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藏品:翠玉白菜及其背后的故事

 今相玉 2020-08-10

1925年10月,北京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人们在雍和宫发现了一件质地上乘,做工精良细致的翠玉白菜,这个消息一经传出,一时间便在古玩界和文物界引起很大轰动。后来,国宝文物南迁,这颗翠玉白菜辗转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镇院之宝。

相传这件翠玉白菜是谨妃和珍妃的母亲、当时礼部侍郎长叙的夫人留给自己小女儿珍妃陪嫁添妆的宝贝。在这位母亲看来,这块一半冰清玉洁、一半翠玉的翡翠珍品清清白白的寓意正好和珍妃的善良相称。虽然瑾妃和珍妃是亲姐妹,但性情迥然不同,瑾妃偏爱珠宝而珍妃喜欢读书。霸道的瑾妃想要翠玉白菜,懂事的珍妃就让给了姐姐,可惜,不懂诗书的瑾妃并没有理解其所蕴含的美好寓意,竟然被种在珐琅花盆里,旁边还被配着一株灵芝,这般高雅之物,居然被养的如此世俗,实在叫人大跌眼镜。

这件翠玉白菜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7厘米,其原料是一半半白半绿的翠玉,据说当时匠人并没有过多的改变玉料,而是巧妙地借助玉料最初的色泽分布,雕出了这颗菜茎白嫩、菜叶翻卷,如同刚从地里拔出的新鲜白菜一般,而且还有一只 螽 斯和一只蝗虫,生动形象,出神入化。

玉在中国属于极其贵重的材料,人们常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就是这个意思,玉所蕴含的所有美好的愿望和寓意,让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而经久不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