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僮族为何改成了广西壮族?原来是中国一位伟人的提议

 探秘桂北 2020-08-1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名为广西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消灭了民族压迫,实现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经过 民族识别将 “布壮”“布土”“布曼”“布傣”“布衣”“布雅伊”等不同称谓的僮族统一称为僮族。确认广西是一个有壮、汉、 瑶、苗、 侗、 仫佬、 毛难(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毛南族)、 回、 京、彝、 水、仡佬 12 个世居民族。1958年3月5日广西省改为广西僮族自治区,是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僮族少数民族总人数居全国第一位。1996年广西全自治区人口4589万,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52万, 占 38.2%。

韦国清宣布广西僮族自治区成立

贺龙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大会致贺词

3月14日南宁各族群众6万多人集会庆祝广西僮族自治区成立

3月5日的《广西日报》头版作了报道

    广西族自治区成立后,后来为什么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呢?笔者过去以为是源于汉字的简化。近来,读了一些史书,看了一些博物馆的展览,才知道其中的真相。

    原来,这缘于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主要原因有这样几个:一是由于“僮”字的涵义不够清楚,各地的读音也不一致, 容易引起误会。二是僮字有贬义。1965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僮族”的“僮”是旧社会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僮”含有“仆人”的意思。三是,僮与壮相比,壮则带有正面褒义。周总理说将“僮族”改为“壮族”,“壮”有健壮、茁壮、充满活力的意思,希望壮族兄弟身体健壮,壮族自治区发展蓬勃向上。

  1965年 10月 12 日, 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 国务院正式批准, 把 “僮”改为“壮”,“僮族”改 为“壮族”,“ 广西族自治区”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博物馆有这样一个介绍

蒋廷松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