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篇连载)如意——献给亲人的心语(第九章) | 张学武

 东方文海传媒 2020-08-14

让文字传播深情

让信息创造价值


如 意

——献给亲人的心语

张学武

编辑:落英小桥

第九章

1

嘟嘟嘟,外屋正在缝纫衣服的工人喊:“如月姐,电话!”

夏如月就出来接电话:“喂,您好,您是哪位呀?”夏如月用普通话说。

那边也用普通话回答:“我是西流水村的杜贵呀,您最近很忙吧?”

夏如月一听对方是杜贵,就马上用西流水的话说:“你这家伙,咋走的时候,也不来我这儿坐坐,说走就走了。”

杜贵说:“没事干,我一个大老爷们,跟你个大姑娘有啥坐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俩搞对象哩,我可不惹这个麻烦。”

夏如月说:“这么说,今天你是有事了?”

杜贵说:“当然有事,还是大事。我们公司要给工人做五百套服装,我给你揽下了,我们这里的服装厂要是做这活,最少一套衣服要十五块钱 ,你要是承揽这活的话,最多不能超过十块钱,要不人家凭什么大老远的去你哪儿做呢,不是舍近求远么,你说是吧?另外还有一个很苛刻的要求,这五百套衣服做下来不能超过十五天,包括我们去车送布和往回运衣服两天,实际上就是十三天的时间,这就是说你平均一天最少得做五十套,衣服的样式和尺寸前去送布料的人会告诉你,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看你敢不敢承包。”

夏如月一边听着电话,一边心里在飞速地盘算,五百套衣服就是五千块钱,一个工人一天加班加点最多能做五套,每天最少要做五十套,那就需要十个工人,一个工人一天的工资是两块,算上加班费是三块,十个工人就是三十块,十天就是三百块,想到这里,她马上回答:“杜贵,这活我包了,你那里什么时候给我把布料送来呀,告诉你杜贵,可得把布料给我送够了。”

杜贵说:“这你放心,我们给你送的是四尺五宽的布料,一共给你送三百五十丈,够了吧?当然去的时候,还要跟你签合同,合同内容主要包括衣服的质量和完成的时间,如果质量不合格,不但不给你承包费,你还得赔偿我们的布料,如果不能按时完成,每推迟一天,我们要扣一千块钱,如果推迟五天,那你这活就算白干了。所以你得好好考虑考虑。下午三点,我再给你打电话,好了,我还有别的事,就不说了。”

杜贵把电话挂了,夏如月还拿着话筒在思考。

时间紧,任务重。夏如月就把三个工人集中起来开会,夏如月说:“我们今天接了一个大活,北京一家公司要我们给他们做五百套工作服,限定十天内完成。”

三个姑娘听了先是一喜,接着就是一惊,“这么短的时间,我们就是黑夜不睡也完不成呀!”

夏如月说:“所以呀,我们要雇一些临时工,这临时工可以不来上班,在自己家里干活,但有个条件,这些人家里必须有缝纫机,锁边机,年龄最小在三十岁以上,有三年以上的缝纫经验。这些工人就由你们三位去找,每个人最少不能少于三个,当然越多越好,每天早晨来咱们厂里领取布料,晚上给送来做好的服装。你们能招来吗?”

三个姑娘顿时就摩拳擦掌,说:“能!”

夏如月说:“谁招来的临时工,就由谁来管理,这管理也不是一句空话,要真管理,都管理什么呢,一,早晨负责给发布料,晚上负责收成品,成品要一件一件的验收,合格了算数,不合格的重做,不能重做的就赔偿。你们干吗?”

“干!”

夏如月说:“下面我把手工费说一下,每做一套工作服手工费是四块,一天最多不能超过五套,为的是要保证质量。另外,你们三位领导,对,从今以后你们就是领导了,既然当了领导,就要负责任,当然也要有报酬,每招一名临时工,我付给二十元的管理费,一个二十,三个就是六十,比你们一个月的工资还多二十。”

三个姑娘顿时高兴的有些手舞足蹈。

夏如月说:“我作为咱们服装厂的厂长,我只负责管理你们三个,我不跟临时工打任何交道,他们的一切都有你们三位负责,这里包括布料、工资的发放,成品的验收,但不容许你们克扣临时工的工资,一旦发现,不但要取消你们的管理费,还要加倍赔偿临时工的工资。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三个姑娘同时高声回答。

“好!你们现在放下手中的一切工作,去招收工人,最晚明天上午七点回来。行动吧!”

