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昆仑山守边疆6年,冻坏鼻子冻伤腿,回老家又任村支书18载

 豫西人文摄影 2020-08-17

我叫付天才,现年75岁,家住河南省嵩县纸房镇高岭村,我于1963年应征入伍,入伍后到新疆7978部队,长期守卫在中印边界昆仑山上,1969年退伍返乡,在我村担任支部书记。同年9月,率我村民兵参与焦枝铁路大会战,后来因为身体原因,脑子经常不清楚,回家做一名普通农民。

如今几个女儿均已远走高飞,我和老伴儿在家种地、养牛。不经历过那种年代,不知道活在和平年代真好。#我的故事#讲述:付天才 摄影:王怀卓

我是1962年初中毕业,在家停了不到一年,就参军到了新疆。当时中印关系紧张,我们守卫的昆仑山上,经常都是大雪,出去巡逻一圈回来,就成了雪人。站岗半个小时就得替换一次,要不然身体就冻僵了。我在山上守了6年,从新兵到班长,连续5年获得“五好士兵”荣誉称号。

1969年,我的鼻子冻伤了,鼻涕、脓液、血水,长流不止,没办法,只好选择退伍。老首长希望我留在新疆行政执法部门,继续为国家效力,但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家中父母身体不好,无人照顾,只得回家尽孝。当时全团留在新疆只有两个名额,要求也很严格,一、必须是正式党员;二、必须是贫下中农;三、必须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四、有相当的工作能力;第五,连续五年的五好战士。我都符合,机会错过了。

当时我的档案已经转到乌鲁木齐,离家太远,我还是听取家人意见,回到嵩县。那时候,嵩县和伊川两个县合并,我想着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是革命工作,就选择回到村里,担任村支书,同年九月,组织民兵参与焦枝铁路大会战。那时候不像现在,有机器有设备,我们干活都是肩挑、板车推,全靠人工。我是党员,必须起到带头作用,干半天活都不抬头歇一下,哎,谁知道回来后,落了个腰疼的毛病。

70年代是大集体、大食堂,82年土地下放,咱这儿是山区丘陵,种啥?咋种?咋着能高产?我们村委几个伙计也是到处取经,学习先进经验。这是我们到西安开会,在华清池照的一张照片。后来身体就不行了,村支书让年轻人干了,我连着干了18年。

这个皮包,我用了30多年,当时乡里的书记要调走,对我说:老伙计,咱们搁伙计这么些年,我要走了,也没啥给你,这个包留给你,做个纪念吧。我说:那可是中。我以前开会弄啥还都是那种布包,当兵时候发的,上面绣着“为人民服务”五个红字。

这几年到底是老了,不中用了,干重活腰疼,放牛,上坡腿疼,冬天不敢出门,鼻子还不敢受凉气,三个闺女,也都走了。别人说你咋不叫她们招个上门女婿,在家照顾你?我说那会中?!我都想了,要是我家里有人替我,我留到新疆,干几年也能把老的接过去生活,那时候是农民种粮食养着市民,我选择回农村当农民,谁会知道现在农民成了没用处的人了。我不能叫孩子们再跟我一样。

俺老婆子她娘家大娘住院,八九十了,身边也没个人伺候,俺家里的去医院伺候了。家里就我一个人,你看我种的玉米,不是他们卖的高产种子,我家地是用牛粪上出来的,土地壮,结的玉米比他们那种高产种子也不差。没儿子也不错,不用再专门盖房子,嗯,以前是盖房子,现在都得买房子,我省了。俺俩一个月养老金一百多块钱,我退伍金一年也是一千来块钱,还有村干部补助,不算种地,一年光国家给俺3千多块钱。

俩闺女都是贫困户,扶贫搬迁搬走了,房子也拆了。你看我这儿挂了多少锄头?除了我的,都是他们家的。咱是农民,住到社区里啥都得买,家里地也不能都荒了,他们回不来,我给他们种上,收的时候,他们回来收。自己种一点,总是叫他们少买一点。

俺不能靠国家。咱首先得自己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毛主席说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喂了两头牛,一年能卖一头小牛,两年卖一头大牛,小牛能卖6、7千,大牛喂好了能卖两万多。这些钱足够俺老俩看个病,买买衣裳干啥了。我有退伍金,不属于贫困户,就在家给他们看着地,啥时候他们不忙了,回来吃顿饭。

平常放牛都是俺家里的,人家去放,我不中,腰疼腿疼,跑不快,上不了坡。我会在家给牛铡草。咱养的少,也就没买铡草机,铡好的草料放里面那间屋子。咱这儿是土瓦房,热天太阳晒不透,早上俺俩人铡一捆草,就够喂一天了。这两天她不在家,我找个人搭把手,铡点玉米杆和花生秧,就不用出去坡上放了。牛比猪好喂,它吃草,现在好些人家没人在家,地都荒了,割草比以前好割。在农村一家喂两三头牛,也不费啥劲。

俺这儿就一点不好,山上缺水,饮水是从山底下抽上来的,一吨水两块多钱。平时下雨了,我们都用水桶、塑料壶接一些,洗洗衣服,饮饮牛干啥的,也有水窖,蓄点雨水。要是牛也喝山底下抽那水,那,一年可就要花不少钱了。

老伴儿去医院之前,给我蒸了一锅肉卷子。我喜欢吃肉,孩子们也都知道,回来了都给我捎点肉。听说现在肉涨价了,我不知道,最近没有下过山买东西,就是下去,也是到乡里,解决点问题。俺们这一代人,脾气正,说话直,现在的干部们不喜欢听,有些问题还是得找他们解决。

我这一辈子也没干出来啥成绩,没能让俺村富起来,也没本事让孩子们有好出路,倒是国家想的真是周到。他们年轻,进城住社区能打工、供孩子上学,只要孩子们一代比一代强,咱当老人的,也就算完成任务了。我们那时候为啥站到风口雪窝里站岗?不就是想着孩子们将来过上安稳日子嘛。

前几天看了国庆大阅兵,你不知道,我都没敢坐,他们敬礼,我也对着电视敬礼。你没当过兵,你体会不到俺们当兵人的心情,虽然我是小人物,我也时刻准备着,愿意再为国家尽一份力。

……………………

后记:有读者指出,最近的图文有误导读者嫌疑。在这里声明一下,记录只是乡村游记,或者底层人物专访,不能作为新闻报道来看,内容完全根据聊天录音和视频整理。交流中,有些话可能对有关部门、人员不利,小编能够弱化的尽量弱化。咱们记录乡村生活,不是为了抨击谁、或者针对谁,现实是什么样的,就怎样写。至于老人们说的话有多少水分,这应该不是由我们去核实,至少,他(她)现在生活的场景就是这样。过几年以后,谁也不知道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当然,我们都希望农村能够越来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