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强化中央集权,清朝统治者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瓜子心 2020-08-17

前言

历代封建王朝在建国初期都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那便是如何提升君权和强化中央集权,清朝也不例外。清初时期的统治者在强化中央集权时所采取的措施相较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才最终促成了集权度极高的清帝国。

入关的八旗军

清朝的政治体制是从部落联盟制转向封建制,这就意味着清帝强化皇权之路要比其他封建王朝皇帝要复杂艰难得多,所需要消耗的时间也更多一些。自皇太极继承汗位以来,就一直在为强化中央集权而努力着。为了牢牢控制皇权并提高其地位,皇太极不断寻找借口将其他三大贝勒排挤出清廷核心,最终做到了一人独治天下。

康熙继位后,君主专制的程度仍然没有达到清帝的预想目标,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无疑是强化中央集权之路上的重要绊脚石,直到康熙末期南书房的建立才宣告基本上完成了君权的强化。到了雍正一朝,军机处的设立宣告清代中央集权强化接近巅峰状态,沿袭明代旧制的内阁制度也逐渐淡出清代政治舞台。

清朝版图


沿袭内阁旧制,但剥夺其实权

清军入关后不久,清廷就将都城从盛京迁至北京。在政治制度方面大多沿袭明朝旧制,并效仿明代内阁也设立了内阁制度。但清代的内阁从一开始就被剥夺了实权,仅仅是名义上的最高行政机构而已。清代内阁的职责与明朝内阁基本相同,但却只有替皇帝草拟诏书的权力。明代内阁在替皇帝草拟诏书的同时还担任着皇帝幕僚团的身份,但清朝统治者却将内阁这一权力彻底剥夺,使内阁影响朝政的能力降至零。

建议沿袭明代旧制建立内阁的多尔衮

清朝初期真正的最高行政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该制度的雏形最早出现在天命年间,直到崇德年间才被皇太极正式确立为一项政治制度。议政王大臣由满洲亲贵选拔而来,满八旗各旗旗主都有权力参加该会议,同时每旗还有三个议政大臣的名额。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讨论范围非常广泛,凡是军国大事必须由会议成员共同商议。《试析清初皇权专制的加强—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南书房的变迁为例》中曾经提到:

"明朝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设理政听讼五大臣与都堂十人(也称扎尔固齐)佐理国政,与诸贝勒共议国政。后来,议政人数扩大范围。天命七年三月,皇子八人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十一年九月,总管旗务的八大臣参与议政。又于八大臣之下每设置理事听讼大臣两人,共十六人。崇德二年规定每旗设议政大臣三人,共有二十四人,议政王大臣会议正式成立,从而确定了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中央辅助机关。"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员之一:爱新觉罗·代善

从上述史料我们可以清楚看出议政王大臣会议在清初政治上的地位。在天命一朝时,只有几大贝勒才有资格参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但从崇德一朝开始,八旗上层军官也可以参与到会议中来,这是皇太极为了削弱各贝勒们的地位和权势所做出的一项权力调整。同时,这也是皇太极为了摆脱贝勒们的掣肘和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笔者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并不利于清廷巩固封建统治。首先需要承认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清廷稳固统治和权力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清廷尚未入关之前,虽然治下已经存在许多汉人,但因人口较少所以还比较便于控制。但当清廷定都北京之后,治下的汉人数量就开始成倍激增,此时还采取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则会激化满汉两族人民之间的矛盾,使百姓认为清帝国是"满人的帝国"。这样会导致汉人对于清帝国的认同感大幅降低,进而影响到清廷大一统的历史进程。

议政王代善

设立南书房,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议的权力

公元1662年康熙帝继位以后,命翰林院官员进入南书房就职,称为南书房行走。起初这些翰林院官员只负责陪伴皇帝读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职能也渐渐发生了改变。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南书房行走并非是一种官职,而是一种"兼职"。只要皇帝愿意,任何品级的大臣都可进入南书房担任行走一职。

康熙帝平日里最大的爱好便是读书,所以常常居于南书房中。为了便于处理朝政,传达旨意和草拟诏书的任务便渐渐从内阁转移至南书房行走的身上。再加上康熙帝日日与南书房行走接触,所以遇事不决时也常常垂询。久而久之,南书房行走便成为了康熙帝的幕僚团,与明代初期的内阁十分相似。但这一时期的南书房行走仍然没有干涉皇帝决策的能力,仅仅只能够提出自身的意见。

康熙帝读书时的画像

此时清朝最高行政机构依然是议政王大臣会议,这让康熙帝感到处理政务时阻力很大,于是心生重建最高行政机构的念头。同时,康熙帝也逐渐将权力下放给各南书房行走,使其地位日益提升,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地位和影响力也随之下降。《养吉斋丛录》中曾有相关记载:

"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若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清宫南书房林视草。"

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南书房行走逐渐有了参与讨论军国大事的权力。这一时期康熙帝开始与南书房行走讨论各类军政大事,并减少了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接触频率。与此同时,南书房的戒备也得到了加强,非南书房行走不得轻易靠近南书房附近。

