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金寨之星|桂婞:手绘彩虹 匠心筑梦

 新用户5117idij 2020-08-17

个人简介:

桂婞,女,1972年10月出生,1994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交通工程系桥梁专业,工学学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8年08月就职于中铁上海设计院,任桥隧处总工至今。

作为上海市引进人才,九年来,桂婞主持完成了多条铁路、公路、市政桥涵项目的勘察、设计及科研,作为铁道部专家多次参加铁路标准、规范和参考图的编制、审查和重点项目的验收。参与设计桥梁数百座,主持审查桥梁上千座。所设计作品捧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四优”设计奖8项,专利4项。曾荣获首届上海市“城市之星”杰出青年荣誉,并先后获得中铁建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青年奖及中铁建科技先进个人等称号。

手绘彩虹 匠心筑梦

——记中铁上海设计院桥隧处处总工程师桂婞

“这个技术难题解决了,拼了一晚终于打了一场胜仗!”当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写满计算数据的图纸上,桂总疲惫的脸庞写满了欣慰。

周一的早上,匆匆布置完各项工作之后,桂总即将奔赴现场,指导特殊结构的关键点施工,紧接着是科研课题的技术对接、评审... ...接下来的一周,要捕捉到她的身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年中,数不清贴了多少张火车票,层层叠叠记录着每一份沉甸甸的工作成绩和一段段忙碌坚实的岁月历程,从一名铁道学院毕业的小女生,最终成长为铁路桥梁工程师,干练坚强,又不失美丽。事实上,某些时候,桂婞并不完全符合人们印象中的女工程师形象。走出工地,脱下安全帽的她,不再是那个在技术方案上言辞逼人的总工,工作之外的生活,又回归到一个温柔的妻子,女儿的好妈妈。角色在转变,不变的,是对事业和家庭那颗认真的心。

期望与梦想,年轻与奋斗

桂婞担任桥隧处处总时还不到40岁,年轻与奋斗,这两个词用来刻画她再合适不过。现如今,在科技先进工作者、上海城市之星杰出青年,詹天佑青年奖等荣誉的背后,不仅是一名桥梁人的坚守与付出,还寄托着一个年轻人所承载的期望与梦想。作为女性,投身于看似枯燥艰涩的桥梁设计工作,并非偶然,而正是源自于父辈们的期望,1990年,正是听从父亲的建议,桂婞报考了石家庄铁道学院桥梁工程专业。那一年,是她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走出曾经熟悉的大别山,第一次来到陌生的城市。“或许因为从未走出过大山,在我父辈那代人内心,他们太明白一条铁路、一座桥梁,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意味着什么。”正是这样的情节,激起了她多年不曾磨灭为之奋斗的梦想。

工作之初,桂婞在单位当了八年的“救火队员”。“凭着年轻的激情和学习能力,领导交办的任何事情我都敢于承担。”在设计院的前辈眼里,再棘手的任务交给桂婞,她都能想方设法地完成。2002年,她接到湘潭莲城大桥的设计任务,第一次独立设计如此复杂的大跨度桥梁,桂婞已不记得熬过多少个埋头设计的夜晚。莲城大桥横跨湘江,主跨达400米,桂婞首次采用了斜拉飞燕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全桥设计,将拱桥与斜拉桥结构相结合的构想完美呈现到设计之中,同时解决了斜拉拱桥组合体系中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大大提高了桥梁的跨越能力。新颖的外观造型,互补的两种桥型,得到了范立础院士、郑皆连院士等知名专家组的一致认可。并斩获了中铁建、湖北省以及国家级多项科技进步奖和优秀设计奖,作为我国第一座斜拉飞燕式组合拱桥,也作为经典案例被写入教材。

把握机遇,把每个脚步走得更坚实

2012年10月,桂婞以桥梁设计代表的身份受邀体验合蚌客运专线试运营。她感慨到,我是代表所有战斗过的年轻桥梁设计师们来的,就在一年之前,由桂婞主持设计的合蚌九龙岗特大桥、官沟特大桥相继竣工,为合蚌客运开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她担任处总面对的第一次大考,桂婞没有退缩,和这支年轻的团队一起迎难而上,夙夜不眠,精心设计,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与此同时,桂婞看到了高铁单线梁设计通用图的空缺,对于上铁院而言,承担一条高铁设计来之不易,需要把握机遇,成果尚未落地,脚步不能停歇,她又迅速组织开展了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单线简支箱梁与圆端形桥墩通用参考图的编制工作,通用图的编制不止是纸面功夫,还需要静载实验、论证、审查等大量的工作。她带领她的团队辗转京沪皖三地,天道酬勤,两套图终于在全路正式发布,填补了高铁桥梁建设的空白。这其中,也少不了她在曾经编制《时速250公里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简支箱梁通用图》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与人脉。当时桂婞提出的 “采用大斜腹板、大圆弧倒角的结构外型,以实现结构的景观性,通过采用较小的预应力管道、合适的结构尺寸,以实现结构的经济性”的编制思路得到了路内专家的一致认可,至今仍然在各条城际铁路上广泛使用。

这些年来,在技术管理岗位上,桂婞组织了宿淮线、宁启线复线、淮扬镇、宁启二期等多条铁路的桥梁技术方案决策,主持了新建公路桥梁上跨高速铁路防护安全技术标准、主跨300m独塔双跨自锚式悬索桥、合蚌客专主跨160m连续梁拱组合桥、宁启线64m、80m大跨度系列简支槽型梁系杆拱 桥、上跨、下穿高速铁路桥梁安全防护技术标准、48m半穿式钢梁提速200km/h设计、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预应力槽形 梁系列化等十余项科研,桂婞组织、指导各专业编制了桥梁墩台、基础、涵洞、附属设计等多套设计参考图,开发了多项桥梁辅助设计、计算软件。她设计的桥梁几百座,审查的桥梁上千座,设计作品曾捧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四优”设计奖8项,专利4项。除了主持桥梁专业设计科研,现如今,已经是铁路领域的桥梁专家,参加铁路标准、规范和参考图的编制、审查工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支撑住所有这些成绩的背后,正是她自己认真走过的每一步。

为了信仰,一往无前

如今的桥隧处,技术管理科研创新各项工作都走在了集团公司前列依托技术进步,一批年轻的青年拔尖人才和技术骨干茁壮成长,梯队建设朝气蓬勃。尽管如此,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桥隧专业的整体实力、项目平台与大院相比,仍然有差距,眼下,年轻人的成长在桂总的心中仍然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未来在何处?专业化、差异化、规模化,上铁院桥隧处一定要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2015年,桂婞承担起大直径管桩应用关键技术研究,致力于实现铁路桥梁下部结构的现代化。“这项研究已经跳出设计的范畴,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信息化管理这些内容都要一一解决,对我来说,很多方面都是从零开始。”这个关键技术研究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行业能否革新的问题,桂婞所面对压力可想而知。“开弓没有回头箭,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想法。我相信我的伙伴们,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新一年的处工作会即将召开,刚刚返沪的桂婞,坐在家中的电脑前,将脑海中已经筹划出的桥隧处技术路线规划一字一字的键入到工作报告中,注定这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在“十三五”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股份公司加快发展、创新驱动的思想指引下,在铁路建设大潮中,如何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机遇,认识和把握集团公司内外新形势变化;如何进一步推动理念更新,做到与时俱进;如何有效提升科技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将桥隧勘测设计与信息化管理融合,未来还有很多事要做,支撑这一切的,依旧是她对工作不变的信仰,是那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信仰,一往无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