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味中国 56 玉林牛巴

 _冯晓晖_ 2020-09-12

广西,玉林市,2019年5月。

牛巴是玉林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唯一的饮食加工制品。

所谓“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国家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简而言之,就是国家认证的优质土特产。

地理标志保护的多是农林渔牧的初级产品,比如五常大米、宁夏枸杞、阳澄湖大闸蟹等等。茅台酒、高邮咸鸭蛋一类的加工制品不多,天津狗不理、兰州拉面这种现代餐饮食品完全没可能入选。广西国字号的特产有七十多种,能够直接端上桌子拌饭下酒的,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初次见到牛巴是在街边夜宵摊上,不锈钢盆里一大团黑糊糊粘答答油腻腻的东西。饮食讲究个色香味,玉林牛巴在“色”上丝毫不占优势,甚至还是个减分项。

以笔者这种什么没见过就吃什么的个性,当然点上一份的牛巴粉。不多时端上来,不锈钢碗套塑料袋,细米粉做的汤粉,上面撒着些切成寸许的薄片。牛肉干?卤牛肉?还是肉脯?都不像。有长纤维,不是肉末压制烘烤的肉脯,有韧性,耐嚼,明显不同于卤牛肉,却又不似牛肉干的硬与柴。是咸甜味,这种甜香与一般的咸辣口味的米粉并不太搭,很奇怪。

后来在玉林市内闲逛,发现这里所有的米粉店都有牛巴粉。白天看,牛巴不是黑色的,而是深咖啡色,都是油腻腻粘答答的模样。这种外观真不咋地的奇特食品,为何如此受到玉林人的喜爱?

后来坐出租与司机聊天,才解开我的疑惑。首先,牛巴与汤粉确实不很搭,更适合的是拌粉。若是牛腩、牛杂类的汤粉中加点儿牛巴,却是很好的调和。至于名字的来历,司机的解释说它本不应叫牛巴,但原来的名字被隔壁的梧州抢占了。这个解释我没听明白。

说到牛巴的制作工艺,的确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选全廋的牛臀肉,切成均匀厚度长片儿,加调料码味,再摊开晾晒至七八成干。在大铁锅中加清油及八角茴香大料等香料,投入肉干炒至无水,再加油文火煨透。

怪不得,牛巴既不是牛肉干也不是卤牛肉。从工艺上分析,主要采用了干煸和油焖两种烹饪技术。说起来简单,但想想看就相当有难度:干煸和油焖多用于素菜或鱼虾类,对于不易熟的牛廋肉,火候如何把控,才能使牛肉酥而不柴?如何翻炒,才能保证不散形成了一堆黑肉松?玉林牛巴,必有其独有的技艺。

在玉林街上很容易见到牛巴专卖店,西街口的吴常昌牛巴名气最大。那天我去看位于老城中心区的粤东会馆,见旁边有好几家牛巴专卖店,其中一个铺面写着“老牌吴记牛巴”。有罐头装的吴常昌牛巴,也有自家做的现称现装的,门口正在买的几位一看就是本地人。玉林本就没什么游客,在这种老城区更没必须担心假冒伪劣,买简易包装的非大牌也更实惠些。

现称的牛巴放在店铺门口的几只不锈钢大盆里,有原味、香辣、麻辣三种口味。之前的那碗牛巴粉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好的印象,因此有些犹豫是否应当带点回家。老板让我先尝尝,于是挑一块放入口中……哦……

比夜宵摊上的强太多了。入口并不显油腻,牛肉更厚实,有嚼劲,韧而不坚,香气更浓郁,这种特殊的香,是牛肉与多种调料的复合,浓浓的在口腔中蔓延。到这时能想象出牛巴的制作,一片片牛肉在油里熬制,咕嘟嘟冒着小泡,八角、茴香、陈皮、甘草……各类香料在缓缓地翻腾……


于是买几罐。老板娘将大片的牛巴剪成小块,称好,最后浇些油,密封。我还没到家,快递就先到了。

玉林牛巴最适合做冷盘。很简单:牛巴、油炸花生米,再撒点芝麻、香菜就成,下酒、拌饭都合适。难得遇到带回去家人都说好的土特产。

号称源自光绪年间的其貌不扬的玉林牛巴,有机会你真应当尝尝。这是难得一遇的味道,这是你一定忘不掉的味道。

后记

吴记牛巴的联系方式见下图。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只是买东西是顺手拿了张名片,并非收费打广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