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忠 ▏ 听程则凡老师的逻辑课​(散文)

 金鸽子文艺 2020-08-13



听程则凡老师的逻辑课

文 / 金忠

( 安徽铜陵 )

2020.08.05

图片  金 忠

整理旧书时发现了程则凡老师编著的《逻辑学》(安徽师范大学印),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勾起了我对程老师课堂教学的美好回忆。

记得在1982下半年到1983年上半年,程则凡老师给我们上“逻辑学”课。课本是程老师写的,课又由程老师来讲,能有这样的机会听这样的课,对我来说是运气也是福分!听过程老师课的同学都知道他课讲的好,课程设计的也非常精当。记得他每天都是踏着上课铃的最后一响站上讲台,每一堂课的最后一句话一落音就是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一次这样可能是巧合,一学年的逻辑课,每一堂课都是如此,那就是水平和功力了。那年程老师接近六十岁,微微发胖的身材,浓浓的桐城口音,讲话不紧不慢,上课一丝不苟。

在上第一节课时,程老师对“逻辑学”进行解释:他说“逻辑”是音译的外来语。在古希腊语中,逻辑一词有“言辞”、“思维”、“规律性”等意义,汉语有多种意译。但是能表达这门学科的性质和内容还是音译“逻辑”两个字最为恰当,所以我写的这本书叫《逻辑学》,我讲的这门课叫“逻辑课”

接下来他又说:逻辑,简单的说“它是研究思维的科学”。

什么是思维呢?思维就是人在脑子中用概念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过程)。思维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思维的特征是它的概括性和间接性。

现在查当时的课堂笔记,只记下了这些提纲或总结性的语言,当年的课堂教学要比这生动活泼的多啊!

接下来程老师又对“概括性”和“间接性”进行解释:思维的概括性,在于它撇开感性认识的具体性,从许许多多的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的共同的东西;思维的间接性在于它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之后,能够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它的内部联系,能够依据已有的知识,作出新的判断。程老师讲课就这么丝丝入扣、一环套一环,体现的是逻辑美。

他说:思维是理性认识,但它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感性材料,就不可能有思维活动。

在大学中文系,逻辑课是比较枯燥的学科,但是程老师总是把逻辑课讲得有滋有味,而且还举出许多具体的事例。

他风趣的说:逻辑这个外来语啊,现在已经是汉语中的常用词了。除了指“逻辑学”这门学科之外,还指思维的合理性、规律性和表达的条理性和准确性,例如你可以评价某篇文章,某人的讲话“逻辑性强”;评价某个人讲话“没逻辑”等等。你们很快就要走向社会了,学没学过“逻辑”、学得怎么样?你一张口说话别人就能感觉出来。

程老师讲,逻辑学以人的思维作为研究对象,它不是研究思维的一切方面和一切规律,它研究的是思维形式的结构和这个结构的规律。学习了逻辑,思维会更加清晰,语言会更有条理,表达会更准确,对人生是有帮助的。

我们的逻辑课是大四的选修课。大四,快要毕业了,要准备论文,心开始躁动。针对有些同学“逃课”或上课叽叽喳喳的现象,我还清晰记得他说过这样的话:我上课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不愿者去罢!”不愿听的,你们去图书馆也行,在寝室自习也行,在教室里看其他书也行,只要你珍惜眼下的学习时间,不影响别人听课就好了。他还说,听我的课,不需要课前预习,也不需要课后复习,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完成布置的练习题,考试就能通得过。开始听到这句话我不太理解--不要预习、不要复习,就能考试通过?疑疑惑惑,直到考试后,我才明白:程老先师通过逻辑课教会我们的是一种思维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