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树木传奇|树中“毒王” 见血封喉

 昵称37581541 2020-08-10

树木传奇·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

(102)


张涛 许涵 陈仁利


武侠世界里,蜀中唐门依靠各种令人闻风丧胆的毒物,行走江湖数百年之久。在植物界,也有一种让人听闻其名就毛骨悚然、避之不及的树木,名曰见血封喉。这种树,树如其名,其流出的汁液剧毒无比,人畜伤口一经接触,如不及时就医就会窒息死亡。然而,有毒植物并非全都有害于人畜,研究了解其毒性,就可变毒为利,造福于人类,这便是中医药物学中所说的“以毒攻毒”了 。


有一种听闻其名就令人毛骨悚然、避之不及的树木,名曰见血封喉。其树干挺拔、直插云霄。其汁液剧毒无比,研究了解其毒性,就可变毒为利,造福于人类 。

见血封喉,桑科,见血封喉属。见血封喉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个种3个变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我国仅产1种,即见血封喉,为国家保护植物,常生长在海拔400米以下的热带、南亚热带季雨林中,是一种剧毒植物和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南部。
杀敌与猎兽利器
相传,美洲的古印第安人在遇到敌人入侵时,女人和儿童在后方将见血封喉的汁液涂于箭头,运到前方,供男人在战场上杀敌。印第安人因此而屡战屡胜,杀得入侵敌人尸横遍野,魂飞胆丧,顽强地保住了自己世代居住的家园。

见血封喉是一种剧毒植物和药用植物

据史料记载,1859年,东印度群岛的土著民族在和英军交战时,把箭头涂有见血封喉汁液的箭射向来犯者,起初英国士兵不知道这箭的厉害,中箭者仍勇往直前,但很快就倒地身亡,这种毒箭的杀伤力使英军惊骇万分。
见血封喉在古代的战场上大显身手,为征战沙场的士兵赢得先机,因此士兵们勇猛无比,让敌军来之则败,败之则恐。一点点的汁液虽然渺小,但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立下了赫赫战功,不愧是战场上的利器。
见血封喉的巨大树冠
据传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最早发现见血封喉汁液含有剧毒的是一位傣族猎人。有一次,这位猎人在狩猎时被一只硕大的狗熊紧逼而被迫爬上一棵大树,可狗熊仍不放过他,紧追不舍,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这位猎人急中生智,折断一根树枝刺向正往树上爬的狗熊,结果奇迹突然发生了,狗熊立即落地而死。从那以后,西双版纳的猎人狩猎时,都用见血封喉的汁液涂在箭头。
在电影《战狼Ⅱ》中也是引用古代印第安人用箭毒木来狩猎的传统方法进行猎兽。
见血封喉嫩枝乳液
云南西双版纳还有“七上八下九不活”的说法,即被毒箭射中的野兽,逃窜时,上坡路最多跑七步,下坡路最多跑八步,第九步一定毙命。这么微乎其微的汁液,竟可以让体型硕大的狗熊瞬间毙命,可见其毒性剧烈无比,但是中毒后的兽肉仍可食用,没有毒性。
“毒”与“药”的渊源
“毒”与“药”,原本是一个互用的概念,如《周礼·天官·冢宰》中就有“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记载。张景岳在《本草正》中亦云:“药以治病,以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有偏也……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大凡可以避邪安正者,均可以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故邪也。”这说明在中国古代存在着一个“毒”与“药”概念互用的时期。
见血封喉高大的树干和发达的板根
是药三分毒,无毒不入药。中国医药宝库一直留有有毒中药的一席之地。中医历来推崇“以毒攻毒”理论。有毒中药往往具有独特疗效,其毒性成分就是其药效成分。对于一些特殊疾病来说,越是有毒的药,往往越有效。几千年来,历代医家利用“有毒中药”治愈了无数的顽疴痼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医的以毒攻毒可追溯到远古神农时代,《淮南子·修务训》中这样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二毒。”由此,既是毒也是药的“有毒中药”也内藏玄机:毒中有药,药中有毒。
见血封喉板根发达且硕大 王西洋摄
因此,有毒物质只要掌握和运用得当,也会成为治疗某些疑难病症的特效药,蛇毒就是一个很好的“变毒为宝”的例子。治疗时以毒攻毒,祛除邪气,扶助正气,以达到气血阴阳平衡。
以毒攻毒起源于神农时代,萌发于春秋战国秦汉,发展于晋隋唐,深化于宋金元,丰富于明清,创新于近现代。以毒攻毒医药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发展,每个历史发展阶段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
洒落民间 护佑村庄
高大的见血封喉树常保存在华南和西南等热带地区农村村寨周围的风水林和村寨中,成为村寨周围绿化的重要树种。
海南省儋州市区1000年级的见血封喉 陈仁利摄

