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长就是:对熟人陌生,又跟陌生人很熟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

当然,这不是全部真相。因为我们总会有那么几位朋友例外,是一旦熟悉就很难再变回陌生。不过那是另外一回事,本篇的主题就是要概括普通人社交的大部分内容,虽然在情感关联的重要程度上相对低,但比例非常庞大而且跨度也长,因此会是解读生活的理想素材。所以,这个结论众所周知。

虽然每个人所应付的生活情境不一样,然而最终会殊途同归,在被定义为“成长”或者其他什么概念的过程中,总有这样的体验:对熟人陌生,又跟陌生人很熟。这个道理显而易见,相信在座各位也深有体会。再突出的情况是孤独,有时候明明所记录的联系对象上百,可在哪怕忍不住明示需要安慰的时候,无人倾诉。

道理具体表现:和甚至好朋友的非常多熟人,地理差距可以抹除,但越来越缺乏共同语言,心理不再统一,维护情谊的只剩下情谊本身。跟陌生人很熟并非指新增圈子能取代老世界,而是受限工作和生活需要,不得不和包括讨厌在内各种客套交流的同事、领导、老板和客户们每年都相处好久好久。

一方面是客观的,比如我看到有唐诗经过改编非常贴合这事,“海内无知己天涯是比邻”,朋友再要好都不大会一起工作,有时还是异地,交流的成本变高,数量也降下来,因此从地理空间上呈现陌生。另一方面就是主观,脱离读书那会严重缺乏社会规则和现实约束的背景,情谊巩固,但由于参与世俗活动以及各自解读人生,原来共鸣的几位在格局和思维等决定性格的因素上产生不可逆的偏差,最终导致早期达成共识的相同点间接消失,这就成为陌生。

至于跟陌生人很熟,一句话,为了生活。这里的陌生是广义,并非仅限路人。除了质变成朋友等更贴合私人的关系外,大部分共事人员都是过客,简单帮忙还有更深层的借钱或者提供渠道,都没问题,不过个人事务免谈,心理状态和情感经历更被视为隐私对待。如果使用”很熟“这样的字眼来定义,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平时接触的时间很长,一天都超过十个小时。

共事人员虽然是过客,然而有时却能起到好朋友反而不方便实现的作用,比如一些鸡毛蒜皮的烦恼。有些小难受不需要发朋友圈和打电话就能解决,只要说句话过渡冲动期即可,可熟人不在身边怎么办,于是就可以把任务委托给同事们。虽然我们的吐槽会被同事们轻描淡写敷衍,但至少倾诉过,总比对着空气不知所措或浪费心情在互联网上传播负能量还尴尬地无人问津好。这就是陌生人很熟的一种表现形式。

听起来很孤独的现实,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因为这些现象都好处理,正如我在上文所言,普通人至少有一两个能长期真诚互动的好朋友,这就够了。不过,在更多时候,我们还要靠自己应对这个社会。心态、个性、逻辑、信仰和世界观,等等,决定命运的诸多要素,都由我们亲自在外界的基础上做主导的。成长需要以上代价,不过千万别忘记结果:我们通常会比过去的自己更好玩一些。

孤独最大的原因是:你不把自己当好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