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4-嵩祝院西巷(老阿带您胡同游之一百一十四)

 老阿工作室 2020-08-13

114-嵩祝院西巷

(老阿带您胡同游之一百一十四)

  由嵩祝院北巷西口往南就是嵩祝院西巷。嵩祝院西巷呈L型,北起嵩祝院西巷与纳福胡同交接处,东口止于沙滩北街,胡同路东与嵩祝院相通,西与三眼井胡同相通,全长177米。嵩祝院西巷,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称嵩祝寺夹道,因其地处嵩祝寺西侧为一较窄过道而得名,1949年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嵩祝院西巷。

  嵩祝寺,北平名刹之一,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为第二世章嘉呼图克图在京的驻地,位于北河沿大街25号,与其西侧之智珠寺共同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嵩祝寺为章嘉呼图克图所居,大殿及后楼之联额为清高宗之御书。寺东有法渊寺,西有智珠寺。又东为三厂遗址,三厂乃明代所设置之翻经厂、汉经厂、道经厂。西廊下有三块铜云板,上铸"番经厂"三字。寺位于马神庙东,已颓败,但仍为章嘉驻锡之所,设有办事处,主持黄教事务。

  嵩祝寺的前身原为明代的番经厂、汉经厂所在地,是皇家御用的印刻藏文经典之所。明万历年间的宰相张居正,在《番经厂记》中记述了番经厂的创办经过:番经来自乌思藏,即今喇嘛教。明成祖时,番经厂与汉经厂并列。后建置倾毁。

  明穆宗曾命司礼监对之修葺,工程未完穆宗去世,神宗继位后,慈圣皇太后下令继续修葺完成,嵩祝寺距故宫东北角楼仅500米之遥。从明代的番经厂到清代的活佛驻地、京版大藏经的诞生地,古都皇城东隅的嵩祝寺已有600年的历史。

  番经厂,主要念习西方梵呗经,并专门印刷喇嘛用的蒙文、藏文、天竺文经卷,收藏明版藏文《大藏经》。每遇皇帝的生日、元旦等节日,番经厂内官要于英华殿作佛事。汉经厂,主要念习释迦牟尼诸经,并专门印刷和尚用的汉文经卷。明代官版古籍《永乐北藏》,又名《北藏》,始刻于永乐十七年(1419年),完成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经版由司礼监掌管,藏于汉经厂。

  乾隆大藏经,又称龙藏经、清藏,是清代惟一官刻汉字大藏经。大藏经当初是奉雍正皇帝御旨雕刻,因每卷首页均有雕龙"万岁"牌,故名《龙藏》(一说是,因经页边栏饰以龙纹,名《龙藏》)。大藏经始刻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历时近6年完成。大藏经的刻版最初存放地在嵩祝寺,首印亦在嵩祝寺,因此前人又称京版大藏经为"嵩祝寺版"。

  乾隆版大藏经,是历代一切佛教经典的总汇。雕刻完工后曾初印104部,分赐全国各大寺院。目前,世界上只有两部汉文大藏经经板存世,中国的京版大藏经在世界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