦落为他人的笑柄。

哪怕不少人没有真的得抑郁症,但在写下那些忧伤的文字时,也许是真的处于情绪低潮。

他们也需要疏导和关心,只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想让间歇性的心情差影响到正常的生活节奏。

这个有音乐感染情绪、有同类互相诉苦的地方,自然就成了负面情绪最后的垃圾桶。

借他人之词表达也好,看上去空穴来风也罢。

不过都是想找一个树洞倾吐情绪,怎么就可笑了?

年幼时、迷茫时,人人都可能有自我感动的时候。

总有一群人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那些「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的人,何必又去嘲笑他们。

总有一天,他们会在现实历练中学会少去谈论痛苦,而是咬咬牙直面失败和挫折。

教育他们的该是残酷的现实,而不是同样这么过来的我们。

人的情绪原本就很复杂。

我们看不见他人的痛苦和挣扎,不能片面地判断对方是否是无病呻吟。

一句嘲笑对置身之外的人来说也许没什么,但很有可能就是压死他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只有熬过来的人,才有资格对自己的过去一笑了之;

不能感同身受的人,没有资格去肆意评判他人的喜怒哀乐。

那么多嘲笑着「网抑云」的人究竟在嘲笑些什么?

的确,在这其中有对廉价、同质化、不真诚的煽情评论的抗议;

也有对毫无价值、只会造成大众的精神空虚的社区氛围的抨击。

但也有不少的人,他们嘲笑的只是喷薄而出的负面情绪,只是那些过于文艺、「不说人话」的遣词造句。

自己不想看到、无法接受,辱骂嘲讽就完事了。

在这个问题上,我只看到了当下非黑即白、你死我活的苛刻语境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

明明人人都有了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力,但一旦与某些群体意见相左,就会遭到毫不留情的炮轰。

明明我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社交平台,但依旧是在不同人群之前顶着不同的标签、扮演着不同的「我」。

如果不想引起争端,就不能去发表异议,也不能去颠覆印象。

你越是想理性地就事论事,越会有一大群人不由分说地将争议上升至你的生活和人格。

网络上QQ微信微博,能倾吐情绪、表达自己的空间越来越狭窄。

现实中又缺乏亲朋好友的理解和专业的心理健康疏导。

缺失了情绪的出口,人们也只能一窝蜂地往那些原本不算社交平台的地方涌:

不只是在网易云发表「抑郁言论」;

也会在B站的弹幕里狂刷「骚话」,也会在知乎的回答里编造故事。

这些行为都会让人心生厌恶。

但厌恶背后,却是被膨胀的社交需求无奈淘汰出局的精品内容;

以及无数颗在严肃语境中缺失话语权、只能靠戏谑谩骂玩梗找到存在感的焦虑的心。

当一切表达已经无关内容、只关情绪。

当所有网民为了「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选择主动攻击一切与自己不同的人事物。

这个世界就只会变成没有包容、没有理解的二元对立

给予他人关怀,是让我们自己更快乐。

给予他人宽容,是让我们自己更自由。

网络让世界越变越宽,我们更没必要让彼此的心越变越窄。

否则,清理了一处网易云,无处落脚的人们又将漫无目的地涌向哪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