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0后学妹假装精致贷款20万|那些在朋友圈炫富的女孩,最后都哭了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最早由美国学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于1968年提出。

马太效应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即多者愈多,少者愈少。

将这样的效应放到社会生活中,就是各式各样的“积累”,或好或坏。

在社会环境中,马太效应的积累性质,会带来两个相对比较极端的结果——积极和消极。

积极(positive)

我的一位大学学姐,拿着高考省状元的成绩单,选择学校王牌专业的同时,还辅修了另外两门专业。大四那年,所有人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时,她却率先拿到了美国两所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杜克大学——研究生offer。

很多人都认为,成绩好的人其他方面肯定比较薄弱。但是这位学姐是完美女神。

不仅人长得漂亮,为人低调,人缘极好,还酷爱运动。大学期间任学校艺术团的团长一职。

但她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努力换来的。

她每天几乎没有闲暇时间,不在学习就在运动。

我曾经问她,为什么这么拼命。学姐说:“你听说过Digital Divide吗?也就是数字鸿沟。信息积累度不同,导致了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的出现。但我想当那个富人。”


她的确算是人生赢家,一路青云直上,凭着自己的努力,想要的都有了,后来定居美国。

与这个学姐完全不同的人物,是另一个在朋友圈长期炫富的学妹,也正是消极的代表之一。

消极(negative)

学妹比我小三届,也是正宗的00后代表。

起初刚进校时,学妹各方面都表现得很优异,直到她参加了某次商业活动。

在活动上,学妹认识了很多老板和网红,大概是尝到了金钱和虚荣带来的甜头,学妹开始了永无止境的网贷。

一开始只是想提升一下自己的生活质量,以便认识更上流的人士,开展商业合作。后来就开始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对奢侈品有着极度的渴望。

学妹年龄较小,三观还没完全正确树立,满脑子都是“有钱过上好日子”。

贷款也从三五千变成二十万。

只是看学妹的朋友圈,会觉得她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精致又高级。每日下午茶、每周一个景点打卡。

但我知道,这些炫富背后的辛酸故事——学妹家庭并不富裕,普通工薪阶层的父母,自己还有个读高中的弟弟,学费都是跟国家贷款交的。

曾经有人提醒她,现在的精致感都是别人给你营造的假象,不要画地为牢。

可是她没听,她依然选择了朋友圈的“精致”,选择了放纵。

“贷款让我过上了好日子,钱得越多,生活就越好。”但这样的想法是极其不成熟且不负责的,甚至是不对的。但是学妹一直把这样的观点当做人生真谛。

她最终还是为自己的“精致”付出了代价。

终于她在网贷的巨大压力下,崩溃大哭,四处求助。

马太效应之所以给人带来这样的两极分化,并不是因为社会环境复杂,而是因为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有人积极主动,也有人消极被动。

但正是由于选择的差异性,就必然导致了结果的累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虚荣心属于自尊心的一种,如果虚荣心过重,就会出现过分表现的情况。过分表现将会滋生许多不正常、不健康的心理和情感。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虚荣心,但是如何把控虚荣心的度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点。因为马太效应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我们若是想要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就应当注重马太效应的正确运用。

将自己的每个选择都往积极方面引导,在做决定前先思考,自己能否对这样的决定负责。

如果你富有,你可以选择炫耀,但希望你炫耀的是真正属于你的财富,而不是借来的东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