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 | 地震冷知识:非天然的地震

 三泰书斋 2020-08-14

信息来源:济震微讯
地震有非天然的吗?
解答:

地震按照形成原因进行分类,一般分为天然地震和非天然地震。我们平时说的地震是指天然地震,也称构造地震,这是由地壳应力变化引起,在地质构造运动中长期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造成振动,形成地震。构造地震波及范围大,破坏性强。

非天然地震因人类活动引起,比如矿震、塌陷、爆破、核试验等。由于发生在地表浅层附近,可能是几十米,几百米,在速报时震源深度均按0千米处理,以区别构造地震。

震源深度示意图

朝鲜非天然地震事件

解析:

矿震,是采矿诱发地震的简称,亦称之为矿山地震,属矿山动力学灾害,采矿业称之为“冲击地压”。

从能量和动力学的角度,矿震是指井下高应力区域煤岩体受外界微小扰动瞬间失稳破坏,煤、岩体内积存的能量瞬间猛烈释放出来,破坏周围介质、引起强烈震动的特殊矿山压力的动力显现。它不同于一般的矿山动力现象,没有明显的宏观前兆,来得突然、猛烈,具有不可抗拒的性质,且有极大的破坏性。矿山地震还会和其它矿山灾害相关联, 包括瓦斯突出、煤粉尘爆炸、井下风暴、透水及煤体自燃造成的火灾等。

塌陷,或者说陷落地震,是指地下岩洞塌陷、大型山崩或矿井顶部陷落引起的地震,影响范围及危害一般较小。所以震中附近的小伙伴们可能震感并不是很明显。

统计表明,我国有30多个大中城市、420个县市处于地面塌陷高风险区,有40余座矿山、25条铁路线和一百座水库长期遭受岩溶地而塌陷的困扰。拦蓄地表水、岩土工程施工、铁路公路施工、工程爆破等,还会诱发岩溶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灾害往往发生在人群密集的城市、矿山或交通线上,严重威胁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爆破地震则是爆破时通过炸药能量的释放,使炮孔周围介质破碎,同时由于爆破应力波作用又使远处介质产生剪应力和拉应力,使介质产生裂隙;剩余的一部分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到地面,引起地面质点的振动,形成爆破地震。

其中以核实验爆破地震的威胁最大,自从人类掌握了核爆技术,就具备了利用核爆来产生地震、形成地震波的能力,以此来探明地球内部。

目前,我国已经可以充分利用地震台网广覆盖、高灵敏、全天候监测的技术特点,拓展对爆破、矿震、塌陷、滑坡、泥石流等非天然地震事件监测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实现非天然地震速报业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