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立京山红色苏区(2):李廷璧等在京北的活动

 鄂中京山 2020-08-15
1928年1月,中共鄂西特委委员李廷璧(化名丁时英、丁金山)以巡视员身份负责联络和指导荆门、钟祥、京山等县的工作。李廷璧是荆门马良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任中共荆门县委委员、国共合作的国民党荆门县临时党部执行委员兼工运部长。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他扮僧人隐蔽,形势稍缓,即以塾师身份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不久,又受中共鄂西特委派遣,以拆字、算命、看风水作掩护,到京山考察大革命失败后党组织的恢复情况,进行党组织的重建和发展工作。

李廷璧辗转来到宋河合兴集,与在当地隐蔽的中共党员曹家琪接上关系。曹家琪1925年在武汉医专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是中共京山县委委员、宋河区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凭借社会关系保护转移到合兴集开药铺。李廷璧向曹家琪传达中共八七会议精神,指示曹积极发展党员,组建党的地下组织,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开展对敌斗争。曹家琪在邵李桥发展党员7人,在程家冲发展党员9人,分别建立了邵李桥和程家冲党支部。

1928年秋,李廷璧从东桥出发,经孙桥、京山县城到达合兴集,会同曹家琪前往大山头、坪坝等地活动。坪坝丁姓为大姓,李廷璧从母姓化名丁时英,以便开展工作,但终因当地基础较差,工作未能打开局面。他们回到合兴集后,组建了中共京山县临时委员会,李廷璧任县委书记,曹家琪任委员(一说李任特派员,曹任县委书记),在临时县委领导下,又建立了合兴集、天王寺等党支部。为了建立一支红色武装,实行武装起义和武装割据,临时县委派合兴集支部的党员徐东升打入宋河区保卫团常备队内部,联系进步靑年,建立了党支部。

1929年12月,中共鄂西特委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并要求“党员要一律军事化”。同时决定建立四个中心县委,协助特委联系和指导各县工作,其中荆门中心县委联系并指导钟祥、京山、天门、潜江等县。为了贯彻大会精神,李廷璧、谢威(原名谢香亭)等决定筹建荆钟京游击纵队,并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

一、以荆门、钟祥游击队和荆钟两县各区现有武装组成荆钟京游击纵队的骨干;

二、荆门、钟祥县委派谢威等打入土匪李凤山部,协助黄光柏、李庆春把策动的国民党保卫团拉出来;

三、李廷璧到京山策动县、区保卫团武装起义。

根据这一计划,李廷璧积极开展工作。他安排曹家琪从武汉购回一批枪支,用八个货郎担运回京山,不料途中被国民党部队劫走。李廷璧又派钟祥县委交通员史思银以贩运粉条为名,在京山县城、宋河、坪坝等地弄到一批枪支,夹在粉丝运回钟祥。史思银第二次到京山时不幸牺牲。为了进一步打开京山工作的局面,1930年初,李廷璧第三次来到京山,向曹家琪传达鄂西特委指示。

为统一领导京山北部的党组织,他们正式成立中共京山县委,李廷璧任书记,曹家琪任委员(一说李任特派员,曹任书记)。京山县委成立后,李廷璧重点做京山县长申衡的工作。申衡是李廷璧的同乡、同学,对革命持同情态度。李廷璧与申衡约定,由申衡负责促成京山县政府保卫团起义,由李廷璧、曹家琪负责发动宋河区保卫团起义,同时派共产党员聂琴堂打入杨家集磨棋观土匪赵大发、桂老九部,开展土匪改造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县保卫团和宋河区保卫团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定在1930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四日)京山、宋河同时起义。在这关键时刻,秦保炽等人叛变告密,宋河区保卫团中的反动分子提前动手,于2月6日(农历正月初八)上午包围合兴集药铺,李廷璧、曹家琪落入敌手,当天在邵李桥附近被杀害。申衡按原计划将县保卫团一中队拉出来,向大洪山转移,途中被国民党武装击溃,起义失败。李廷璧、曹家琪牺牲后,反动派根据叛徒口供,大肆搜捕共产党员,京山北部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被迫停止活动。

李廷璧在京山策动保卫团起义受挫,但党组织为建立革命武装的斗争没有停止。钟祥县委委员谢威打入在荆门南部活动的李凤山匪部,于1930年3月与该部共产党员李庆春、李赤春等,成功地用调虎离山计拖出一支队伍。这支队伍与钟祥游击队会合,吸收荆门、钟祥、京山等县进步青年参加,组成荆(门)钟(祥)京(山)游击纵队,后于5月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荆(门)、钟(祥)、京(山)、潜(江)、天(门)游击纵队,8月编入湘鄂西苏区主力红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