在海南省儋州市区有一棵树龄1000年的见血封喉古树,其树干高大粗壮,板根发达且硕大,整株枝繁叶茂,生长十分旺盛。当地居民视其为神树,专门为其修建了台阶和围墙,常在树下烧香祭拜。
广西树龄最长、胸径最大的见血封喉古树,当属生长于陆川县良田镇冯杏村杏屯的1000年特级古树。这棵巨大的见血封喉古树俨然“仙翁”级别,树干虽因腐烂而形成了一个大空洞,但依然挡不住它旺盛的长势,生得“鹤发童颜”,枝叶扶疏,形态优美。当地人常在此树下纳凉聊天,千百年来一直与人朝夕相伴。村里人说,他们从没有听说这树有毒,而且祖祖辈辈都把这棵古树视为“护村树”。
护村神树

见血封喉参天古树,像是上天派来的守护神,落脚在广西各地的村庄,一待就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它们与人和睦相处。它挺拔高大、一身剧毒,像是为了降服妖魔鬼怪而生,让来犯者心生畏惧、敬而远之,以保护村民。
名字可怕 却是一宝
听闻见血封喉的名字,就令人闻风丧胆、浮想联翩。历经千百年沧桑,人们对见血封喉的认识从神秘、恐惧到敬畏、熟悉。原来,见血封喉并不像它的名字那般骇人,它既能与人们和谐相处,又有其独特的珍贵之处。
见血封喉树的木材不耐腐、质脆、不适于建筑,但生长迅速,树干通直、出材率高,可以做胶合板芯、纤维板及造纸原料。其树皮纤维细长柔软,富弹性,强力大,易脱胶,可作麻类代用品。西双版纳群众喜欢把除去毒液的树皮捶松、晒干、用作床垫。据说数十年后,弹性仍可完好如初。
见血封喉枝条繁多而有序,树冠犹如巨伞一般
见血封喉是热带雨林、季雨林中重要组成树种之一,在热带雨林地区雨势往往非常强劲,地表易被冲蚀,而见血封喉有非常完整的板根,对水土的涵养能力强,有利于维护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维系热带地区生态平衡。
目前许多学者在划分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时,都参考了见血封喉的生态和地理分布等特征,将其作为研究古植被、古气候、古植物地理的重要证据。许多科学家曾据此将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划分为热带地区。
见血封喉在药理活性方面的运用价值极高,其白色的树汁和种子中有类别众多的强心苷,乳汁的乙醇提取物有强心、升压、增加心排血量等作用,在心脏病和高血压治疗等领域有很高的潜在应用价值,是治疗心脏衰弱类疾病的重要药物。
见血封喉披针形嫩叶,边缘具细锯齿
见血封喉的种子作药,可用于治疗湿热腹泻和痢疾等疾病,鲜树汁用于治疗腹泻、催吐以及强心等。其树液也已在医疗上用作肌松剂,还可用于麻醉,其乳汁在治疗女性乳腺癌疾病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功效。可以预料,随着科学研究的日益发展 ,其毒性的研究与利用必将进一步深入,见血封喉这种有着很大医药价值的树种也会更好地造福人类。
拍摄的惊险与刺激
2020年5月15日,我们在尖峰试验站树木园拍摄见血封喉汁液,领导再三叮嘱一定要小心,我们也心有余悸,到现场戴上手套、护目镜等,做好全副武装,并检查身上裸露处是否有伤口,确认做好安全措施后开始寻找目标。我们选好目标用砍刀比划一会后,让同事们离远一些。
用刀削下灰白色树皮,乳白色汁液让人毛骨悚然
砍下去的瞬间,心跳加速,眼睛紧闭着,手在颤抖,砍在大约40厘米处的树干上,还急忙问同事们汁液有没有溅出来,有没有溅到大家身上,他们回应“没有,没有!”由于紧张、惶恐,砍成了平口,汁液一直流不出来,接着又用砍刀补砍成斜口,不料刀口里的汁液飞溅到脸上,急忙用纸巾擦去汁液,当时的场景既刺激又令人毛骨悚然,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心跳加速。最后,用砍刀轻轻削下一块树皮,流出的汁液既多又不会溅出,终于拍到了效果不错的照片。

树木档案:

见血封喉 又名箭毒木、剪刀树、大药树、加布,桑科,见血封喉属。见血封喉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个种3个变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我国仅产1种,即见血封喉,为国家保护植物,常生长在海拔400米以下的热带、南亚热带季雨林中;单叶互生,嫩叶披针形,密被棕色长粗毛,边缘有锯齿;成长叶长圆形,长7-20厘米,宽3.5-7厘米,边全缘或微锯齿,顶端短渐尖,基部圆或心形,略偏斜;树皮呈灰白色,极厚,略粗糙,具乳白色汁液;茎干基部具有从树干各侧向四周生长的高大板根,根系发达,抗风力强,树干高大挺拔,主干高15-20米,为季雨林上层乔木,是一种剧毒植物和药用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南部。

作者简介:

张  涛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站监测数据的收集、设备设施维护、日常运行及科普工作。

许  涵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理、植被恢复等方面的研究。

陈仁利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方向研究。

《中国绿色时报》2020年8月1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