姑娘们走后,夏如月开始打扫卫生,整理物品。她是第一次干这样的工作,成功了,能挣一大笔钱,失败了,自己很可能破产,从此一蹶不振,重新回到西流水在家里洗锅做饭。但人生能有几会博?

2

第二天早晨,出去招收工人的三位姑娘都准时回来了,一共招了十五个临时工,其中的一个名叫王小飞的姑娘一个人就招了十个。这王小飞是东流水本村的,她父亲是村里的书记,其他两个都是东流水南边村子的,一个叫刘海云,她招了两个,一个叫肖永凤,她招了三个。

九点多钟,运布的汽车来了,杜贵亲自来了,夏如月就主动上前握住杜贵的手,说:“来了?杜老板。”

杜贵就说:“呵,如今连你也开放了,竟敢跟我握手。”

夏如月说:“现在是什么年代?改革开放了!来,先让工人们进屋喝水抽烟,我们来卸车。”

杜贵说:“你们都是一群大姑娘,那能干这力气活,让工人卸吧,咱们进屋签合同,卸完了车,我们还得赶回去。”

二人就相跟着来到夏如月的宿舍,外边的王小飞就招呼她的那些临时工说:“大家别愣着,赶快跟我卸车搬布。”布是五十丈一捆,一共七捆,每一捆都叠成长方体形状,外边用白布包着,上面印着原厂地址,出厂时间,电话号码,还有布匹数量。

屋里边夏如月和杜贵因为合同的条款正争论的面红耳赤,原来合同是提前印制好的,但在合同的最后杜贵又用钢笔给“交货付款”的“付”字后面加上了“百分之八十的”几个字。

夏如月问:“这是什么意思?”

杜贵说:“这还不明白吗?就是扣你一千块钱,待检查全部合格后,再全部付清。”

夏如月摇着头说:“这不合理。待检查全部合格后,再全部付清,谁来检查?当然是你们了,而且我们还不在现场,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你们会找出一千条理由,说我们做的服装这里不合格,那里不合格,这一千块钱,你们就肯定不给了,当然,一千块钱不算什么,但是我们厂名誉呢?就会受到损失,以后谁还敢找我们做活?”

杜贵说:“跟你说实在话,这活是我承包的,你能让我白忙一场吗?”

夏如月说:“那好办,你把前边的每套服装十块改成十一块,到时候,合同上写的是五千五,我只收你四千,但你必须把后边这一条去掉,就算我多花五百块买名誉了。”

杜贵小眼睛眨巴说:“成交!”

夏如月说:“成交!”

这次杜贵先开放了,上前握住夏如月的手,说:“最后还是依了你了,你可要说话算数吆!”

夏如月说:“咱们这是第一次打交道,以后的路还长着哩。”

俩人在合同上分别写下自己名字,并按上自己的手印。杜贵说:“好了,我们就走了,来日方长!”

夏如月说:“好,祝你好运,一路顺风!”

3

一个星期过去了,夏如月给杜贵打电话,接电话的却不是杜贵,是一个很陌生的口音:

“喂,你是哪里呀?”

夏如月回答:“我是红城县东流水永红服装厂的夏如月,你们那里的杜贵呢?”

“杜贵呀,早被我们公司给开除了,走了。”

夏如月说:“他还在我们这里给你们公司订做了五百套工作服哩,这怎么办?”

“那好,明天我去人给拉回来,手工费是多少呀?”

夏如月说:“杜贵回去没跟你们说呀?”

“没有,这家伙跟外头人合伙偷卖我们公司的钢材,被我们给发现了,就把他给开除了,走的时候他啥也没说,你们签合同吗?”

