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捧在手上的乡愁 怀念回不去的故乡,他用微缩雕塑还原记忆中的老屋

 志涛书馆 2020-08-15

14日,在位于印象济南·泉世界的个人工作室里,李义中手捧近日刚制作完成的“微缩版”窑洞。

李义中用微缩场景制作,还原许多人记忆中的故乡老屋。新时报记者王乐涛 赵晓昕摄

生活在济南,李义中始终怀念回不去的故乡。

“这个柴火灶煮出来的饭,我可是没少吃……”李义中望着“奶奶家”的厨房感叹。天花板边缘被柴火熏黑,贴在水缸上的春条已经褪色,筐子东倒、板凳西歪……然而,镜头向后拉开,视野逐渐开阔,“奶奶家”竟只用两只手便可以捧起来。

原来,这是李义中按照1:50的比例还原的故乡老屋。今年37岁的他从事雕塑行业已有十几年,近几年才涉足微缩场景制作,专注于还原许多人记忆里的老屋。

每个人心中皆藏有乡愁

李义中的老家在济宁,大学时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一直以承接大型雕塑工程为主。最初涉足微缩场景制作,是来自一位朋友的请求。

3年前,出于兴趣,李义中工作之余时不时做一些小雕塑练手,一位朋友看到他的作品后,问他能不能将自己的老家“还原”。在外成家立业后,朋友将父母从老家接了出来。父母在城市住着,可思绪总不经意间飞向故乡,老家的房子被拆掉后,朋友总想做点什么,给老人和自己一份看得见的念想。

那是一片坐落在山坡上的传统瓦房,3间小屋高低有致,庭院内的竹竿上低垂着一盏吊灯,顺着台阶向下走,一棵老柳扎根在石头缝里,树下的溪水顺坡而流,看起来颇具野趣。看到朋友发来的照片后,李义中心动了:“我非常喜欢这种风格,就是不给钱也愿意尝试。”

最开始制作时,李义中没有经验可以参考,材料的选择都是摸索着来。山体用泡沫材料搭建后上色,墙砖用小刀一块块刻出来,屋檐上的瓦片是铜版纸上色剪裁后一片片贴上去的,房顶因为年代过久产生的塌陷,他也一一还原。最终小屋按照1:40的比例,花了近两个月才制作完成,他也留了一份给自己作纪念。

朋友收到成品后惊喜不已,将存在于记忆里的故乡老房子还原成实物,不仅让老人的思念有了着落,也让自己的孩子知道了老家的模样,比起照片更能勾起乡愁,也更能缓解乡愁。

制作完成后,李义中曾在网络上分享过这件作品,但当时反响平平。今年3月,他再次将这件作品发到网上后,一下子爆火,视频点赞数近60万。“不知道为什么,网友好像突然间更怀旧了,留言里有好奇的、羡慕的,也有很多人觉得伤感。”李义中猜测,“这段时间我也在想,疫情期间可能好多人也会回望过去,每个人心中皆藏有乡愁,那个回不去的故乡是一切的起点。”

不是所有故乡都能还原

李义中的作品火了之后,找他还原老家的人越来越多,现在他手里的订单已经排到了9月之后。6月9日,记者在李义中位于槐荫区印象济南·泉世界的百嘉绘美术工作室中见到他时,他正打算将刚完工的三合院作品寄给一位河北的客户。

长方形的院子看起来十分规整,南北长、东西窄,大门两侧装饰着菱形图案,推门进去,能一眼看到正房门口长着一棵挂满桔色“灯笼”的柿子树。红砖青瓦的厢房在两侧对称坐落,木格窗棂上的红漆已经有些斑驳,仿佛诉说着自己是如何饱经岁月风雨的剥蚀。

“女孩打小时候起就在姥爷家长大,感情特别深。因为老家拆了,所以想给姥爷一个慰藉,也算一份惊喜。”据李义中介绍,作品以1:50的比例完成,他仔细研究了女孩提供的100多张照片,前后花了20多天制作完成。由于照片拍摄的大多是局部细节,无法从中得知房子的全貌,女孩只得找姥爷要来了房屋平面布量图,“虽然提前透露了惊喜,但老人家的感动一点都没少。”

