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通过Python模拟登陆Github?

 老马的程序人生 2020-08-17

原因是,当我们第一次输入账号密码后,服务器会返回给我们一个 Cookie 值,而之后再返回该网页的其它跳转网页时,客户端会将该 Cookie 值绑在请求上,发送给服务器,这样服务器就可以利用 Cookie 来判别我们是哪一个用户,找到会话,然后判别登陆状态,若状态为登陆,则不需要用户重新输入用户名密码来进行登陆。

这次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利用 Python 进行模拟登陆,实现跨页面访问而不需要重新输入用户名及密码。

1. 首先,分析登陆页面

打开登陆页面:https://www.github.com/login

img01

打开开发者工具,分析请求,找到对应的请求头,用以构建爬虫的请求头。

img02

一般使用Host和User-Agent两个参数即可伪装成浏览器;构建请求头如下:

self.headers = {
            'Host''github.com',
            'User-Agent''Mozilla/5.0 (Windows NT 10.0;Win64;x64;rv:62.0) Gecko/20100101 Firefox/62.0',
        }
 # User-Agent必须连在一起,中间不能出现空格,如‘User - Agent’(两天找不到错最后是因为多打了两个空格,哭)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使用 Chrome 的 User-Agent 来获取源码中的 token 值时,返回的列表为空;而使用火狐浏览器的 User-Agent 时,返回的列表是我们想要的内容。这里可以发现,服务器对不同 User-Agent 的返回值是不同的,至于为什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2. 接着,分析点击登陆之后的页面

我们在登陆之后,访问其它页面,客户端发送给服务器 Cookie 值和表单,在服务器端找到会话,进而继续访问;所以我们模拟登陆需要的是模拟 Cookie(request.Session()函数)和表单。

Step1: 查看cookie

img03

发现第一次登陆后,响应头会返回 Set-Cookie 值,即设置 Cookie 返回给客户端,创建一个会话 session。

Step2: 分析登陆后页面的请求头

img04

发现其与登陆页面的请求头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在请求登陆页面和 github 个人详情页面时,可以使用同一个请求头。

Step3: 分析登陆后页面的 Form-Data (浏览器发送给服务器的表单)

Form-Data 体中含有用户名和密码,是客户端给服务器发送的表单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判断是在哪个会话中。

img05

发现其中:

  • commit、utf8 其属性的值每次访问都是不变的

  • login、password 的值分别是我们登陆所用的账户名和密码

  • 而 authenticity-token 每次访问登陆时,其值都是变化的,我们无法人为输入,需要从源中获得;发现它藏在登陆页面的源码中

这里介绍一个快速查找源码中关键字的方法:

img06

在该界面中选中之后,按Ctrl+F,在箭头执行的输入框内输入我们想要查找的关键字,即可得到结果。

Step4: 获取 authenticity_token 的值

获取xpath:

img07

非常方便!

解析源码,获取 authenticity_token 的值:这里我们用到 lxml 里的 etree 模块,即利用 xpath 来获取信息。

代码如下:

def get_token(self):
    response = self.session.get(url=self.login_url, headers=self.headers)
    selector = etree.HTML(response.text)  # 解析HTML对象
    print(selector.xpath('//*[@id="login"]/form/input[2]/@value'))  # 提取所有id属性为login元素下的form元素的第二个input元素的value属性所对应的值
    token = selector.xpath('//*[@id="login"]/form/input[2]/@value')
    return token

Step5: 构建 form-data 头

form_data = {
    'commit''Sign in',
    'utf8''✓',
    'authenticity_token'self.get_token(),
    'login': email,
    'password': passwd
    }

3. 全部代码如下

import requests
from lxml import etree

USER = '***'    # 隐藏的用户名和密码,哈哈
PASSWORD = '******'

# 创建Login类,封装模拟登陆
class Login(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headers = {
            'Host''github.com',
            'User-Agent''Mozilla/5.0 (Windows NT 10.0;Win64;x64;rv:62.0) Gecko/20100101 Firefox/62.0',
            # 'User-Agent': 'Mozilla/5.0 (Linux; Android 6.0; Nexus 5 Build/MRA58N)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68.0.3440.106 Mobile Safari/537.36',
            # 使用谷歌浏览器的User-Agent时,返回的token为空列表,但使用火狐则成功,这是为什么?
        }
        self.login_url = 'https://www.github.com/login'  # 登陆页面的URL
        self.profile_url = 'https://www.github.com/settings/profile'  # 个人详情页URL
        self.session = requests.Session() # requests.Session()帮我们维持一个会话,自动处理Cookie

    # 获取authentici_token
    def get_token(self):
        response = self.session.get(url=self.login_url, headers=self.headers)
        selector = etree.HTML(response.text)  # 解析HTML对象
        print(selector.xpath('//*[@id="login"]/form/input[2]/@value'))  # 提取所有id属性为login元素下的form元素的第二个input元素的value属性所对应的值
        token = selector.xpath('//*[@id="login"]/form/input[2]/@value')
        return token

    # 登陆至个人详情页,获取信息
    def login(self, email, passwd):
        form_data = {
            'commit''Sign in',
            'utf8''✓',
            'authenticity_token'self.get_token(),
            'login': email,
            'password': passwd
        }
        response = self.session.get(url=self.profile_url, data=form_data, headers=self.headers)
        print(response.status_code)
        if response.status_code == 200:
            self.dynamics(response.text)

        response = self.session.post(url=self.profile_url, headers=self.headers)
        if response.status_code == 200:
            self.profile(response.text)

    def dynamics(self, html):
        pass

    def profile(self, html):
        pass

if __name__ == '__main__':
    login = Login()
    login.login(USER, PASSWORD)

是不是很有趣,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See You!

本篇图文由团队 郭维强 同学提供,他的 CSDN Blog 地址为:

https://blog.csdn.net/qq_43271202


参考图文


经过8年多的发展,LSGO软件技术团队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统计分析、计算机视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也建立了人才培养的完备体系。

  • 欢迎对算法设计与实现感兴趣的同学加入,与我们共同成长进步。

  • 团队寻求论文合作,我们可以辅助对方构建模型,验证算法。

  • 团队寻求项目合作,我们可以辅助对方搭建软件系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