夏如月灵机一动,马上说:“都是老熟人,签什么合同呀,就是君子协定,说好的做一套工作服手工费是十五块,一共七千五百块。”

“这不跟北京一个价钱么,这小子真是舍近求远。好,我们明天就去运回来,你等着吧。”

放下电话,夏如月的胸口一阵乱跳,她不由地用手按住胸口,长长地出了口气,平空多挣了两千五,这真是老天爷照顾呀!除去工人工资两千,管理费三百,再给杜贵一千,自己纯挣四千多,才不到十天时间。

第二天公司来人把工作服运走了。夏如月开始给工人发钱了,工人们拿到钱后,高兴的不得了,准备着去供销社给孩子买东西。夏如月说:“大家先不要走,中午我请大家到饭馆好好吃一顿,犒劳犒劳大家,另外咱们接触了一个星期,我觉得大家都很不错,如果愿意留下来继续在我这里干的,我欢迎。如果家里实在忙,走不开,那咱们以后也要常联系,今后再有这样的活,希望大家还能来帮忙。”

4

于是一伙人来到饭馆里,饭馆老板一见来了这么多人,就高兴了,忙着给姑娘媳妇们端茶倒水,并对夏如月说:“你现在是东流水的名人了,以后要常来呀,多多照顾照顾哥的生意。”

夏如月说:“今后我挣了钱,少不了来麻烦你呀,王小飞过来点菜。”

王小飞就过来点菜,顺便就问老板:“你这里有没有话筒和音箱呀?”

老板说:“有啊,刚前天买回来的,这年头,人们一喝酒就想唱歌,我马上给搬过来,还能伴奏哩。”

正在这时,夏承志跟派出所的小刘,还有粮库的赵大成来了,小刘看见夏如月领着一群姑娘媳妇来了,就拍拍赵大成和夏承志的肩膀说:“哈哈,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夏如月,我们能不能跟你们参合参合呀?”

夏如月很高兴,说:“求之不得呀,自从我来到东流水,你可没少帮了我的忙呀,早就想感谢你,只是腾不出空来,今天你来了,我们十分欢迎啊。”

小刘回头对夏承志说:“你媳妇杨艳红不是也在这儿吗?你还不把她也请来,咱们今天就来个大联欢,那多好!”

赵大成对夏承志说:“大哥,这事就让我去办吧。”说着就跑了出去。

小刘过来悄悄地对夏如月说:“夏老板,我看赵大成对你很有意思呀,你有这个意思吗?如果有我来牵个线搭个桥,怎么样?”

夏如月脸就红了,说:“你胡说些什么呀!人家小王是国家干部,正式工,能看上我呀!”

小刘说:“好,看来我这红娘是当定了。”

这时开始上菜了,那些临时工们从来也没有下过饭馆,一看端来这么多的菜,顿时有些眼花缭乱了,说:“在家坐席也没有这么多的菜呀。”赵大成和杨艳红来了,杨艳红见来了这么多人,就高兴地坐在夏承志身边,赵大成也跟着坐在小刘旁边。

王小飞站起来说:“今天是我们东流水永红缝纫厂的大喜之日,下面就请我们的厂长夏如月同志给大家来个开场白怎么样?大家鼓掌欢迎!”于是就是一片掌声。

夏如月说:“我们厂所以有今天,第一个要感谢的是粮库的赵大成同志,是他在关键时刻提醒了我。第二要感谢的是派出所的小刘同志,是他在我买房的关键时刻,帮助了我。第三,要感谢的咱们厂的全体工人,没有你们的勤奋工作,也就没有我的今天,所以在这里我要敬大家一杯,来表达我的谢意!”说完,就把一杯白酒咕咚一口倒进了肚里。

小刘带头鼓掌说:“好啊,真是女中豪杰!”接着又付在杨艳红的耳边悄悄说:“待会你多准备几个塑料袋,这么多的菜,肯定吃不完,你把它们收拾回去,留着我和学文喝酒。”

王小飞拿过话筒说:“为了给大家助兴,我来给大家唱首歌,我唱完了,咱们再请咱们的夏厂长给大家唱。”说着就唱起了电影《甜蜜的事业》里的插曲:

