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因梦 | 重点是在每个起心动念中进行自我觉察

 新用户78164330 2020-08-18
世上大部分人都在不知不觉地活着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觉醒,也就是说,我们大部分的人其实是不知不觉地活着。

什么叫做不知不觉地活着?就是我们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媒体教育,其实都给我们灌输了非常多的政治或者人生的一些信念、一些教条,以及一些形式化的东西。
 
还有很多所谓的知识障,障碍的「障」。我们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很多很多的概念,这些概念内化了以后,就变成我们一种机械化的惯性反应,这个惯性反应就是我们带着头脑里的这些概念和设定在活着
 
在人际关系的交流中,我们也会首先把这些既定的概念拿出来跟人互动。比如这个概念里有美丑、是非、善恶,或者是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国家他们信奉的一些信念系统,以及一些形式化的东西。

我们透过这些概念来跟人相处。它们的存在,会让我们在相处的过程中,没有办法直接跟人产生连结


带着一堆妄念「认识」自己


不仅如此,事实上我们跟自己相处时也是一样。我们独处的时候,其实也是透过外界这些社会化的标准、对错来评价自己、论断自己

我们用大脑在跟自己进行对话,但被教育之后的这些标准无法让我们真正地进入到真空状态。
 
我们是带着一堆的妄念和头脑里的对话去「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认识」别人,所以那个「认识」是十分间接的。
 
而且这些认识里头也带了从小到大跟父母相处的一些经验,里面有被否定的经验、被虐待的经验、被打压限制的经验。
 
这也是心理学里面常说的「超我」这个词,「超我」是什么?它是一股监督的力量,让我们内在总是在批判、要求、否定,会让我们不断逃避内在自己,认为我们自己不够美、不够有价值、不够好……
 
是的,我们用了这样的一个标准不断地在跟自己相处,这个相处过程中形成了佛家所说的二元对立——我们跟自己是对立的;我们跟世界的人、事物全都是对立的。这种对立会形成一种孤独感,一种小我的孤立感,让我们没有办法产生一种与众生一体的终极实相的感受
 



烦恼没有办法透过金钱的积累而变化

事实上,在最终极最深层的层面,我们其实是没有任何属性的,佛家谓之「空性」。但其实众生里大部分的人都带着一种属性、一种条件(知识障)跟众生相处,跟自己相处,所以内在充满着矛盾冲突,心中有很多烦恼。
 
而这些烦恼、矛盾冲突是没有办法透过金钱的累积、经济的成长或者是政治局势的改善而变化,也不会透过这些外在形势的改善,来达成一个人真正的解放跟自由。

所以问题的根源不在所谓的政治、经济上,真正的根源是我们跟自己相处、跟世界相处的模式是错的
 

成长是不能仰赖别人的

年轻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很想在道场、在师父、佛法、方法、真理上面寻求一种小的时候没有尝过的滋味。可是那事实上却是一个退化的过程,因为我们等于退回到寻求爸爸妈妈这样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其实也找不到什么东西,因为成长是不能仰赖别人的,成长是要靠自己的。在这件事探索数年之后,我觉得这条路不对,传统这条路也不对,它没有办法让我真正从我的内在找到源头,因为它毕竟还是一个向外探索之道。
 
我们往往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永远想要变得更好,永远觉得有一种莫名的匮乏感、情绪上总是有一个坑洞,老觉得要填满、要填满。
 
比如,要去追求一个情感的对象来填满我们,如果这个对象移情别恋了,或者是他的情感产生了一些变化,我们那个坑洞马上就被凸显出来,马上觉得不安全,就会想要掌控,产生占有、嫉妒的心理,这是因为有一个很深的内在的悲哀。

达成内在的解脱跟自由

那这些问题是靠别人解决还是靠自己解决?

靠别人解决是没有办法彻底从根本上让我们把这些坑洞填满的。那我们现在大多数人追求的成就、权利欲的满足,或者是世间法的一个创造力的达成,自我实现的一个过程。
 
不断追逐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我们永远没有办法达成一个最高的目标,因为永远有一个人胜过我们,永远有人凌驾于我们之上。最后会发现那个内在坑洞越来越大。
 
克氏、《钻石路径》等系列的书籍中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解脱的真理,但是事实上也提供了一个自我治疗的方式。那么,用什么样的一种方式才能真正地善待自己,达成一个内在的解脱跟自由?

这些书里面的内涵就是告诉我们不需要皈依任何的道场,也不需要追随任何的老师,甚至不需要有一个固定的方法。

其实真正的重点就是: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的每一个起心动念中自我觉察。

END

本段文字来自生命地图身心灵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