除了为自己的长辈定制老家,还有一部分人想把老家当作礼物送给孩子。接到这样的订单,李义中也十分触动:“现在的小孩在城里长大,老家都没什么人烟了。其实我认为,家也是一种文化,凝结着几代人的情感。”在这些客户眼里,老家的院子封存着童年的回忆,虽然时光无法倒流,但用这种方式将回忆“凝固”,向孩子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能够更好地传达关于故乡、关于童年的深厚感情。

“这样一个作品大概要一万多块钱,虽然有些人觉得贵,但还有不少人加钱都买不到。”李义中表示,自己曾拒绝过不少开双倍或者三倍价钱的订单。

“我没有照片,只有回忆,还能做吗?”这是李义中最常听到的询问,而答案往往是“不能”。李义中表示,只凭记忆和文字描述去凭空制作十分困难,“就像一句话经人转述就可能会出现误差,回忆是很难传达的,想的和表达出来的往往有一定差距。”

重现岁月的痕迹很难

微缩雕塑中的一草一木、一房一物全部是手工制作,每一个模型都需要数周才可以完成。屋檐上雨水留下的黄痕、墙根处溅起来的泥渍、玻璃上磨砂似的白灰痕迹……李义中不断地在照片中探寻这些细节,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还原生活和岁月的痕迹,他的制作理念一直偏向写实,希望能最大程度唤醒人们昔日的回忆。

“一开始河北女孩想做个崭新的院子给姥爷,新的好看,但没了岁月的痕迹,老人家不一定喜欢。”李义中表示,不同季节的树不是一个感觉,不同树的枝干疏密也不太一样,“虽然无法一片片还原枝叶,但只要感觉找对了,院子的整体风格就不会被破坏。”在制作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上,他也颇下了一番功夫,“玻璃是很薄的透明板制作的,但又需要故意做旧一些,因为它多少得有一些灰尘,处于一种半透明状态。”通过材料的选择和颜料的搭配,李义中一点点还原出了那些存在于时光深处的片段。

李义中表示,制作微缩场景还原,做旧环节最难,花费的时间也最多。一般人经过学习可以制作出房屋的外形,但是如何做旧,却几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重现岁月的痕迹很难,因为那是个人心中的一种感觉、一个氛围。”用他的话说,年代感需要用心去体会,只有这样,制作出来的东西才不会因为变小而失真,反而因为斑驳的痕迹而愈发有味道。

为了满足网友们的“怀旧情结“,李义中曾经特意制作过一批高约16厘米的木头大门,斑驳的木门上贴着的春联一角微微翘起,门环有一小块地方油光发亮,想必是常用手摸着,门槛下的青石砖已经被踩得发黑,逼真的细节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共鸣:“家里的老院已经没有了,但是看到这个大门,脑海里浮现出好多儿时的场景。”

想把特色民居制作个遍

比起大型雕塑,制作微缩模型花费的时间更久,也更需要耐心。“我常常被人说‘倔’,但对学艺术的人来说,这不算贬义词。”李义中表示,自己从小就沉得住气,也耐得住性子。

上初中的时候,李义中的学习成绩并不优秀,要强的他为了追赶上班里的同学,夏天午休时将自己关在教室暗自用功,每每要学到汗水顺着眉毛滴下来。毕业后他和同学一起成立了雕塑工作室,“那个时候好不容易挣到了钱,啪一下全交了房租,也没有多余的钱去做推广。”最后工作室解散,同学们纷纷转行,李义中搬到郊区,在一间只有45平方米的工作室重新开始,各种雕塑材料一放,中间只剩七八平方米,辗转腾挪各种不方便,“中间几次想,不如朝九晚五去上班吧,但我实在不想放弃热爱的这一行,最后穷到顿顿方便面也熬下来了。”

未来,李义中想把中国比较有特点的民居全部制作一遍,像窑洞、北京四合院,还有福建土楼等等。此外,他还有个酝酿许久的计划,就是制作济南老火车站的微缩模型。建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济南老火车站见证了济南百年的历史,也承载了许多老济南人心中的童年记忆,为了完全复刻火车站,李义中工作之余一直在搜集资料和照片,希望能重现当年轰动一时的亚洲最大火车站。目前,国内专注做这方面微缩场景的人很少,他看不清未来的路在哪儿,“最开始没人拉我一把,就像在爬少有人爬的山,地上没有路,光是树枝树叶就划得自己遍体鳞伤。”他说。

不过,人做出选择,便是上了棋盘,日拱一卒,总有一天会到山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