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名老中医冠心病补法应用经验

 宝贝爱烧烤 2020-08-13

当代名老中医冠心病补法应用经验

王世杰    刘淑娅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西安·710005)

中医临床经验是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特点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别于教条式理论和

零碎性感性认识的知识形态,它包括了理论与实践的诸多因素,是距实践最近的理论雏形,距理论最近的由实践而出的知识,为中医临床学科特有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临床经验的整理研究对中医的临床与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对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研究则是中医临床经验研究的精粹所在。本文拟就《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冠心病专辑》(史宇广等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年11月1版)中42位当代名老中医在冠心病治疗中对补法的运用经验作以讨论,以就正于同道。


1益心气。心主心脉,赖心气以推动。心气不足,心脉不利而发心痛,胸闷,心悸等症。益心气之

法除用补气药外,名老中医重视脾胃,同时又把益气作为活血法的一个基础之法。

,

1.1益心气之本贵在健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心气之虚,每有脾虚之候,而成“心脾两虚”之

证。对其治疗,沈炎南用五味异功散加味,并酌加北芪、怀山药、大枣之类以益气,又以薏苡仁、白豆寇、神曲以行湿、化湿。盖脾虚不运易滋生内湿,冠心病又有“痰浊”之为病故也。奚凤霖认为本病之胸闷塞而痛,痛过胃院,喜得温按等证,乃由中州困惫,升降失司,生化无能,胸中之宗气无以支撑而难以“贯心脉”所致。治疗用小建中汤建中以补虚,实为气虚治疗之根本。


1.2益气又为活血之本。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已成为定论并受到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曹健生认为本病“瘀血”乃因气虚推动无力所致。既然气虚为血瘀之因,那“活血化瘀之药当属必用,但补气法终不可废”。曹氏用黄芪、黄精、党参补益心气,勃发心气运血之力,以解血滞经脉而不行之理。张琪常用益气活血法,以益气为主,活血化瘀或化瘀通络为辅,益气之药以人参、黄芪为主。


2温心阳。张仲景以其对胸痹“阳微阴弦”、“责其极虚故也”的论述和所创制的括萎薤白半夏(白酒)汤,而使后学者不难得出冠心病“心阳虚”的认识。赵锡武认为本病之虚,表现为心阳虚而出现胸中气寒而短气,脉见阳微或沉迟。方药中认为心性主火,其主阳气,故“伤心者病在阳”。


2.1扶阳可以消阴。岳美中强调胸为清阳之腑,胸痹治疗必须采用阳药及通药以廓清阴邪。曹

永康对心痛甚者,认为当扶心阳,活血通络,他认为扶阳可以消阴,可以增进血流动力,利于活血通络。吴圣农认为形体肥胖,过食厚味,嗜好烟酒者,可致痰瘀交结互阻,导致心阳不振。对其治疗温阳以宣痹,处方用桂枝、黑附块。


2.2温阳不离肾与脾。肾藏人之元阳元阴,故沈炎南认为宗气内虚,进一步发展则损及阳气,久则损肾之元阳,而致心肾阳气虚衰。对其治疗,沈氏以温补肾阳为主,他认为肾之元阳充足则心阳自然振奋,方用右归饮,酌加巴戟天、肉从蓉、锁阳、淫羊覆、桑寄生、怀牛膝之类。另外,元气又赖后天脾胃的充养,故李聪甫扶助脾胃阳气,以为这样取效更捷。


3养心血。营血虚少,不足以养心,则痛悸频作。养血之法在于补血,调脾胃。路志正治营血亏虚,血不养心者,治用调整心脾汤加减,药用:黄芪、当归、白芍、龙眼肉、枣仁、党参、茯苓、枳壳、生姜、大枣。任应秋认为血性属阴,临证应慎用温燥淡渗之品,任氏用人参养荣汤去掉黄芪、白术、茯苓。另外,心主血,肝藏血,心血不足,肝失所藏则致肝阴不足。又因肝肾同源,故养血还需滋阴。袁家巩对心血虚治法就是滋阴补肾,益气养血。

4.养心阴营阴不足则不能维持心之濡养。养心阴的方法临床有益气养阴、滋阴养血、补肾滋阴、养阴生津之分。沈炎南对于偏于心阴虚者合用生脉散益气养阴,李玉奇亦用生脉散。吴圣农用生地、赤白芍、拘祀子、黄精等滋阴养血。沈炎南对偏于肾阴虚者合用六味地黄丸补肾滋阴。另外,心肾阴虚可有肝阳偏亢之病机或表现。袁家矶对心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症状明显者,认为多是冠心病和脑动脉硬化合并。治疗常用滋阴安神的天王补心丹。张琪对于疼痛反复发作,出现口干舌燥,阴分不足之症,加用麦冬、葛根、五味子以养阴生津。


5.结语胸为清阳之腑,治当温阳,病位在心,与肺密切,又当益气、养血、滋阴。又因气、血、阴、阳相互化生,故补养之法可分而不可离。用药之道,中医理论是基础,个人体会更微妙,名老中医往往是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借鉴之法在于精研医理、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如此可有自己的经验。

(现代中医药2002年第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