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百草顶玉皇庙的钟声重新敲响

 遵化文史 2020-08-18

作者:李红卫

编辑:王亭贯

引言:《遵化文史》公众号上文章《遵化国各庄百草顶玉皇庙的采访实录》发表后,阅读量大、留言踊跃,很多人希望重建古寺庙:

一、集思广议,制作百草顶玉皇庙平面效果图

国各庄与百草顶历史渊源不可分割,国各庄与它山水相亲,大山与村子紧密相连。在千年古村国各庄,人们对百草顶自然而然地有一种亲切感,每当国各庄的游子回来,都要爬百草顶,好象要了却一种心愿。今年十月,我约同学们重登百草顶,只见百草顶上荆棘丛生,一片狼籍,野草疯长遮盖了山路,让人心里感觉失落落的,好象缺点什么?百草顶上应该有很多故事,应该有古迹古庙才对。在山顶上,老连长李连柱给我们讲述着百草顶玉皇庙的前世今生。可是,还能看到什么呢?如今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这里还有过庙,有过文物古迹,有过那么多美丽的故事和传说。我想,我应该写点什么呢?这之后,我来到了市作协,在这个大家庭里,我认识了可亲可敬的韩部长、周主席等作协各部门的领导和老师,也认识了王亭贯老师。王老师主编遵化文史的拯救和挖掘工作,正好我也喜欢这个栏目,也是缘分,我们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因此受王老师之委托,我在校友群发了一份“征稿通知”,通知得到了村党支部王海书记的关注与支持,大家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为了让这一段历史重现,校友们很快做出了反应。我们这些六七十岁的老孩子,就是凭着一种对后人负责的心气,走访了全村近50名八十岁以上的,比我们更老的男孩子。(注:因为八十岁以上的女孩子多是外嫁来的,她们了解不多。)根据老人们认真的回忆,大家纷纷把信息反馈到李红卫手上,又很快传递到遵化文史王老的手上,经过王老师的修改整理,一份百草顶玉皇庙的平面效果图出来了。

遵化国各庄百草顶玉皇庙位置图,制作:王亭贯

遵化国各庄百草顶玉皇庙平面图,绘图:李红卫,制作:王亭贯

二、我的一点感言

陈冲老道死时,大概是1946年,土地法大纲以后,冀东一带解放了,那时候还没有建国,玉皇庙无人居住,年久失修,风吹雨淋,破败不堪,没有几年就坍塌了,那山门自然也经不起地震的折磨倒了下去。时间一晃过去了七十多年,老一代人都相继离世了,百草顶玉皇庙和陈冲老道都成了历史的传说,如今的百草顶满目疮痍,此情此景,家乡人民是痛心的,家乡人民对百草顶怀有很深的感情,要不然只是一两天功夫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参与回忆关注与调查。李连柱表叔放下饭碗就去找王占义了解情况,梁明也是不辞劳苦上山坡找梁友寻问实情,还有王爱凤从北京赶回来问她老爸。在这里我们对每一位参与者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你们的回忆,才使百草顶玉皇庙的这一段历史展现给大家,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也盼望玉皇庙的早日重建,恢复历史原貌,仅此而已。国各庄紧靠水平口湿地公园,这是一块很有发展前景的风水宝地,相信我们的家乡无限美好!

三、范桂华校长谈观后感

范桂华老师近照

《百草顶玉皇庙的釆访实录》写得很好!我村是个历史名村,又是个有山有水的风水宝地,如果有条件的话,能把百草顶玉皇庙修建恢复原样,那可是件大好事,可称为有历史悠久意义的古老建筑,如果把水门口和我们北山的果园统一规划与百草顶玉皇庙古建筑连在一起,再在北山坡上盖一些农家院,让它吃住游一条龙建一个水平口湿地生态园那就再好不过了,那样,既能提高和活跃我们遵化县的人文生活,又能增加我们国各庄村人的经济收入,真是个很好的人文景观,这是我很早以前就对家乡的期盼与梦想。