再后来,帝国各处递交上来的奏折都直接递送至南书房行走手中,随后再由众人进行细分整理交予皇帝预览,就连密折也不例外。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内阁的职能和地位再次大幅下降,整理并递交奏折的权力都被剥夺后,内阁只有保存皇帝批示过的奏折的职能了。

康熙朝南书房行走高士奇

对于康熙帝来说,议政王大臣和内阁显然很难控制。与其耗费心血削弱并剥夺二者的权力和地位,不如直接重新建立起新的行政机构以取代前者。如此,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地位自然会逐步降低。再者,南书房行走的人数规模比起前者则更少一些,也更便于皇帝控制。

这些人无一例外全部都是皇帝心腹,在考虑问题并提出意见时只会站在皇帝和国家的立场考虑,通常都能够揣摩清楚皇帝的心意,使理政时更加得心应手。所以这便是康熙帝让南书房逐渐从单纯的"书房"转向最高行政机构的原因之一。

今天的紫禁城

设立军机处,正式成为清代最高决策机构

雍正帝继位后,并未采取沿袭前朝设立南书房为最高行政机构的做法,而是另辟蹊径成立了军机处。当然,军机处是在该机构成熟时候的名字。起初该机构被称为军机房,是雍正帝为了处理西北战事而设立的军事机构。后来改称为办理军机处,后世简称为军机处。

军机处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军机大臣,即"大军机"。成员为军机章京,即"小军机"。军机大臣的选拔十分苛刻,必须从大学士或者六部最高行政长官中挑选,在军机处内的行政体系成熟后,也出现了军机章京晋升为军机大臣的情况。

乾隆朝军机大臣富察·傅恒

军机处与南书房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军机大臣、军机章京和南书房行走一样,都并非是一个具体的官职,而是一种名号而已。拥有这种名号便可以自由出入军机处或南书房。同时,军机大臣、军机章京和南书房行走都没有额外的俸禄,但因为与皇帝接触的机会远超其他大臣,所以实际地位和权力要远远超过朝堂上的其他大臣。

康熙朝就曾经出现过南书房行走借助自己的优势地位和权势暗中结党营私,在被康熙帝察觉后便定下了轮值南书房的定制,以此来弱化南书房行走手中的权力。军机处的众多规章制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条便是不允许亲王进入军机处,对此《清实录·仁宗实录》中有着相关记载:

"丁未谕内阁,本朝自设立军机处以来,向无诸王在军机处行走者。正月初间,因闻军机处事务较繁,是以暂令成亲王永瑆入直办事,但究与国家定制未符。成亲王永瑆著不必在军机处行走。"

雍正帝之所以禁止亲王进入军机处,目的是为了继续摆脱皇室宗亲和满洲贵族对皇权的影响,而这也是顺治、康熙、雍正三代清帝设立新行政机构的最终目标。只有将宗亲和贵族对皇权和政治的影响力降到最低,清代的中央集权才算得上是真正得以完成。

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

在笔者看来,军机处的设立是清帝为继续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进一步尝试。此后军机处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直到清末才被彻底废除。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军机处从未像明代内阁那般失控,而是一直被皇帝严格控制,成为维持封建统治的得力工具。主要原因在于历代清帝大多勤政,丝毫不敢放松对于政务的处理。

而明帝则不同,自明中后期开始皇帝便渐渐更加依赖内阁,尤其是"票拟制度"的出现,更是使皇帝不必苦苦思虑处理意见。只要皇帝认为内阁提出的意见十分合理,便会在奏折上写下相关批复;如果皇帝对内阁提出的意见表示反对,则打回内阁重新思虑批示意见。随着皇帝对内阁的依赖加深和对皇权的放松,内阁的地位和权力便日益扩大了起来,最终形成内阁与皇权相对抗的局面。

大多数情况下,不论大小政务,只要送至军机处,皇帝都会亲自御览并给出回复意见。如此,军机处内的各大臣就没有办法越过皇帝操控朝政,也自然就不会出现失控的局面。

清代中后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军机处


结语

清朝统治者虽然在建国初期就效仿明朝建立了内阁制度,但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让内阁成为真正的最高行政机构。为了保障满洲贵族集团的利益和地位,议政王大臣会议应运而生。但该制度的实行并不利于维护大一统局面,所以在顺治朝初期,顺治帝就有意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地位和权力,只不过顺治帝还未完成这一目标就不幸驾崩。

然而强化中央集权的任务进程并没有结束,重任落在了康熙帝的身上。南书房地位的提升给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地位带来了强烈冲击,使权力重心逐渐落在了南书房,等同于被康熙帝握在手中。不过这一时期并没有废除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所以中央集权还并未完全完成。

军机处的设立可谓是清帝为了再一次强化中央集权而制造的产物,至公元1791年,随着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的废除和军机处处理事务范围的扩大,正式宣告清代的中央集权强化完成,皇权的地位也达到了巅峰状态。


参考文献:

1.《试析清初皇权专制的加强—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南书房的变迁为例》,杨梓鹤著

2.《养吉斋丛录》

3.《清实录·仁宗实录》

4.《关于清代亲王不得入直军机处的一点思考》,王超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