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

爱情的歌儿随风飘荡

我们的心儿飞向远方

憧憬那美好的革命理想

亲爱的人啊携手前进

携手前进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充满阳光

……

“好!”小刘和那些姑娘们带头鼓掌,夏如月就走过去拿过话筒说:“这几年我只顾忙着缝纫厂了,新歌一首不会,我就给大家唱段样板戏吧。”

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

专拣重担挑在肩。

一心要砸碎千年铁锁链,

为人民开出(那)万代幸福泉。

明知征途有艰险,

越是艰险越向前。

任凭风云多变幻,

革命的智慧能胜天。

立下愚公移山志,

能破万重困难关。

一颗红心似火焰,

化作利剑斩凶顽!

5

夏如月喝多了,一直睡到晚上九点,醒来后竟忘了自己是怎么回来的,怎么躺到床上的。王小飞听到西屋的夏如月起来了,就进来给夏如月倒了一杯水,放在床头,说:“夏姐,喝高了吧?”

夏如月说:“我是咋回来的?我想不起来了。”

王小飞说:“是赵大成把你背回来的,还给你脱掉鞋子,安顿你躺下才走的,临走时还嘱咐我给你准备一杯凉白开,等你醒来喝。”

夏如月就笑了,说:“这回可丢人了,下次再不这么喝了,你也早点休息吧。”

王小飞说:“你还没吃晚饭呢,我给你下碗鸡蛋挂面吧,要不明天会没精神的。”

“好,那就麻烦你了。”

第二天早晨,夏如月就给大家开了个会,她说:“现在我们的服装厂已经有七个工人了,七个人分成三组,第一组是缝纫组四个人,有原来的刘海云、肖永凤、王小飞和刚来的王小花组成,王小飞任组长。第二组是裁剪组,两个人组成,就是刚来的薛智芳、陈小梅两人,有薛智芳任组长,第三组,一个人,就是刚来刘悦,虽然三组只有刘悦一个人,一个人也要有组长,就刘悦任组长。大伙不要笑,组长就要负起组长的责任,今后不管哪个组出了问题,我只找组长算帐。每个组长每月增加五块钱工资。另外,我出门了,整个服装厂有王小飞代理厂长,代理厂长每月再增加工资五元。每个组长要制订本组的工作制度和职责,要形成文字,写在纸上,贴到墙上。”

散会后,夏如月把王小飞留下,对她说:“今天我要回家一趟,厂里的事就交给你了。”

王小飞说:“你就放心走吧,我会盯紧的。”

夏如月就上路了。她今年已经二十二岁了,一米七的个头,没有留辫子,长长的头发在脑后用一块手绢很随便地扎着,鸭蛋形的脸蛋上,一双眼睛留露出聪明、倔强和热情的光芒。快进六月了,天气热了起来,她脱掉上衣,搭在手臂上,上身只穿了件白底蓝花的半袖衬衫,显得胸脯挺拔,充满了青春气息,下身一条蓝灰色的裤子,显得身体很丰满,夏如月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姑娘了。

她今天回家有两个目的,一是看望父母弟妹,她给父亲做了一套西装,爹一辈子还没有穿过西装哩,她想让爹也赶赶时髦,她给母亲做了件大红色的半袖和一条天蓝色的裤子,母亲一辈子没穿过鲜艳的衣服,说什么穿上没法儿见人,这次她一定要说服母亲穿上这大红的半袖,还要上街溜达一遭,她没给弟妹做衣服,因为他们的衣服已经够多的了。二呢,她要去杜贵家一趟,给杜贵老婆送一千块钱,这是她事先答应的,是杜贵给她弄来了五百套工作服的活,她不能忘了杜贵的好处。

村西头第一家就是杜贵的家,她想还是先去杜贵家,把这件心事了了后,然后再回家,可以一心无挂地在家住一夜尽情地跟父母说说话儿。

于是她就拐进了杜贵家的大门,还没进院,就听到了杜贵和他老婆的吵架声。

6

老婆说:“你整天死猪一样就这么躺着呀!”

