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给编辑一分体面的尊重 || 孙晓娟

 作家平台 2020-08-12

请给编辑一分体面的尊重

孙晓娟

两年前,我人生第一次给局报社投稿,得到了局报编辑毛汉珍的认可和鼓励,激起了我创作的强烈欲望,从此毛老师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然而,在给局报投稿半年后的一次偶遇,这种印象很快被改变。

那时,我曾想象过多种与毛老师见面场景,没有一场不是毛老师给予我赞许和耐心指点的。但真实的见面情景让人始料未及。在局报社的办公室内,与我一桌之隔的毛老师坐在椅子上缓缓转过身来:“你是孙晓娟吧?文以载道,但是你的心不静,你的文章写得越来越差!”。她的语气严厉冷漠,让我这个之前从未写过文章的人一下子委屈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此次见面一度在我的世界触发了一场精神地震。除了怀疑编辑工作是不是会使人变得格外苛刻挑剔难以接近外,我对这个世界单薄的认知,也随之被打碎重塑。直到现在这几天,我终于理解了她的严厉冷漠反应。

这几天,我被单位委派到局报社协助毛老师编辑出书。我也因此由一名作者、读者变成一名编者。第一天开始校稿,我能很快从文中发现错讹瑕疵。但是随着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我逐渐失去了耐心,“所有作者都不理,指着编辑来兜底吗?”心里竟对作者愤愤然起来。然而,再看看毛老师,聚精会神地守屏阅文,忍得住寂寞,耐得住枯燥,以严谨的文风,对文稿的质量深思卓识的评审,对每一篇文稿不轻心忽视,对写作者的辛劳予以尊重,审稿不看人,以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作者的文稿。渐渐的,我的校稿效率越来越低,毛老师总是能发现我发现不了的问题。我知道我还是以一名读者和作者角度在看稿,以有所选择的欣赏,好的文章多看几眼,而没有像毛老师一样以编者那么仔细、耐心的细读。遇到一篇写得不太好的文章,我(读者和作者)可以屏蔽不看,可毛老师(编者)不但不绕过去,而是更加细心的看,并且是逐字逐句的帮助修改、润色,费时费力又费神。我面对着看了多遍的文稿,有时会对文字一飘而过,不能认真对待,一篇文章在云雾之中看完了。但是毛老师却对每个有可能出现的错误保持高度的警惕,她说:“无论多仔细的作者,也不可能保证他的作品没有错讹瑕疵,我们不能相当然地认为上一页没有出错,下一页也会没有错。毕竟编辑、排版、校对都是人工完成的,只要是人工,就不能绝对避免错误出现,所以必须每个流程都严阵以待,精心编校”。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新媒体,作为作者,我们每一次投稿发表后都会神情愉悦,心中的快乐挟着缕缕暖意,却不曾想这里有编辑相约文字的枯燥与孤单的深加工;作为读者,我们每读到一篇优美的文章,总能给人情感的安抚,精神的食粮,思想的豁朗,视野的开阔,知识的积累,性情的优雅,墨韵悠长回味其中,却不曾想编辑——那久坐电脑荧屏与文字相伴,以繁华中的淡泊,美丽中苦涩,在文字中云水禅心,用心欢歌对文字的执着,每一篇文章的发表,在胸怀文墨中过滤,每一篇精品佳作的耀眼,在心高眼傲的品赏中出炉,给读者呈现缤纷多彩精神盛宴。为此有些审稿多年的编辑眼睛高度近视,出现腰椎炎、颈椎炎。

但我们也时有听到一些作者因文稿没有及时发表而抱怨,因编辑修改令他不满意而发牢骚,更有甚者因编辑没有采用他的文稿而恶语相加,面对长年累月叠加的劳动而自动视而不见,因其不是实物而忽略其稀缺的价值,造成了人与人之间轻薄随意而又心安理得的无限索取。

看着毛老师因眼镜丢在我的桌子上那无所适从的神情,我为当初“怀疑编辑工作会使人变得格外苛刻挑剔”的想法愧疚不已。

请给编辑——衬托着佳作中字字珠玑的幕后英雄,一分应有的尊重。

作者简介:孙晓娟,笔名莫小语,喜欢业余时间采撷文字,在一字一句中涂描心中的意境,咀嚼品味文字的甘甜如饴,正如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益溢于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