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废英”与“保英”之争愈发激烈,中国是否应该把英语踢出高考?

 春花秋月月如花 2020-08-16

首先,我们看一下,英语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恢复高考,为了更好的与世界接轨与融合,从1980年开始,我们开始在初中教育加入英语课程,最开始在北京上海天津辽宁等基础教育较好的省市开始推广。

由于十年人才断层,导致刚开始开英语课的时候,英语老师紧缺,各地教育系统紧急培训一批速成英语老师!但是这样做带来的后果就是仓促上马导致的各地英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大家看到英语在考试中的巨大成绩差距,开始有人做英语的买卖,更主要的是当时有的人硬挺英语,强行把英语四级考试是否过关作为能否取得大学学士学位的硬性指标,正是由于前文所述的英语教学水平的巨大差距,导致很多大学本科毕业生穷其四年精力在毕业前也未能取得学士学位!

进入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质疑英语教育的地位问题,大家关注的核心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英语的实用性是否能够达到全民学英语的地步?99%的人穷其一生可能未必真正用得上英语,是否有必要浪费学生12年的时间甚至数以万计的费用来学习英语?

2、英语是否有资格获得超过母语的待遇?我们的认识里,几乎没有语文的补习班,没有语文的特长生,高考语文曾经和英语一个分数段,很多高校大学语文开一年甚至不开!我们有没有必要这么推崇英语?

3、从文化侵略的角度看,英语本身是作为殖民文化的载体,推广到全世界的,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可能确实需要培养一大批懂外语的专业人才,可专业人才毕竟不需要全民皆兵,如此不遗余力的推广英语,是否体现出缺乏足够的文化自信?

4、英语教育挤占了所有学生的大量时间,滋生了一大批靠英语补习、培训维生的机构、组织,一方面加剧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增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把牺牲在用于学习英语上的时间节省下来,是否有可能给广大学生增加一些业余爱好学习的时间?

英语教育,或许曾经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时至今日,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将之奉若圭臬?确实有待商榷!

当然,一棍子把英语打死也不合适,尤其在高考方面,我们是否可以逐步推广将英语作为选考科目?跟英语相关的专业(外交、国际贸易、国际金融),选考英语,跟英语无关的(汉语言文学、师范类的非英语专业),不必再考英语,这样有可能至少在高中阶段可以让那些英语确实不好的学生有放弃的机会,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提高其他学科的成绩,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