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业绩下滑、估值缩水,凯迪仕智能锁怎么了?

 分析师于斌 2020-08-13

不得不说,在迈向“万物互联”时代的过程中,与智能科技相关的行业都曾站过“风口”,而智能锁行业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

近期,一则“顶固集创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拟12.33亿收购智能锁行业头部企业凯迪仕(Kaadas)96.2963%股权”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引发了大量讨论。原因就在于,在2019年2月的时候,顶固集创对凯迪仕的收购方案是“计划7.09亿元收购凯迪仕48%股权”。

对比这两次收购方案的金额、股权数字我们可以发现,在第一次收购方案中,凯迪仕100%股权预估值为14.77亿元人民币,预估增值率高达618.23%。而本次交易中,凯迪仕100%股权评估值为12.8亿元人民币,增值率下降到293.12%。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凯迪仕的整体估值就缩水了2亿元左右,作为智能锁行业的“头部企业”,屡屡霸屏央视各大频道的凯迪仕为何甘心“降低身价”被收购,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凯迪仕业绩下滑,顶固集创收购凯迪仕

公开资料显示,收购凯迪仕的顶固集创主要从事定制衣柜及配套家具、精品五金、智能五金、定制生态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定制衣柜及精品五金领域知名品牌之一。该公司于2015年10月在新三板上市,随后于2018年9月成功转向创业板上市。

根据顶固集创发布的财报显示,2016年到2018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7.25亿元、8.08亿元和8.3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041.62万、7431.12万和7651.27万,2019年前三个季度总营收为5.98亿元,同比增长9.59%。总的来看,顶固集创的业绩表现呈稳步增长的态势。

再来看看被收购的凯迪仕。它是一家专门从事智能门锁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公开数据显示,在2017年至2019年的前三个季度,凯迪仕分别实现营收3.3亿元、5.99亿元和4.9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3966.02万、9917.46万和7778.03万。

可以看出,在2017年和2018年,凯迪仕营收和利润都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而在进入2019年后,公司业务营收和利润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

根据凯迪仕官方公告的解释,这是因为前两年智能锁行业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品牌经销商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在2018年凯迪仕获得了飞利浦智能锁产品的独家授权,所以其公司业绩呈现出较高的增长。但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市场环境的变化,凯迪仕的业绩表现正趋向平稳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9月末,凯迪仕资产总额为5.09亿元,负债总额为1.74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3.3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从2017年到2019年9月末,凯迪仕的存货账面净值分别为1.19亿元、1.75亿元、1.64亿元,占其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53.63%、50.83%、37.85%。

在各报告期内,凯迪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438.8万、878.01万、836.66万,合计达2153.47万。此外,截至各报告期末,凯迪仕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205.52万元、4957.29万元、7366.83万元。

需要指出的是,在今年9月末,其应收账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了2409.54万,增幅高达48.6%,公司官方发布信息称“主要是由于2019年工程客户及外贸客户增加所致”。

显然,在智能锁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行业趋势下,行业“风口”和“飞利浦品牌独家授权”的红利并未能帮助凯迪仕一直维持着高速增长的步伐。那么对于凯迪仕来说,它未来是否能继续保住目前的行业地位就很难判断了。

估值缩水的凯迪仕,业绩补偿承诺也降低

回顾顶固集创对凯迪仕收购的细节,12月24日,顶固集创发布公告称,拟以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由苏祺云、蒋念根、徐海清、李广顺、建信远致、深圳领凯合计持有的凯迪仕96.2963%股权,股权作价约为12.33亿元人民币。

作为对比,在本次交易之前,顶固集创曾经于2018年12月以5000万购买了凯迪仕3.7037%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顶固集创将累计持有凯迪仕100%股权。

顶固集创本次购买股权的12.33亿元中,其中以现金方式支付交易对价的30%,约为3.7亿元,现金对价由顶固集创分三期支付。剩余资产对价中的70%即约8.63亿元将以公司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顶固集创将根据发行价格13.66元/股计算,向凯迪仕发行股份的数量约为6316万股。

而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顶固集创对凯迪仕的收购方案是,计划以7.09亿元收购凯迪仕48%股权,加之此前的股权,持股比例增至51.7037%,以此达到控股的目的。

