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遵化在宋辽金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

 遵化文史 2020-08-18

遵化千年古县牌,提供:遵化宣传部

遵化,历史传承悠久,文化源远流长。2005年被联合国认定为千年古县。

五代后唐(923-936年)时,在平州买马监(养马机构)的基础上正式建起遵化县,并已经有了土筑城池,遵化名称始于此。“遵化”二字据《遵化县志》记载含义是: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

五代后晋时,遵化属辽国,辽重熙年间(1032-1054年)于县置景州清安军,天庆十年(1120年)遵化已属于金;宋宣和五年(1123年)金国将蓟州等6个州还宋,其中有蓟州,改名滦川郡,郡治遵化县,隶燕山府,遵化随之归宋;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亡于金,遵化又归金,属金中都蓟州;元、明和清初,仍在袭用遵化县治。

本文尝试简述遵化在宋辽金时期的一些历史文化遗存。

1、西下营乡的保安塔

保安塔位于遵化城西北西下营满族乡塔头村东南山上。塔为八角三层砖塔,高十三米,直径一点五米。相传始建于辽代,塔寺村东南是一块龟头地,村东即山下有一条河,为了防止乌龟翻身造成水灾,所以在山上建成了这座塔,原意是可以保安防灾,故名“保安塔”。

此塔历史悠久,比清东陵要早600多年,是遵化以及唐山历史最悠久的古建筑,被列入唐山十大古建筑之首,是遵化古县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1959年落雷震劈了东南角。1982年被公布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在遵化市政府组织下进行了修缮。

修缮前的遵化保安塔(探寻辽迹摄)

修缮后的遵化保安塔

2、萧太后梳妆楼

在遵化汤泉东南的一座小山上,现在仍然可见萧太后梳妆楼遗址,辽国的萧太后出巡狩猎后为在汤泉沐浴巧梳妆,特在此修建了梳妆楼。

萧太后梳妆楼,网络图

3、龙山寺

清乾隆年间《乾隆直隶遵化州志》(乾隆二十一年刻本)寺观记载:“龙山寺,郡东南十二里辽天庆间建。”清光绪年间《遵化通志》卷四十二<古蹟考>“寺观”目记载:“龙山寺,州东南十二里龙山南坡山凹间,辽天庆间建。”辽天庆年间,时间为公元1111年至1120年,为辽国最后一位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的曾用年号,据此推断:龙山寺距今约900年左右。

清乾隆年间《乾隆直隶遵化州志》(乾隆二十一年刻本)记载的龙山寺

龙山寺遗址

龙山寺古碑

4、舍身台辽代契丹文字

公元938年辽朝领有燕云十六州后,此地逐渐发展成佛教文化重心,尊崇佛教,佛教大盛,到辽朝晚期“僧侣、佛寺之数冠北方”。鹫峰山棲云寺作为佛教名山古寺当时住有大量契丹僧人,其舍身台传说就是僧侣的练武之地。在舍身台一侧约5米远,悬崖峭壁之上,人迹罕至,刻有几个古代文字,通过对比,疑为契丹文字。

舍身台发现疑似辽国契丹文字

舍身台发现疑似辽国契丹文字

5、鹫峰山长明灯

辽道宗咸雍九年(公元1073年),在遵化东北鹫峰山,信士们奉施了一盏长明灯,是一个精致的石盆,盆内用白金镶嵌,可以容油八升,中间树烛胎,烛胎浮在油中,不时地转动,点燃烛胎,在白金映衬下,闪烁如星。

石质白金镶嵌长明灯,网络图

6、宝林寺

宝林寺,遵化州南30里刘备寨乡姑娘峪村北桃花山中,光绪版遵化县志记载为金章宗泰和年间(1201~1208年)建,已废。

宝林寺现存的用于井架的古石碑

现场遗存的宝林寺精美的砖雕

宝林寺现存的赑屃

7、达志沟村及瓦子庄村的辽太子墓

遵化苏家洼镇达志沟村,村北山顶上有一座鞑靼坟,据清代遵化州志记载是辽代一位太子的墓,故取村名为达子沟,至民国初年,该村村民赵宗城将村名改称为达志沟,并刻字立碑,直至今天。相类似的,在苏家洼镇瓦子庄村村南也有一座小山包,也葬有辽国一位太子。

契丹人

影视作品离得契丹人

光绪版遵化县志记载的瓦子庄辽太子墓

以上为宋辽金时期部分遵化的历史文化遗存。遵化,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

整理、图片:王亭贯

遵化文史公众号 

主编:王亭贯

副主编:李国军、陈淑香、于国生、邵俊波、杨会、孙付东、张莲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