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转型 | 数字化之路

 只摘不看 2020-08-12

数字时代需要数字化创新思维,我们过往结构化的知识将逐渐被机器所取代,

创造力会成为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和组织中最核心的竞争力,

而创造力获取的必经之路,就是数字化之路。

数字转型 | 数字化之路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数字化之路的逻辑架构与思路。

1、商业起点

首先,我们来探究一下商业的起点。

有人会说商业就是为赚取利润、有人说商业就是为股东负责、有人说商业就是要给一起奋斗的伙伴有个交代…

刘润老师说过,一起商业的起点是消费者受益。

消费者受益,很好理解,我们一个组织正常的运作过程中都是有意无意的在践行这个准则。

比如说我新研发了一个产品,市面上都没有类似的,特斯拉电动车的问世,假设成本是10万,售价定为30万;

消费者愿意买单,因为可以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品味,这就是这个阶段消费者受益的层面。

但是这个电动车技术是可以突破的,市场竞争者不断进入这个市场,你卖30万,我就卖25万,反正成本10万,我还是有得赚…

这样的市场竞争使得售价一步一步逼近成本附件,这个过程消费者受益是市场竞争带来的购买成本逐渐降低。

最后很可能的一个结果就是商家都卖11万,每家就赚一些辛苦费了。

这时,有创造力的公司,会从组织运作效率、技术再创新的维度,去降低产品成本,

比如成本降到了7万,那么,我把1万给消费者、1万给合作伙伴、1万留给自己,达到多方共赢,将会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成为最后的大赢家。

消费者受益不只是口头上说说,重要的是知行合一,你看的是财务报表还是“客户报表”?你是否像亚马逊、美团那样有一把留给“客户”的椅子?…

所以只有客户成功,我们才能成功,

消费者受益是商业的最底层逻辑,是一个组织能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2、用户型公司

这个底层逻辑解析之后,数字时代,公司进化的方向就非常明确了,那就是:

以用户导向为基础,从产品型公司进化为用户型公司,比如小米、比如蔚来。

用户型公司,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围绕用户来开展一切商业活动,用户深度参与到整个商业过程中。

我们看到海尔的海创汇的用户参与产品研发、我们看到小米的MIUI的用户共同打造,我们看到云集的社区领袖参与营销推广…

3、数字化转型

当我们理清这些逻辑与前提之后,再来探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那么转型目标就非常清晰了,

数字化转型目标,就是实现用户数字化,来为用户精准服务

用户数字化前提是要高效、稳定的与用户连接、互动。

用户数字化容易吗?非常不容易,尤其当前数据隐私等问题,用户把自己交给你是需要很大的勇气。

那么可以借助“产品”来实现与用户连接吗?也有难度,这里面需要有技术突破,智能手环这几年发展但还是那个手环、手机自从苹果划时代的创新之后还没重大突破、车联网喊了这么多年还在蹒跚学步…

所以,当前阶段,最优的与用户连接互动的方式是互联网服务平台对接。

互联网平台提供了你跟客户产生联结、持续互动的界面。没有这个界面,在如今的“在线时代”,某种意义上你是不存在的。只有通过互联网产品和客户发生互动,才能够真实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反馈,迭代优化你的产品和服务。

4、还有个问题,数字化转型是先做顶层规划还是以某个模块切入?

两种方式都可以,各有利弊。

先做顶层规划耗时长、成本高,但是具有整体性;

模块切入,局部试行,再整体推广,试错成本小。

这里建议大部分公司还是以模块切入为较合适的路径,在试错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培养数字化人才、建立转型体系。

但是要注意实践理论方法的有效性。

比如数字化营销先行,那么以往的4P、STP模型等最好只作为参考,重点应该关注4C和新的用户购买路径--了解、吸引、问询、行动、拥护(我知道、我喜欢、我相信、我购买、我推荐)。

从这条新的用户购买路径出发,设计每个环节的用户触点,不断的与客户发生链接和互动,才是最重要的。

5、最后,作为支撑的系统平台,标准化采购还是定制化开发?

就拿数字化营销为例,市场上有很多的标准化系统,买来有没有用?当然有用,只要是做了数据采集与分析,提升了运营效率,就是有用的,但是不是最合适的需要深入评估。

相对来说的合适路径是:以咨询为切入点做规划设计、根据具体需求定制化开发系统平台。

比如数字化营销,目前问题是流量问题?是转化率问题?还是复购率问题?亦或是客户画像问题等等,需要有个清晰的认知与深度的剖析,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本,

而系统平台只是支撑这些问题解决的一个工具而已。

“要加倍使出全部的力量向前冲,不要回头;

如此一来,你将可以看到原本看不到的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