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鲍逸涵《漫漫采桑路》指导老师:树翠新

 中外作家网654 2020-08-11

少年如画,下笔成诗 

                        漫漫采桑路

               武康英溪小学  鲍逸涵

      “采桑女子智于男,晓雾浸鞋携笋篮。”吟着这恬静的律诗,肩挎一只竹篮,对视采桑女深邃的眼眸,丝丝铂金色的光芒透过枝叶的缝隙与露珠交相辉映,踏一条曲径通幽的羊肠小道,开启我那漫漫采桑路。

穿过树叶交织成的绿网,头顶的骄阳使我无法正视面前的风景,当我回过神,心中顿时产生一个疑问“这还是我认识的家乡吗?”原来雨后艳阳下的山村别有一番韵味儿,沉甸甸的麦穗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沾着露水的朵朵野花迎风摇摆,在青草的掩盖下,隐隐约约;远处的山头在天空交界处昂着头,云朵掠过山尖,使原来单调的绿色散发出神秘又勾人的味道,给人一种朦胧的美。

而在这争奇斗艳的景色中,桑树那矮小的身形却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它依附着油亮的桑叶“无情”地夺来我的视线,书上说桑树浑身都是宝,它的树皮可以做成桑皮纸,以前的农家没有玻璃,窗户都是用桑皮纸糊的,它的叶子还可以养蚕,它的果子叫桑葚,有大量营养成分,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看!那就是桑葚。”正想着,就被打断了,顺着旁人的手指,我看到了在片片桑叶掩盖下的颗颗深紫色桑果,那饱满的颜色,油润的色泽,使我垂延三尺。

我迫不及待地迈开步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向绿丛间,一睹桑果的“倾城容颜”可错综复杂的灌木枝将我这“采桑大盗”拒之门外,凭借我麻秆似的身形,弯下腰,先将篮子放在一边,接着,在桑树底部的缝隙仰面钻了进去,掰开桑叶,没想到桑树单一的外表下竟是这等风光无限,绿色的天空与紫色的繁星点点,使我在热火朝天的中午仿佛能感受到夏夜的宁静,让人陶醉其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阵阵热浪袭来,把我从无限遐想中拉回现实,抬起手,粗鲁地抓下一把桑葚,凑到鼻尖,一阵吸溜,气味不太特殊,如果一定要描述出来的话,那就是大自然的味道。那种春踏过草坪的新鲜与舒畅,秋拂过落叶的自由与曼妙,他娇小而饱满的样子甚是惹人喜爱。也顾不着洗了,轻轻掸去上面的灰尘便往嘴里送,一嘴下去,顿时,汁水爆满整个口腔,酸甜的味道直击味蕾,那惬意的感觉如微风擦过泸沽湖,温柔而又艳丽,我不再顾及所谓的仪调,在这桑树海中展现最真实的自我,在享受大自然无私馈赠的同时,不忘给家人带去那辛苦劳作后的天伦之乐。我们的占据地不断向外扩展,桑树林被我们洗劫一空,提篮里当然战功显赫,渐渐地,我吃出了不一样的味道,我想,那是汗水与辛苦交织成的味道。

吃够了,玩累了,钻出桑树林,大家互相调侃着彼此狼狈的样子,爽朗的笑声剥开我们看似成熟的外表,展现给旁人的,又是那年少无知的自己,多想这么坐在桑树林边,嚼着桑果,聆听风儿打在树叶上,发出“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永远不再长大。

      四处炊烟袅袅,满腹桑果的我们,已无心吃饭,一路小跑到后山,斜靠在石边,手搭在微屈的膝盖上,嘴里叼起一根枯黄的狗尾草,看着太阳缓缓落下,直至最后一抹光晕消失在天际中,星星点点的夜空浮在头顶,虫鸣打散了一天的疲惫,带我们徜徉在逝去的童年里,置身远离喧嚣的自然中。

      也许人生也该如此,在灯红酒绿,鱼龙混杂的社会中,人们一头栽进新世纪的热潮中,迷失了自我,他们的眼神空洞迷茫,全身被烙上了妖艳的印记,他们在生活所迫,儿女情长相逼的重重追赶下,忘记初衷,放弃梦想,他们憧憬着一个地方,那儿不需要很多人,不需要高楼大厦,只需要一座依山傍水的小木屋,可以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每天可以陪着孩子去摘桑果,去钓小鱼,去捉蟋蟀,去看日出,在静谧中反省,重怀梦想,在劳累后品尝最甜的果实。

踏上回家的路,月光如银蛇般游在路上,手提满载桑果的竹篮,继续我那漫漫采桑路,咦?采桑女呢!她在我们生活里,在我们笑声里,在我们心里......

指导老师点评: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采桑葚时的情景,品尝桑葚时的惬意,使人身临其境,真切感人,读后令人回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