另外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凯迪仕对顶固集创的业绩补偿承诺是“2019年至2021年净利润合计不低于4.44亿元”。但随着本次收购估值的“缩水”,凯迪仕的业绩补偿承诺也有所下降。

材料显示,在本次交易案中,凯迪仕对顶固集创的业绩承诺补偿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08亿元、1.23亿元、1.35亿元,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66亿元。

可以看出,进入2019年以来,凯迪仕业绩增长放缓、营收和利润出现一定幅度下滑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被收购的估值以及对未来利润的预计。

智能锁行业竞争激烈,跨界玩家纷纷加入

仔细分析之后不难看出,行业竞争加剧是凯迪仕业绩的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全国数据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1年之前,全国参与到智能锁行业的企业还在200家以内,而且其中大多以传统的五金、锁具、酒店锁企业为主,在家用智能锁领域还是三星、耶鲁、安朗杰等几个外资企业的“天下”。

在2011年之前,金指码、普罗巴克、亚太天能等算是国内较早涉及家用智能锁的企业,而凯迪仕是在2013年才成立的。不过,到了2015年之后,中国智能锁行业在企业数量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自2015年开始,参与的企业突破600家,2016年则超过了800家,2017年超过1200家,2018年超过1500家,到了2019年已超过3500家。仅从参与企业数量的逐年大幅递增便可知行业竞争的加剧。

再从销量上看,在2011年的时候,全国智能锁整体销量不过在100万套上下,其中还包含了酒店锁和商用智能锁的销量,可以说家用智能锁的销量“微乎其微”。

到2015年,全国范围内智能锁产品的总销量才突破200万套,但2015年之后,全国智能锁总销量开始直线上升,到2016年已经达到350万套,2017年达到800万套,2018年销量突破1000万套。

到了今年,根据全国锁具行业信息中心发布的《2019中国智能门锁半年报》显示,在2019年上半年,全国智能锁销量在760万套,预计全年销量将达到1300万套的规模。

除此之外,从普及率来看,中国智能锁渗透率目前在10%左右,而中国人口基数大、未来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在未来5年,我国智能锁行业将出现一个大幅度的增长,进入高速发展期,未来产销量极有可能突破7000至8000万套,智能锁市场产值预计会达到千亿的规模水平。

同时,全行业智能锁产销量正进一步向着头部企业靠拢,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开始面临挤压。相关报告显示,目前在智能锁行业,进入TOP50的门槛已经进一步提高,TOP50品牌的产销量已接近或超过10000套/月,TOP20的产销量已接近20000套/月,TOP5的产销量已超过30000套/月,TOP3的产销量更是已超过50000套/月。

从价格方面来看,“低价”是行业趋势。2019年智能锁线上均价已跌破2000元,线下均价也仅维持在2000元左右;从渠道方面来看,2019年上半年C端及电商渠道智能锁产品增速放缓,房地产及门配市场依旧是非常大的存量市场。

除此之外,在广阔市场前景的吸引之下,一众如小米、TCL、海信、海尔、美的、海康威视、博世、萤石、大华乐橙、绿米、西屋等的“跨界玩家”也纷至沓来,这使得智能锁赛道的竞争更加激烈,其中小米等智能锁爆款产品甚至大有“秒杀”老牌智能锁巨头的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智能锁市场在近些年经历了快速的高增长阶段,行业头部效应开始显现。竞争的加剧也在让行业从“野蛮生长”的初级粗放阶段步入“优胜劣汰”的中级成长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开始从“占领市场”升级到“品质服务”维度。在未来的“高级”洗牌阶段,注定有一场“恶战”。

而凯迪仕此次的业绩下滑、估值缩水,可能只是这场“恶战”的一次“练手”而已。

屡被投诉之下,凯迪仕还需担心基本的产品质量

对于凯迪仕来说,外部竞争环境的恶化只是“外因”,它还在遭遇着颇为头疼的“内因”。

经过多年的发展,智能锁产品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高科技安全屏障”,对于智能锁产品来说,安全第一、科技性第二已经成为常识。

但就在基本的安全性、实用性、产品质量维度,凯迪仕的表现却有些不尽人意。就像过去屡屡被曝出的智能锁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一样,凯迪仕旗下的产品也经常不幸上榜。

