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这个标题有故意吸引读者眼球的嫌疑,首先这里指的是欧元,其次即便是欧元它也不完全准确。事实是,如果在文章末尾我们提到的那款小型跑车真的推出,它的售价肯定要高于3万欧元了。 对于奔驰来说最重要的是,紧凑级系列车型成功的历史应该如何继续书写?相关的“电影剧本”已经由奔驰的董事会批准,将在今年年底首次“上映”,到那时奔驰将推出新一代B级车,从而宣告新型 MFA2 架构时代的开始。 CLA SHOOTING BRAKE:美国市场非常期待这款旅行车的变形款式,它将在2019年年底问世 MFA2 架构虽然以目前的平台为基础,但是据说可以向消费者提供比以前更多的款式,同时车身的重量更轻,也更加坚固。在车重方面,比较现实的水平是减轻50公斤左右,车身款式则至少可以从5种增加至7种。 CLA:3年后这款独特的四门车型的第二代就要开始销售了,它采用新型汽油和柴油发动机 CLA 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大的意义,它在依然十分重要的美国市场降低了该品牌的价格门槛,从而明显提高了人们购买的可能性,而且还大大降低了顾客的平均年龄。因此,2019年这款四门 Coupe 的第二代问世时,也应该保持乃至增强这种辉煌的业绩。顺便提一句:CLA Shooting Brake 也准备在美国创造佳绩,因为目前的车型已出人意料地在那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B级:很受欢迎的MPV奔驰B级车将在2017年推出第三代 所有车型都将具有更高雅的内饰!对世界范围内的广大顾客更为重要的是,这款新的紧凑型车拥有更高材质水平的车内装饰,质量更好的合成材料以及虚拟显示技术能够更好地适应高级品牌的品味。 由S级和E级车型挑起的显示器大战现在是否还会继续进行下去?并不会,因为显示器在这一级别的汽车中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相反,顾客们可以通过一个很大的显示器而不是通过人们所熟悉的仪表板上的模拟仪表选择功能,在未来的奥迪A3和大众汽车高尔夫上也是这样。人们从E级开始熟悉的COMAND系统清晰的菜单结构,驾驶员通过菜单可使用所有的操控元件。将来在A级及其衍生车型中,安装在方向盘上部辐条上的小型触摸控制器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COMAND系统的便利性。 那么方向盘本身控制什么呢?当然是调校得极为敏捷的汽车,汽车已经完全克服了有时显得生硬的状况。更坚固的车身由于轴距增加了大约2厘米以及采用了新一代的可调减震器(不过它需要另外付款选装),使操控灵活性和减震舒适性之间实现了更好的妥协。 此外,奔驰为 MFA2 架构配备了新一代发动机,其中既有汽油机又有柴油机。柴油机为编号 OM654 的系列产品,两种2升发动机可以提供较高的150马力和194马力。功率较小的柴油机呢?由于奔驰并没有相应的机型,所以功率约为110马力和130马力的柴油机由合作伙伴雷诺提供。 A级三厢版:中国消费者最喜欢这种款式,不过最新趋势是西欧市场也开始追捧三厢紧凑级轿车了 喜欢使用汽油机的顾客由M254系列发动机的衍生产品提供帮助。4缸汽油机的排量也是2升,拥有直喷装置,当然也装有增压器。在250系列之上和A45之下将来还会有一款AMG车型,它的功率约为280马力,全轮驱动系统为标准配置。与此同时,A45的功率将高于400马力,而排量并没有变化。 在发动机功率范围的另一侧届时将有1.2升和1.6升两种4缸增压发动机,它们目前已用于日产骐达和雷诺梅甘娜等车型。奔驰至少目前还不会供应3缸发动机,因为工程师们认为,在降噪和改善运转平顺性方面的额外投入与提高运行效率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成比例。 A级:也许您认为这辆车只是进行了小改款——不对,这是因为目前的车型外观将得到很大程度的保留,轴距之外的尺寸也不会改变 A级的电力驱动系统目前还不明朗。现在的奔驰B级电动车依靠从特斯拉采购的电动驱动系统,将来这种合作并不会继续下去,因此奔驰正在研制自己的蓄电池技术。它将先被用于一款高档车型,2019年才供应给较小的车型。还是只用于B级车吗?应该不是,将它安装在A级车上至少在技术上已经不存在障碍,只是奔驰的高层尚未作出决定。 不提供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在奔驰的“电影剧本”中,没有混合动力或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据奔驰的研发人员介绍,混动或是插电式混动系统只适合用于较大的车型上,这时混合动力系统能够将油耗降至3升以下,而在较为紧凑的车型上通过传统内燃机也能够接近这样的数字。因此,他们的结论是:一款续航里程低于300公里的纯电动车根本没有推出的必要。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成果:在该级别中的一款电动SUV。奔驰未来甚至有两种紧凑级的SUV,GLA并不是孤立无援的,它更多地将扮演 Coupe 的角色。奔驰的计划中还将有一款实用性更高的跨界车型,它的任务是去对付BMW X1(新一代X1提供相当大的车内空间)和奥迪Q3(下一代Q3也将具有更大的空间)。这款SUV是否很接近我们的电脑想象图 Ener-G-Force 样品车呢?