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母爱》课堂实录及评析

 昵称71118986 2020-08-11

要上“父母之爱”的习作,虽然整个单元一直在絮絮叨叨地讲怎么选材,怎么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但是怎么才能上好这节习作课,还是没有想好,所以借彭才华老师的课例来学习学习。(这个课堂实录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原来有点评,我不知道是谁点评的。我在点评后面加上自己的想法。)在学习的同时,我又忍不住表达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哈哈哈,希望彭老师看到不会生气。

(晕,因为课堂实录曾经发表过,所以我就不能发公众号。只有把课堂实录的部分做一个简要说明,大家如果需要原文可以在网络上查找。)

一、歌曲引入

彭老师唱《母亲》这首歌曲。

点评

一曲动人的《母亲》,把我们深深吸引,孩子们听得入了迷。彭老师唱这首歌,不是在炫技,而是在营造一个场,一个充满温情的场,一个为教学服务的场。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一种铺垫。

我的想法

彭老师唱这首歌的目的是为后面的选材做铺垫,针对初次见面的孩子拉近距离,选择唱歌是很好的。加上彭老师唱得好听,所以效果不错。如果常规的课,老师平时没有用这样的方式展示果,就有点奇怪,因为虽然这首歌对选材有好处,但是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起到的作用也是很表面和肤浅的。效果应该不会很好。

二、  总结回顾

回忆什么时候曾写过母爱的文章,写的内容大约是什么。

我的想法

从彭老师提问可以看出,他对学生的学情很了解,做过大量调研。这对于写作教学来说很重要,因为学生在哪里,我们要教给他什么,用什么方式教,学情的了解是不能忽视的。

出示写母爱的例文,内容是生病时母亲照顾自己。(一共出示了三篇,内容都是这样)

点评

集中火力,“欣赏”几篇有代表性的歌颂母爱的习作。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相信这里面有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但是,千篇一律的习作同时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当深思:我们的习作指导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我的想法

这个环节仍然是在为选材服务,出示的范文就是学生容易出现的选材问题。所选的范围非常狭窄,局限于生病的比较多。应该说给小朋友选材留下的印象还是非常深刻的。但是个人认为,解决选材的问题用这么多的时间,有些不划算。通过他人的文章直观感受到选生病的题材太过于狭隘,但是自己要选什么样的文章才能体现出父母之爱呢?没有思考的时间。

三、  古人笔下的“母爱”

拓展选材,出示《游子吟》,看古文怎么写母爱的。

点评

我相信,经历前面一个环节的学习,孩子们心里一定会产生一种沮丧感,因为其中的部分同学就曾经那样写过相似的作文。这时候,他们渴望得到“搭救”,也就是说,他们渴望知道,如果不这样写母爱,该怎样去写母爱呢?应该说,此时此刻的孩子们,达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彭老师高明就高明在这里,先抑后扬,在孩子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了他们宝贵的东西:“渔”!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发现古人笔下的母爱、发现今人笔下的母爱。

我的想法

我知道彭老师在选择的时候,是有意为之。从古至今,母爱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对于小朋友来说,“生病”是独特体验的例子,“离别”也是。十岁的小朋友对离别的感受应该不是很深。即使是送别,现在的交通发达,短暂的别离,也没有意恐迟迟归的感受。所以,个人觉得这个选择的示例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

三、今人笔下的“母爱”

(一)歌词里的“母爱”

回忆刚才的歌词,看歌词中是怎么写母爱的。

点评

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别人笔下的母爱之所以打动我们的秘密,彭老师选择了三个材料,这三个材料都指向了同一个秘密:细节!这三个材料的排列也非常讲究,一个比一个感人,一个比一个生动!听到这里,我们知道彭老师为什么开课要唱那首歌了!多么巧妙的伏笔呀!

我的看法

这首歌选得不错,全是生活的小细节,但是前面如果要用唱的方式引入,还是一定要对自己极有自信的人才能做的事儿哦!

(二)  漫画里的“母爱”

以视频的方式出示漫画,看漫画中是怎么呈现母爱的。

点评

这段视频,该唤起孩子们心中多少美好的回忆啊!在感动之余,我为彭老师精心的选材暗暗叫绝!生活中,这是多么用心的一位老师!

