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3岁老人独自种二分大葱,用小便桶灌茅粪,结果卖了两车

 豫西人文摄影 2020-08-17

前几天,路过栾川县白土镇一处小村子,见到路边两位大娘坐门口拍闲话,俩人推让一碗鸡蛋茶,谁也不喝。于是停车询问。穿黑花衣服的叫李秀兰,今年88岁,红花衣服的是刘翠花,今年94,两位大娘是亲家。李大娘说:她是俺儿媳妇的娘家妈,一个人在家没人说话,过来找我说话来了。

刘大娘的家是在3公里左右的山里,刚开始问她年龄的时候,老人说:“不敢说,说了老丑。”亲家接过来说:“活90多了,还嫌老丑?你能活一百岁。”可能早晨的阳光照得大娘睁不开眼,刘大娘低着头,闭着眼,说:“这都中了,不敢活那么大年纪,老拖累人。”

两位老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刘大娘觉得自己活的太久了,给孩子们添麻烦了。李大娘劝说刘大娘:“现在生活好了,又不用你上坡拾柴火,扒小块地,有你吃哩,有你喝哩,还不愿意?你就是老麻缠。”

刘大娘的女儿从地里回来,摸了摸碗,里面的鸡蛋已经不太热了,劝妈妈喝鸡蛋。刘大娘说啥不喝,要让亲家喝。大嫂告诉作者:“年纪大了,忘性大,脾气差,想起来啥就是啥,俺婆婆清早喝奶粉,她说奶粉不好喝,要喝红糖鸡蛋茶,给她煮了鸡蛋茶,她又不想喝了。”

在河南西部,鸡蛋茶是一种最常见的“快餐”。不管是一大早出远门,还是家里来了客人,煮一锅碎鸡蛋,应该是花时间最少的食物。大嫂说:家里小麦刚割,他叫我哥种豆角,还得种一亩地,俺侄儿就把她拉过来了,省的她在家不愿意,自己去地里挖窝点豆子。

去年,刘大娘心血来潮,要卖大葱。于是自己挖了二分地,种上了大葱,每天用自己的小便桶往地里提茅粪,结果大葱长得非常好。女婿回去用三轮车拉了两车,卖了一千多块钱。大娘把钱全给了孙子,女婿逗她:“我给你跑两趟,还得在街上卖葱,你连饭都不管,一千多都给您孙子了,偏心……”大娘说话也挺有意思:“你咋不姓俺来姓呢?俺孙子得赶紧给我生个重孙子,你们都不陪我耍,我给钱是叫俺重孙子到时候陪我耍嘞。”

两位大娘都是几十年前老伴儿就不在了,亲家来了,李大娘怕门口路上车多,需要看着她,搁平时,天一亮就下地干活了。“干啥?我也不知道干啥,闲着老着急,去地里转转,随便干点啥,透美!”

对于农村的老人们来说,尽管生活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强度也已经很低,她们劳动的习惯却没有改变。对于王大嫂来说,两位老人的照顾是她重要的活,“娘家妈,婆子妈,都是妈,咱照顾老的,娃子们会学着将来照顾咱,你啥样,娃子们学啥样。现在不像俺们那时候,兄弟姊妹多,娃子们负担都大,到我老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活俺妈那么大年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