可能不是,尽管由此产生的棱角比较分明的车身设计风格可以供这款SUV参考。 GLA:在未来,这款跨界车型将在紧凑级系列中扮演SUV的角色,比较长的轴距使空间更宽敞 总之,奔驰设计总监戈登·瓦格纳认为重要的是尽可能减少对大灯形状和车身线条的刻意玩弄。“不过,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基本比例。比例越和谐,需要额外的装饰就会越少”,瓦格纳解释说。MFA2 架构的车型拥有比较长的轴距,起到了改善比例、辅助设计的效果。 GLB:这款SUV不一定与Ener-G-Force概念车相同,但车内空间比GLA还大 善于使用英语双关语的瓦格纳认为同样重要的是:“汽车必须beefy(健壮)。”这只是间接地同旅途中吃的意大利小香肠有关系。更确切地说,这位设计师指的是其设计的车型拥有强壮的外观,车轮罩略微凸出,尽可能地同车身的外侧保持距离。 这当然也适用于车身款式本来就相当平凡的车型:三厢轿车。自从奥迪A3的三厢版在西欧也获得成功后竞争对手们也变得敏感了。因此,奔驰是否推出一款相应的车型已经不是问题了,人们应该关注的是这款车将提供给哪些市场。本来的计划是只提供给中国市场,现在的销售区域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功能居于次要的地位 奔驰将忠于紧凑级汽车不一定功能齐全,但首先要有激情的哲学——这一方案到目前为止奏效了。“我们的顾客从未抱怨过车内空间太小或者周围视野欠佳这样的问题”,瓦格纳如是说。 SLC:这款基于MFA2架构的紧凑型跑车目前还被巨大的问号所笼罩,如果面世,它将继承现款紧凑型跑车SLK的衣钵 尽管突出了激情并且车型繁多,但是奔驰从未提供过双门版A级车和以A级车为基础的敞篷车。“没人会买双门的A级车,另外,一款以A级为基础的敞篷车价格又会太高,而且这样的车型外观也不好看”,奔驰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说,尽管他们正通过 Coupe和敞篷车在其它级别中攻城略地。不过奔驰仍然可能会推出一款看起来肯定“肌肉发达”的汽车:以MFA2为基础的小型跑车,同时也继承了刚改名为SLC的SLK。它混和进了一些AMG GT的风格,动力传递给所有四个车轮——是的,这将是一款四轮驱动的跑车。也可能从中衍生出一款敞篷车。但是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它的价格要低于35000欧元几乎是不可能的。 来自奔驰跑车部门的新动向 供应更多的AMG车型 虽然奔驰AMG现在已经不再乏味,但是这家奔驰的子公司在车型攻势上仍然需要同母公司一起前进。因此,在新一代E63问世之前就要推出装有401马力双涡轮增压并且将全轮驱动系统作为标准配置的较为温和的E43,上市时间为今年9月份。 自4月起,人们就可以订购GLC 43了,它也配以V6发动机,不过功率只有367马力。在此之后是否还会推出一款功率更大的AMG车型呢?现在还不确定。不过来自阿法尔特巴赫的4升V8发动机会先被安装在C级敞篷车的发动机盖虾面,这台发动机将有467马力和510马力两种调校。 奔驰GLC Coupe 让BMW X4感到压力 现在GLC Coupe已经抛掉了最后的伪装,显露出它的全部华美身姿。由于其车身长宽高尺寸达到4.73米、1.89米和1.60米,它显得比来自慕尼黑的BMW X4更长、更宽、更低矮。 GLC Coupe的其它特点有:为提供更高灵活性而特别设计、可选装空气弹簧的底盘,转向更直接(转向传动比为15.1:1,GLC为16.1:1)的转向机以及可以选装运动化排气装置的汽油发动机。今年9月开始销售时首先有三种发动机供人们选择:220d配以基础型的170马力发动机,在其之上为204马力的250d。仅有的汽油机为供250使用的211马力2升增压发动机。 今年年底发动机序列就会得到扩充,包括为350d准备的V6柴油机、配备给300的汽油机,由AMG提供的367马力GLC 43 Coupe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版的GLC 350e Coupe,后者的纯电动行驶里程大约为30公里。除了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所有车型都由9挡自动变速箱将动力传递给所有4个车轮(350e配备的则是7挡自动变速箱)。 技术:重点突破 根据奔驰的哲学,紧凑级车型不需要提供一切。奔驰高档车型如同具有魔力般的尖端技术并不会都被安装在A级及其衍生车型中,他们的做法是为人们最关注的方面引入一些新技术,在可控的成本上升范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 更大功率 下一代奔驰AMG A45的2升发动机功率可望高于400马力 更好的连接性 智能手机将可以在A级中无线充电,此外还将扩大奔驰me服务的范围 更方便的控制 方向盘辐条上的小型触摸板是中控台旋压按钮的有效补充 更高的舒适性 2015年小改款时A级就配备了可调减震器,下一代中将得到继续改进 ams编辑评论:现在更需努力 2015年,奔驰共售出60万辆目前的A级车及其衍生车型,而上一代A级在它最好的年份也只售出了大约20万辆。迄今所采取的重视设计和行驶性能的方针无疑会坚持下去。此外,其它车型如 GLB 和三厢轿车会吸引更重视实用性的顾客。不过缺少替代性动力装置可能成为一个影响品牌形象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