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天有大事晚上就睡不好?——自我焦虑

 初见娱乐 2020-08-10

【心理导读】‍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睡不着觉的经历,有些人可以调节得很好,见缝插针,倒下就睡;可有些人却是第二天如果有大事晚上就会睡不着。这是为什么呢?有没有什么好的方式去克服这种情况?

很久前,璐璐的妈妈就计划暑假带他去海边游玩。在每天的期待中,暑假终于到了,这不,璐璐终于可以出发去海边旅游了,这对于从来没见过大海的孩子来说是非常让人兴奋的。

前天晚上,璐璐早早地就上床休息,准备养足精神,第二天一早就奔向海边。可是躺在床上,脑海中不由地浮现出海边的景象,蓝蓝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汹涌的浪花,还有游客们欢乐的笑声。他自己仿佛已经置身其中,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入睡,越是告诉自己不去想,越是想得厉害,临近天明才迷迷糊糊地睡着。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第二天有事的情况下,前一天晚上总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于是“一只羊,两只羊……”再次上演,可是眼瞅着自己都快变成一名快乐的牧羊人了,还是怎么都睡不着,这实在是让人抓狂不已。就算像翻烙饼一样睡着了,也可能醒得非常早,打乱了正常的作息规律。最终,只有在事情过去之后,才能轻松入睡。

毫无疑问,你又失眠了,只不过这属于一种短暂性的失眠。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有短暂性的失眠,搬新家、碰到不开心的事或学生考前紧张等都会引起暂时的睡眠障碍,但一般几天后就会消失。

那么,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人们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呢?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正面的,即必然发生的喜闻乐见的事情,比如第二天就是期待已久的长途旅游,或者要见一个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负面的,即必然会碰到不愿意面对的事情,比如第二天就要考试了,你却还没有准备好(你担心自己考不好),或者规定好的任务期限已经到了,可是你还没有完成(你担心自己要被老板痛批一顿);中性的,即还不明确结果的事情,比如即将与客户商谈合作,你不知道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或者即将参加某项比赛,你不知道是晋级还是被淘汰。伴随着正面事件的情绪往往是兴奋,或者说是激动;伴随着负面事件的情绪往往是焦虑;而面对结果不确定的中性事件时,相伴的情绪也通常是焦虑。

先说兴奋,人在小时候比较容易出现太兴奋而睡不着的情况,比如第二天学校组织春游,很多人都会在床上翻来覆去好一会儿才能睡着。不过,一旦兴奋劲儿过去,心跳、血压恢复正常,全身放松之后,很快就能睡着。反倒是越长大越难遇到这种因为兴奋而睡不着的情况。

再说焦虑,当我们渐渐长大,生活压力慢慢变大后,因为焦虑而失眠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当人们知道必然发生不好结果的时候,消极一点的人可能会产生认命的想法,积极一点的人可能会想方设法去改变结果,这些想法和行为本身都会大大缓解焦虑情绪。然而,最容易引起焦虑的就是结果不确定的中性事件,因为谁都不希望看到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比如商谈合作时可能会失败,比赛时可能会发挥失常等。

人的想象力是十分强大的,可以通过以前的经验来预测未来,并把它展现在脑海里。这种能力增加了我们取得好结果的可能性。但同时,过度或者偏颇的预测也常常会带来不必要的焦虑。事实上,引发焦虑的起源就在于对未知事件错误或有偏差的预估,进而引出了一系列增加焦虑的心理活动,最终让我们变得焦虑,难以入睡。

既然知道了焦虑的根源,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情况呢?首先,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比如比赛之前是不是已经练习到位,而且做到足够好了,做足准备才是降低焦虑的根本所在。其次,对当前的形势做出正确的预估,不要一开始就自己吓自己。当然,如果还是有些焦虑,也可以尝试常规的助睡眠方法,如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分散注意力等,必要时也可借助药物。

其实,很多时候,那些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情往往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发展的。古人早就帮我们总结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