胡成华老师和范桂华老师近照

四、梁福成师兄谈观后感

梁福成师兄近照

百草顶的采访实录写的非常好,可读性很强,可信度很高,玉皇庙不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更是国各庄这个古老村庄的历史见证!小时候读过小说《夜奔盘山》,是讲述蓟县盘山抗日根据地的故事,那时候国各庄被称为小盘山,在掩护八路军伤病员,拥军支前等方面是做了大量工作的,百草顶的山洞和玉皇庙的道人也是为抗日做了贡献的,这些沧桑历史应该让后人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重修玉皇庙,恢复其原貌就好了,这应该是人们所期盼的。

五、千年古村国各庄老街回忆

我们国各庄,过去是千年古村国舅庄,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的老街。除了百草顶玉皇庙之外,我们村还有五座庙。这些庙不知道是哪朝哪代修的,但起码也有几百年了。其中最具规模的当属村中心的大庙,其余四座都是围绕着大庙而建的。有村西的老爷庙和西大影壁,有无头庙(俗称五道庙)。有村东李树春门口的药王庙,东南角的龙王庙。龙王庙规模也不小,还有大戏台,上面有戏楼。戏楼北面的广场很大,村子里有什么重要活动都在那里。比如看戏看电影,开大会,耍龙灯等。解放后,龙王庙药王庙就分给无房的群众住了。大庙改成了学校。大庙的一进门,就是一棵大槐树,北面是大殿,大殿北面是东西各四间耳房,在北面是后殿。西耳房的西边是洋瓦房(即天主教堂),东耳房的东面是操场,操场东面是厕所,北面是男厕所,南面是女厕所。厕所外面是五道庙。五道庙前有两棵古树,那是几个人合抱不过来的。孩子们常在那枯树洞里玩捉迷藏。村子里还有很多民居青石台阶门楼的小瓦房四合院,有三进院和四进院……当然也有茅草屋大碾盘,这一切造就了古村之美,如今,脑海里还能回忆起老街的样子。

六、龙王庙的传说

宋修塔,唐修庙。据《遵化地名文化大观》记载,国各庄建于唐代。当时建村时是有过风水考虑的。国各庄北靠大山百草顶,南面有座小山形状如一条小龙,那东山头恰似龙头。村西的小山也形状如龙,在西河沿处有一个小山丘,形如馒头,故曰:二龙抱蛋。每年夏季,山洪暴发,北面的山水下来,在国各庄的村东村西形成两条小溪,经过两座小山的脚下流入西大河。百草顶的山水是由村东下来的,经过辣子泉水库注入东大坑,再经过流水沟那片菜地流到龙王庙下面的大坑,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常年不枯的深水潭,雨水在这里南下,经过南山头子就形成了一道小河,故又名:河湾。山水在河湾向西向南,通过松坨子流入西大河。话说钓鱼台的一条小龙逆流而上,一直游到村头的流水沟下,小龙见这里水深平稳,就不走了。所以人们就在这里修了龙王庙。从此小龙王就在这里保佑人们不受山水冲刷,一年四季平安。过去的流水沟龙王庙大街地面铺的都是大青条石,现在六七十岁的人都看到过。

后记:千年古村国各庄,原有老街和多个古寺庙,国各庄人民渴望在百草顶现有旧址上重建玉皇庙,希望玉皇庙的钟声重新敲响

投票是否赞成重建百草顶玉皇庙,欢迎文后留言你的理由:

作者:李红卫

李红卫(山野村人),男,河北省作协会员,唐山市和遵化市作协会员。1955年生于遵化市平安城镇国各庄村,学至高中,当过农民、工人、小学教师、供销业务员,1995年进入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工作,任图书发行主办(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爱好文学,多年笔耕不辍,于北京、省市各大媒体报刊,发表过多篇文学作品,主攻小说、诗歌、散文,并出版长篇小说《蓝天上的彩虹》。

编辑:王亭贯

王亭贯,男,遵化人,遵化文史爱好者,遵化作家协会会员、美丽乡村摄影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