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散文连载《青藏高原见闻》(八)钓鱼打猎 作者/丁清海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带连队在青藏高原驻训,各方面条件差,生活十分艰苦。战士们早出晚归,尤其业余生活单调、枯草。那能与现如今部队里都装备有“五花八门”高新科技设备,把战士们业余生活搞得丰富多彩比耶,过去现在可谓天上地下之别。过去我们每逢节假日放假休息,大多数人都躺在帐逢里睡懒觉,有的人坐在帐逢外草地上抬头望天空数星星,想内陆,想家。在别无其它可活动的事做,这是无可质疑的事实。然后,当人笑对一切困难的时候,生活将赐给你开心快乐。我在青藏高原三年里最开心快乐的一件事,就是在空闲时间里去河沟钓鱼,去山坡草地打猎玩乐。青藏高原果洛藏族自治州全境是黄河,长江,澜仓江等大河流的发源地之一,素有“江河源”美称。黄河弯弯曲曲,河水浑浊,奔腾不息,从西向东一泻千里,贯穿果洛藏族自治州全境,流向远方四川省若尔盖大草原。果洛州所辖区甘德县,达日县,班玛县,久治县,四县境内黄河大小支流较多,纵横交错,这里自然而然水丰草肥,是藏游牧民牛羊喜欢的天然牧场区,也是黄河一种特产无鳞湟鱼的天然棲栖地。一天,我意外地发现2号班玛营地附近河道里有许多鱼儿游动。顿时,心里乐开了花,荫生了钓鱼计划。心里想到钓鱼活动不错,一来可以调济充实一下高原枯草无味的业余生活;二来若真能钓到鱼,还可以改善营地生活菜谱,整日吃牛羊肉都厌吃了,換換新口味也顶好的。两全齐美事何乐不为嘛。计划形成,我为了给大家一个惊喜,事先私下不动声响地悄悄做起钓鱼准备工作来。重操起入伍前在家学会的钓鱼本领,动手做了一付钓鱼工具,把办公用的大头针压弯做成鱼钓,把缝被子的绵绒线当魚线,把竹扫掃的竹条当鱼杆。万事俱备后,我选了个有阳光的上午,叫上通信员,拿上鱼具和水桶,铁锹,俩人来到支流河边,选了个避风向阳的回水弯处为钓点,让通信员用铁锹在身后草地里给我翻了几条黑色蚯蚓挂上钓,把鱼线轻轻地掷入水中,睁大眼睛静静等鱼儿吃钓。真是欢喜从河水里来。等不上十多分钟,我手中鱼杆上的线被拉直,我迅速提杆,哇塞!好傢伙,一条一二斤重的无鳞湟魚被我提到岸上。通信员被这一收获乐得手舞足道的对我说:“连长您真行,钓鱼高手。”我心里也乐得个味美滋滋的。一上午,我和通信员俩轮換上阵钓了一大水桶,足有二十多斤重。当我俩兴高踩烈地把一大水桶鲜活的鱼送到炊事班里时,营地里所有人都围上来一睹为乐,滿营地都是惊喜的欢叫声。打这次以后,各营地的人们有了一项日常业余生活乐趣,少了许多想家的心事,都照葫芦画瓢按我的办法制做钓鱼工具。一忙完各自手中事闲下了,就结伴下河边垂钓。到最后人人都成了高原钓鱼能手。各点营地伙食得到很明显改善,几乎天天有鲜鱼吃,天天有鲜鱼汤喝。钓鱼,尝到了改善各营地伙食和调济业余生活甜头后,我又想到再搞点新花样打猎。于是,我从战士中挑选了五名神枪手组成打猎小组並由我带队,隔三差五带出去打猎。高原草原牧区的野兔子和一种叫旱獭(外貌体形似如内陆农家饲养的小农乳猪仔)动物特別多。每逢下雪天,牧区草场上到处有三五成群野兔出没奔跑,丘岗坡上到处见雪猪钻出洞口寻食。此时都是打猎好时机。我们枪枪有准,总是滿载而归。我特别爱吃高原牧区的野兔肉,这种草地野兔四五斤重,肉质嫩,味鲜美,非常好吃,吃了还想吃。旱獭,肉质粗糙,尤其酸腥味大,吃一次大家都不想再吃它了。但听高原人说:“旱獭油是宝贝,专治烧伤的特效良药。”我曾专门让各点营地炊事班收集装了一大陶瓷罐,想带回內地用。结果连队收队回内陆基地途中,瓷罐不小心被打破,费力收集到的旱獭油宝贝全流光了。(此文版权归星火文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方式再次发表,违者必究!!!) 丁清海、男、1953年8月生、汉族、原籍荆州市荆州区人,中共党员,宜昌市住建委退休干部,自由撰稿人。在解放军报、中国建设报、中国信访杂志、四川绵阳报、宜昌日报、宜昌三峡晚报、三峡文学杂志、点军文学、长江文学、作家前线杂志、当代美文杂志、中华文艺、乡土作家、当代作家文学、天下文摘精选、等报刊、文学平台,发表散文作品。稿件内容:标题、作者、正文、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并附本人照片一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