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病都没有!百岁奶奶长寿全靠泡脚 艾灸

 培训班背包 2020-08-15

人之足犹如树之根,“树枯根先竭 人老脚先衰”,足部健康关系着全身健康。中医重视足部健康,西医亦然。在国外医学界,脚一直被誉为人体“第二心脏”。

热水泡脚,如吃补药

老话讲:诸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双脚离心脏最远,是血管分支的末梢部位,血液循环缓慢,加上脚部脂肪层薄,因此脚部是全身温度最低的部位。这就是为什么穿很多衣服,脚部还是冷冰冰的原因。

神医扁鹊曾说:两脚之气血雍滞不行,则周身之气血亦不宜通。可见,足部气血的畅通与否,关系着整个机体的健康。热水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确保足部气血畅通。

中药泡脚,事半功倍

一般人用热水泡脚即能达到推动血运、温煦脏腑、健身防病的效果,然而对于阳气不足、阴盛寒重之人,仅用热水泡脚还不够。脚属阴,为体内阳气最弱之处。而艾叶属于极阳之物,因此用艾叶煮水泡脚,可暖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达到理想的祛寒补阳效果。

艾灸养生,上上之选

艾灸可同时针对疾病形成的内外因发挥作用,既能调节脏腑功能,又能祛除风寒湿诸邪。艾灸足部相关穴位,可沿经上传,刺激相应的反射区脏腑,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具体如下:

1

气海穴

中医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艾灸气海穴可祛寒,强壮全身。


2

关元穴

艾灸关元穴有助于恢复“元阴元阳”,达到祛寒回阳、补虚益损、增强脏腑功能的目的。(与中脘穴同时进行,可以加快祛寒速度。)


3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又称为长寿穴,艾灸足三里穴,可温中散寒、补益气血、培补元气,俗称“艾灸足三里,气血不和远离你”。


4

三阴交穴

长期灸疗三阴交穴,能使人气血旺盛,使人体各系统达到最佳平衡状态。

5

涌泉穴

从涌泉穴进入人体的“寒湿气”往上流动,就会导致膝盖酸痛、关节无力、全身湿冷疼痛等症状。长期艾灸涌泉穴,症状可显著缓解。


为什么要“先泡脚后艾灸”?


一方面,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调动体内气血,有利于艾灸时打通经络瘀阻,让气血畅行。

另一方面,艾灸过后不能碰水。艾灸时热力波及范围大,艾灸过后毛孔打开,碰水易导致寒气入侵身体,即便是用热水泡脚,也很难避免风和寒气入侵。此外,艾灸过后气血运行畅通,气血运行有“遇温则散 遇寒则凝”的特点,贸然碰水,一旦寒气入侵,易导致疏通的气血再次不通畅,做无用功。

利用“泡脚+艾灸”养生,适逢其时,好处多多。大家赶快行动哦!

艾灸后能泡脚吗?艾灸前泡好还是艾灸后好?

现在很多人特别注意保健,我们都很熟悉艾灸疗法。用艾灸叶制作艾灸条等传统中药疗法,将其放入艾灸盒中熏蒸、刺激人体穴位,调节人体功能。很多人会经常做艾灸,也做艾灸后泡泡脚来缓解疲劳。艾灸后有禁忌吗?你能马上泡脚吗?在灸前还是灸后浸泡脚比较好?现在我们来谈谈它的优点和缺点。  
艾灸后,最好每隔一段时间浸泡一下脚。艾灸时,气血会流到灸疗部位,驱散焦距,当你浸泡你的脚时,气和血也会流到你的脚上,循环通道,激活血液来按摩你的脚底。如果一个人的气血比较差,艾灸后,他的脚就会被浸泡,这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和虚弱。即使人的气和血都比较充足,艾灸后,气血不能流到一部分,这也会影响效果。
艾灸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后可以泡脚
艾灸后,足部可以浸泡,但灸后不能立即进行。艾灸能调节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艾灸的原理是利用热气体快速渗透到细胞内,增强细胞的快速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而泡脚会打开毛孔,增加细胞间的间隙,而灸后,足部气泡会减弱艾灸的效果,但艾灸后,在足底泡一段时间后,当艾灸的药性完全被吸收时,不会有任何影响,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灸前还是灸后浸泡脚比较好?在灸前浸泡足部是很好的。在做灸法之前,你可以浸泡你的脚,使全身气血循环起来。做艾灸后,可以增加渗透,使效果更加明显。艾灸调理将会达到双倍的效果,艾灸火龙汤本身具有艾灸的效果,足浴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改善脚部和腿部疼痛,消除疲劳,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手足冷等。
此外,灸法也有一些预防措施:
1,灸后半小时内不要洗手或冷水洗澡。艾灸后,全身毛孔张开,容易感冒。
2,艾灸后,多饮温水(不含冷水或冰水),方便解毒,水温稍高,不要喝凉开水。夏天也是,有助于排出器官中的毒素;
3,艾灸后不要马上洗澡。同样的道理。一般情况下,艾灸应在沐浴后进行,或灸后数小时后洗个澡。
4,艾灸后,如果有疲劳和精神不济的,则是正常的。此时身体正在做调整,你可以休息一会儿而不感到疲倦。
艾灸前足部浸泡是最好的。足部浸泡后会打开毛孔,这更有利于艾灸效果的吸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