杜贵说:“我不躺着干什么!”

“锄地,薅地,做务庄稼!”

“这活我懒怠干!”

“想干啥?想在办公室看报纸喝茶水,你得有那个脑袋!”

“少罗嗦几句吧,我嫌你麻烦!”

“怕麻烦?怕麻烦就出去干活!人家别人家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挣钱去了,就你在家干晒着,叫我们娘儿俩喝西北风呀!”

夏如月就走了进去,说:“呵,小两口又斗嘴玩哩。”

杜贵正坐在门槛上抽烟,抬头一看是夏如月就站起来说:“吆,是夏老板,你可是稀罕客人呀!”

夏如月说:“我是来给你送钱的。”

杜贵老婆一听是送钱的,就抱着孩子从屋里出来,笑容满面地说:“这是哪里来的大姑娘呀,快屋里坐!”

夏如月说:“嫂子,你不认识我呀?我就是咱们村夏雨的闺女夏如月呀。我就不进屋了,屋里太热,院里凉快。”

杜贵就就又拿出男子汉的架势吩咐老婆说:“快进屋搬个凳子出来,再沏一壶茶。”

夏如月说:“别忙活了,我办完事还得回家去。”说着从衣兜里掏出一个信封,说,“这是一千块钱,你点点。”

这时杜贵的老婆一手提着个凳子出来了,看见杜贵手里的鼓鼓的信口袋,就放下凳子,一把抓过信口袋,说:“拿过来吧,老娘这几天正缺钱呢。”

杜贵就笑了,说:“老娘们,就是见钱眼开,你坐。”

夏如月就坐在板凳上,说:“那批活我们已经完成了,你咋不过去取钱呢?还得我亲自给你送上门来。”

杜贵说:“这不是还不到十天么,再说事情也发生变化,你要是不给我,我还真没有办法。”

夏如月说:“你把我夏如月想成什么人了,我是那说话不算数的人吗?你的事,我都清楚了,以后有什么打算呀?”

杜贵老婆拿着一个茶壶和两个杯子出来说:“他能有什么打算?夏如月,你认识人多,看能不能给这家伙找个差事,挣钱多少不说,省得他在家里熬煎我。”

杜贵说:“人家在这里说正事,你少插嘴。”

夏如月说:“我觉得你媳妇说的在理,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拿出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来。”

杜贵笑了,说:“气概我倒是有,可现在没有门路呀,北京我是不能去了,去广洲、深圳又没有路费,钱一到了老婆手里,你就甭想抠出一个子来。”

夏如月突然灵机一动说:“我倒是有个建议,不知你想不想听。”

“啥建议?说来听听。”

“你这人挺聪明,又会忽悠,说出话来人家又爱听,你可以到我们厂给我们揽活,工资按你揽活的多少给你提成,比如说你给我们揽一千块的活,我可以给你百分之十的提成,这活又轻松,又自在,全靠你的一张嘴,又不影响你干别的,揽着了你可以拿提成,揽不着你也没有什么损失。这年头,一等人靠脑袋吃饭,比如那些造原子弹、造卫星的科学家,三等人靠胳膊腿挣钱,比如我,二等人,比如你,就靠一张嘴挣钱。”

杜贵听着夏如月在捧他,心里就乐了,说:“你说的这一套,还真在理,好,我干了。不过你得给我弄这么一个东西。”

“啥东西?”

“简单地说,就是一本书,书上要有你们厂的简介,要有你们厂的照片,照片上要有你们做的衣服,要有工人们正在工作的情景,当然还要你的照片,更重要的是要有你们厂做衣服的价格和承诺。还有你得先借给我二百块钱做路费,将来你从我的工资里扣。”

杜贵老婆说话了:“不用借,刚才不是有一千么,先给你五百。”

杜贵说:“哈哈,啥时候我老婆开通了。”

  (未完待续,下章更精彩)

作者简介:张学武,一九五七生,赤城县一中高级语文教师,现退休。爱好文学创作,曾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小说、散文、故事、通讯,2009,故事《村长》曾被《读者文摘  ,农村版》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