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6750-- 清末民初老照片:底层百姓辛苦谋生,有个职业今天已消失

 泊木沐 2020-08-14

今天为大家刊发一组拍摄于清末民初的老照片。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记录了江苏南部、上海一带的社会面貌,摆拍痕迹较少,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坐在街边的孩子。

带孩子讨钱、讨食物的乞丐。

清末民初处于社会剧烈变化的时期,战乱时有发生,民生日益凋敝。我们在照片中能看到,所有人都在辛苦谋生,其中多位被拍摄对象衣衫褴褛。

上海的独轮车夫。

身穿补丁摞补丁的衣裳、脚蹬草鞋,这是旧社会典型的底层劳动者形象。独轮车就是他的谋生工具,既可运送货物,也能当“出租车”送人,此时,他正在等待主顾上门。辛辛苦苦一整天的收入,可能只够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粗茶淡饭。

街头代写文书的先生。

旧社会识字率很低,一个村庄、一条胡同里可能只有一两个人粗通文墨。大家写家书、写借条、写诉状、写婚约等等,就需要找人代笔。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有些识字的人就在街头摆摊代笔,赚几个铜板。随着入学率的提高,代笔这个职业就消失了。

一位妇女正在编织麻绳。

家里需要用麻绳了,一般不会去街上买,而是自己动手编织。这位妇女操作一台简易的工具,用黄麻等材料慢慢拧成一条绳。现如今,我们生活中仍然会用到绳子,但随着技术进步,已经不必手工制作了。

妇女整理丝线准备织布。

就像麻绳自产自用一样,家里做衣服、做床单被褥所需要的布料,也常常自己制作。这种情况是小农经济的常态。家家户户的女主人,基本上都掌握纺织技巧,她们精通从纺线到织布,再到缝制成品的全部流程。

妇女撑船捕鱼。

船舷上站着一群鸬鹚(俗称鱼鹰),这位妇女不用撒网,依靠这些经过严格训练的鸬鹚就可以喜获丰收。它们可以潜入3至4米深的水中,捕到超过自身体重一倍以上的大鱼。我相信在江南一带长大的小伙伴都见过这个场景。

男子挑着两担大鹅到市场上售卖。

这应该是城郊的养殖户,把养肥的大鹅送到城里售卖。

人力车夫正在木桶里舀水。

人力车夫的工作非常辛苦,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得在街头奔走;同时也是一个没有收入保障的职业,送了一位客人,下一位还不知道在哪里呢。1918年1月,胡适曾用一首白话诗记述一位“半日没有生意,又寒又饥”的人力车夫,客人看见他,都不免“忽然心中酸悲”。

修伞的商贩。

修伞不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职业,但兢兢业业,也能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在此做个小调查,现在你的伞坏了,还会找人去修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