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诗:一棵冬天的树

 小诗余味 2020-08-12


小诗:一棵冬天的树


文/张利红


春走了
夏走了
秋也走了
一棵树,旷野上
独对沧桑
北风脱掉它的衣裳
它便赤裸着胸膛
雪花苍白了它的头发
它依然挺直了脊梁
它只是选择了沉默
它是一棵愤怒的有力量的树
绿意在它黑色的身躯里潜藏
一棵
冬天
的树



【摘抄】
中国诗歌正是凭藉其意象性,成为世界上最形象最具体的诗歌之一的。


中国诗歌之所以富于意象性,自然与中国诗人的思维方式有关。中国诗人具有通过感觉(而不是推论)把握事物的倾向,这种倾向促使他们在表现个人经验时,采用直观的意象的语言,而不是采用抽象的推论的语言。

和西方诗人不同,中国诗人很少从抽象的角度、用抽象的语言去把握和处理人生问题。他们常常是通过个人经验的感悟和意象语言的运用,来把握和处理人生问题的。


这就像禅宗一样,从来不作抽象的分析或逻辑的推理,而只是直面活生生的个人经验,从中感悟存在和自然的本质。


李清照的著名的《声声慢》词,表现了她在丈夫去世以后的痛苦绝望的情绪,但是这种情绪却是通过关于晚秋风景与黄昏风雨的具体描写表现出来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在这首词中,每一个自然意象都来自诗人眼前的现实,而又都投上了诗人心理的影子。抽去了这些自然意象,这首词便会失去动人的效果。


但是,当这首词传入法国以后,法国诗人克洛岱却把它改写成了下面这样的抽象的呐喊:


“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绝望》)


其中所表现的痛苦绝望的情绪,可以说是与李清照原词相通的,不过看得出原词影子的也就只有这么一点。作为一个西方诗人,克洛岱撇开了原词中所有的自然意象,而只用抽象的概念来抒情。这也许会受到法国读者的喜爱,但如果让李清照看见了,是一定不肯承认其为自己词的改作的。因为对于中国诗人来说,只有渗透在具体意象中的感情,才是真实可感的。


来源:
书名:诗歌——智慧的水珠
作者:邵毅平


声明:
本公众号所发的小诗,均不影响在其它公众号里原创发布。
因为小诗字数少和其它文字再组合后,就又能原创发布了。
因小诗字数少,不足300字,所以配上“摘抄”,才能声明原创。不过,摘抄的内容均为干货,值得一览哟。


张利红:海东青·诗僧现代诗讲学班学员,喜欢把爱与美与悟写进文字,化成诗行。尤其喜欢微诗,一粒沙里雕世界。
微信号:13937305746
昵称:若水诗心
公众号:写作点亮生活



更多
详情
敬请
关注
欢迎留言,转发,分享,关注!
投稿微信:13937305746,或直接投到公众号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