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盈 | 岁月手掌(第五部分:猪圈篇。)

 卷小耳 2020-08-18

小时候有一年的夏天,雨水非常多,几乎每隔一天就下一场大雨,是名副其实倾盆而下的大雨。那时候村子之间没有公路,只有出了村子,南边的津保公路是不怕下雨的,所以小时候对下雨最深的印象一是雨中赶路时看不到坑洼常常一脚踩空跌进水里;二是雨后泥泞的土路骑不了自行车,常常连人带车摔进泥沟里——走路也难,常常陷进泥里拔不出脚来。不过一般情况下,一场雨过后太阳一出,很快路就干了。而那年夏天,等不及路干,三天两头下雨, 下倾盆大雨, 差不多隔一天就是一场大雨,这样的雨可就不仅仅是路没法走了,不记得是几场大雨之后,村子里便开始出事故了,这事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却与家家户户的生活都密切相关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段分解。

话说这事故就是连续的大雨攻势使得村里所有的猪圈都扛不住了,纷纷倒塌。有些倒塌的猪圈给猪垫了路,若是赶在夜里倒塌的,没准这猪就跑丢了。夜里一场大雨之后,早起常见在大街上悠哉悠哉溜达的不知谁家跑出来的大肥猪。好在那时候民风淳朴,谁也不会藏起别人家的猪,人家辛辛苦苦喂大了的,总要物归原主。现在的孩子们哪还知道什么是猪圈?甚至很多孩子连猪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吧——能知道猪肉就不错啦。而喂猪的活儿也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晓个中酸甜苦辣。

那时候,将一头小猪喂到长成大肥猪,总是要一家人辛苦一年的,不像现在,什么都是速成的。那时候,什么都是慢的,庄稼要慢慢成熟,急不得;孩子们要慢慢长大,要用很多的时光到处跑到处玩,没人懂不能输在起跑线,不着急;鸡鸭鹅要慢慢长大,慢慢开始下蛋,不能催;小猪更是不能一下子就长肥……从春天地里开始长草,除了大人有空的时候拔一大筐草回来,孩子们只要放了学,都要完成打猪草的任务。夏天是草疯长的季节,更要多多地拔草喂猪。当然,拔草的时候是可以顺便在地里跑一跑玩一玩的,天蓝蓝,云白白,草青青——亲近大自然当是童年最适合的状态。草太大手太小的情况下,可以带着镰去割。还是拔的时候多,因为拔得快。草是猪们的一大零食来源。平时瓜皮啊菜根啊之类的东西都是它们的零食。正餐则是要在猪食桶里拌好给它们倒在猪槽里的。通常要拌上一些麸子、剩饭菜、刷锅水……只要是能利用上的东西都绝不浪费。随着猪越长越肥,猪食拌得越来越多,猪食桶就越来越重,凡是我喂猪的时候就苦不堪言,因为力气小,把猪食桶从屋里穿过院子提到猪圈那里简直就是艰巨的长征。冬天冷夏天热,室外喂猪都是要辛苦一会儿的,尤其猪食飘出来的味道那是绝对难闻。不过对于女孩子来说,跟猪有关的活儿算最轻松的啦!那时候爸爸和哥哥不仅是喂猪的主力,还要修猪圈,还要在给地里施肥的时候跳到猪圈里起粪——这个活儿才是真正又苦又累又脏又臭……真心不容易!

那时候家家户户最高兴的事就是过年时宰猪。大部分的猪肉卖掉,能卖不少钱;家里留下一部分过年开开荤,家家都飘着煮肉的香味。口福与经济效益让这一年的辛苦都换成了甜。

还回到那一年大雨格外多的夏季。在大人们发愁房子漏雨猪圈倒塌猪们满大街溜达到处找猪修猪圈的时候,村子里蛙声阵阵的一个个大水坑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傍晚夕阳嫣红如醉,晚霞绚烂如锦,水坑是一个个清澈美丽的湖,镜面一样满,掩在村外小树林之中,掩不住孩子们快乐的嬉闹声。

多年前曾填过一首题为“农家晚”的《卜算子》,写得不好,但多少能看出童年时的农家景致:

园围碧玉篱,地着青苔护。

清风绿野舞凌波,弄潮芙蓉浦。

暮云满幽湖,落日山头驻。

谈笑纷纷踏露归,不需陶潜慕。

作者简介:心盈,原名张建英,河北容城人,文学爱好者,诗歌、散文、小说、歌词等均有涉猎,作品多见诸报端,河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