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埔县三溪村独特风俗;年三十日“包菜粄”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8-15


菜包粄,又叫菜粄、包菜粄、包粄,  三溪人年粄之一,一提起它,外游的 三溪人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不过,这种粄倒不是 三溪人所独有的,除客家人外,其实海陆丰的福佬人也有,只是他们叫做“菜包果”,彼此的称呼不同而己 。

说起菜包粄,这是一种和北方饺子十分相似的粄,大家都是用皮包馅的食物,只不过北方的饺子用的是面皮,而菜包粄用的是米皮,各自包的馅也有一些不同。因此,两者只是外观上相似,做法类同而己,实质上并不一样。

   吃一次菜包粄可不容易,一般是一年才做一次,平常时节是吃不到的,只能期盼。以前,每年过春节的时候,年三十日早上,母亲就会 做菜包粄吃,其它时间是不做的。因为旧时物质极其匮乏,平时没那么多钱去买菜包粄的馅。菜包粄比饺子要大上几倍,馅更大,也就更费材料,所以平时是没法包菜粄吃的。因为做菜包粄十分费工夫,需要先准备馅材,还要把馅材炒熟,紧接着又要合好米粉,做好米皮,然后还要一个一个地包,最后要炊(蒸)熟之后才能吃。而吃起来一两口一个,很快就吃完了,所以过去民间有“菜包粄好吃却难包”的说法。因此,除了材料多,花费的钱太多之外,做起来太耗费时间和精力,也大大地打击了民众平时自己做菜包粄的热情。  

 

做菜包粄,用的是粘米,如果是糯米的话,就太粘乎了。它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很把大米磨成米粉,然后加水,合成米粉团,再碾成一块块的米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加水的时候,温度要控制好,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加的量也要控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不然的话,合出来的米皮,要么太干,要么太湿,炊(蒸)的时候,容易破裂,搞坏菜包粄。跟包饺子一样,包菜粄,米皮很重要,如果米皮合得不好,那就极可能导致包菜粄失败。

合好米皮之后,就把事先已经炒好的馅,用米皮包起来,包成古个大元宝的模样(比一般的饺子要大得多),一个菜包粄就做好了。馅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萝卜丝干为主馅;另一种是以豆腐干为主馅,再配上虾米、葱、蒜、鱿鱼、香菇等佐料。包好之后,就要放在大铁锅里,用铁托托起来,再在锅底放上水,炊(蒸)熟了才能吃。三溪人一年才能吃一次,现在还是想吃都难, 

近年来,陆河县有一种菜包粄与三溪村菜包粄不同,我品尝三溪村的更好吃 ,陆河本地以及深圳的新洲、南联、罗瑞合等地,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陆续开了不少菜包粄店,专门或兼卖菜包粄,逐渐发展成类似于沙县小吃卖蒸饺一样的商业模式了。 

我想三溪村的菜包粄应发扬光大,搞连锁店。投入少,是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