我的看法

我也同意点评中说的,彭老师很用心,用一个漫画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了选材的重要性。我也有个建议,这个漫画的时间过长,情感的基调过于悲伤,对于选材来说,也许会引导学生进入到另外一种情境,那就是过于悲痛。所以可以将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修改,而不是完全呈现。

四、今天,我们再写“母爱”

(一)动情抒写

看照片,回忆往事,写母爱。(这里彭老师说了一大段煽情的话,帮助小朋友选材)

点评

这个环节,是我对这节课唯一觉得不太满意的地方。我当时的感受是,孩子们已经充分动情了,那就让孩子们赶紧拿出妈妈的照片来写吧!在那样的情境之下,所有煽情的语言都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孩子们记忆的闸门已经被打开,他们需要倾诉,需要自由倾诉。

我的看法

我不同意楼上的看法,如果没有彭老师的那一段话,可能孩子们的选择反而会局限,所选的内容都带有悲伤的基调。我相信彭老师一定是在反复试教后,发现学生的选材有问题,才用这段话来进行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拓宽对题材的选择。

(二)现场评讲

老师对三篇习作进行了现场点评。

点评

三篇即兴挥就的短文,内容完全不一样,但都具备感人的力量,因为他们都抓住了母爱的细节,知道了用这些细节来表现妈妈对自己的爱!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彭老师现场点评的功夫异常了得!他凭借敏锐的语感,准确地捕捉到了一些契机,并对孩子们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引导。而且,不止一次地强化本次习作指导的重点:抓住细节!

我的看法

同意楼上的观点,彭老师现场点评的功夫非常了解,三篇文章的选择也非常不错,抓住细节来描写也到位了。只是这几节课,怎么抓细节,怎么来突出细节,还是没有突破。学生的写作都是以前的已有知识,在本节课上只是选材是哪个有提升,在写作知识的获得上并没有新的增长。

师:是的,写作就应该这样,用心体验,细心发现,让文字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这节课,我们对母爱一定有了更多的发现和体会。(《母亲》歌声响起)我们只有真正发现了母爱,才算是读懂了母亲;只有读懂了母亲,我们才算真正——长大!

点评

《母爱》再次响起,这首歌仿佛一根看不见的红线,贯穿了全课。

我的看法

人文的线很不错,写作的真正目的体现出来了。很喜欢彭老师的这种写作的态度,真正的写就是为了让文字从心流淌,去发现,去体会,去感受——爱。

总的来说,彭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很有个人魅力的课,对于普通的老师而言,很难驾驭。本节课的落点都在彭老师的点评上,突出细节,抓住细节,落实细节。而细节描写确实是本单元需要大家去注意的。但是有多少老师可以在当堂作文的同时,就能进行准确的点评,并对学生有提升和指导呢?我想是不太容易的。

再读单元的课文,我倒觉得,这次的习作教学可以从“语言”+“内心”来进行突破。《学会看病》一文的作者毕淑敏正是用了这样的方法把对孩子的爱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对话中夹杂人物内心的独白,直接和间接的表达人物真挚的情感,双管齐下,会让普通的事变得真挚感人。这样评价有抓手,知识有落点,学生可能学习和操作起来也更有收获。

(本来这篇文章写在前,但是昨天发不了。习作课已经上了,效果还行。)

精彩回顾▽

☆ 我的《父母之爱》的习作教学设计

☆ “做起来”就有收获

☆ 学习他人的长处,包容他人的不足

☆ 再下江南,上江南——《江南》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18  颐和园

☆ 司马光

☆ 生活的启示——四单元习作

☆ 用课文来解决问题——四单元习作存在的问题及修改方法

☆ 怎么观察——比较法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 “卡”的一响——说写作的灵感

图文编辑:姚付利△微信号:yao_fuli


♪☆  冯栎钧  ☆♪

有点可爱、有点逗比;

喜欢放声大笑、不愿放弃梦想的冯老师,

一直在努力!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坚持,

成就孩子,陪伴家长。

你愿意和她一起前行吗?

联系冯老师

E-mail: 3326132336@qq.com

欢迎大家以邮件的方式提出意见或是建议

☆♪ 谢谢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