就在不久之前的一次消费者协会调查中,消协对网售的28个品牌智能锁共38款产品进行了测试,结果却发现这38把智能锁全部不合格,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凯迪仕赫然在列。

据介绍,这一次的智能锁测试主要是对智能锁的安全、可靠性,包括电磁兼容试验、环境试验、IC卡解锁试验、指纹解锁试验、密码逻辑安全试验和电路非正常等进行试验。

而在试验中,凯迪仕旗下型号为5005的产品被检测出存在IC卡加密机制差的问题。该问题容易让“不法之徒”通过手机、电脑等“轻松”破解并复制智能锁,存在安全隐患;凯迪仕旗下型号为5155Alock的产品被检测出与宣传描述中的“检测活体指纹”不符,有被假指纹进行解锁的风险,另外这款产品密码逻辑安全等级仅为“中”,被暴力破解的风险相对较大。

当然,这肯定不是凯迪仕智能锁第一次被检测出问题。就在今年五月份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一份29款智能锁比较试验报告中,凯迪仕旗下型号为TZ003-5CS(K7)的智能锁产品被测出存在指纹识别开启安全及信息识别卡开启安全均存在风险的问题,另外K8-5HB型号的产品也存在信息识别卡开启风险。

多次被列入产品质量抽查“黑榜”只是凯迪仕智能锁质量问题的浅层表现,更深层次的,还有它被大量消费者投诉的质量问题。

作为各大网络投诉平台中的“常客”,凯迪仕智能锁面临了大量的消费者投诉。

举例来说,比如在新浪旗下的黑猫投诉平台上,凯迪仕智能锁的累计有效投诉量达到888318起,24小时有效投诉量有3542起。比如一位网友在天猫凯迪仕旗舰店购买了凯迪仕K8型号智能锁之后投诉表示,该产品在锁门后,APP远程管理经常显示“门没上锁”,与客服沟通、交涉近一年后,才得以更换有质量问题的门锁。

还有多次出现人在屋里却打不开锁、地区代理商拒绝提供售后服务、锁体松动未安装好、拒不安装、无法上锁、无法连接网络、耗电量大等等问题的投诉,而这些投诉大多指向的是凯迪仕智能锁的产品质量、售后问题等。

去年的“小黑盒”事件爆发后,消费者对于智能锁产品的质量关注已经到达一个“高峰”,而此时的行业头部玩家凯迪仕却未能在产品质量问题上让广大消费者放心,这对于凯迪仕的未来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

当然,还有售后、研发、技术等等因素,凯迪仕之后想要在行业中取得稳固地位的话,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千锁大战”的未来已经展开,但凯迪仕却已然在上升期遭遇了业绩下滑、估值缩水,再加上复杂的竞争环境、科技巨头们的“降维打击”以及品牌口碑与消费者投诉的问题,凯迪仕的现状不太乐观。

同步更新以下平台

雪球 丨 搜狗号 丨 人民号 丨 新浪看点

 蓝鲸TMT 丨 同花顺财经 丨 凤凰号 丨 艾瑞网

蚂蚁财富 丨 中金在线 丨 云掌财经 丨 企鹅号

界面新闻 丨 品途网 丨 techweb 丨 科技先生

潮起网 丨二牛网 丨 大鱼号 丨 易车网 丨 钛媒体

百家号 丨 今日头条 丨 搜狐号 丨 网易号 丨 财富号

新浪博客 丨 价值中国 丨 cnbeta 丨 腾讯博客 丨 虎嗅网

天涯论坛 丨 新浪微博 丨 脉脉 丨 中关村在线 丨 天极网

商业新知 丨 一点资讯 丨 通信人家园 丨 哔哩哔哩 丨 知乎

部分平台总阅读量

搜狐号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1.5亿   

百家号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677万

人民号              于斌            236万

云掌号              于斌            244万

一点号              于见            333万

今日头条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1152万

网易号              于见            1606万

财富号              于斌             348万

知乎                 于斌           546万

艾瑞网              于见             920万

雪球                 于斌            1835万

新浪                 于斌            2417万

企鹅号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200万

「鱼油」社群

1、与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经验、资源互换、异业合作

2、不定期分享市场、品牌、公关、产品的干货

3、不定期分享好看、好玩、好用的PPT

4、不定期有抽奖、红包等活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