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速设计秘诀vol.3——魔方法

 Duni设计学院 2020-08-18

 

▼▼

·    ·  前  ·  言  ·    ·


       考研快题的考察,时间非常紧张,相信很多小伙伴都被画不完图的痛苦折磨已久。在快题中,时间的分配包括两大块内容:方案构思手绘上板。而手绘的部分想要提速是很快的,只要勤练勤画,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画图流程,就可以进行“无脑操作”了。绝大部分同学的问题其实出在方案构思阶段。

       如果你在方案构思阶段花了过久的时间,反反复复修改不能确定,那就要赶紧反思一下自己的构思过程是不是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步骤并且缺乏逻辑分析

      而今天我们要分享的快速设计秘诀——魔方法,就可以让你在方案构思阶段凭借清晰的思维和冷静的分析下笔如有神,用最快的速度和最明了的操作取得最佳的效果!

       魔方法——乍听之下有些侧重于自身空间和体量的操作。确实这种方法的本质是将固定的体量进行多样的组合叠加,但我们要记住,组合的方式可以有无数种,但最终只有场地环境才能决定你应该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

       特别是近几年来快题命题对同学们的场地环境应对能力的要求变高,我们更不能拘泥于某些思维定式,在考场上,拿到任务书,分析出考点,再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和设计要求,将我们分享的各种设计方法进行创造性地运用,才有可能获取高分!


所以,今天,
小编就以华南理工2014年考研初试试题为例,
看看如何在快题考试中创造性地运用魔方法进行设计! 

·  正  ·  文  ·  来  ·  啦  ·

Part1.真题解析

任务书解读

01

基地西侧是粤剧博物馆,北侧是多层民居,西北侧为宝庆大押历史建筑,东侧为规划路。地块处于历史街区中,需要考虑建筑的层数、尺度、空间组织与周围建筑的融合。可以考虑运用内院、室外露台、架空、室外路径等空间来整合功能,形成现代立体的岭南建筑空间。   

02

本题为小型民俗博物馆建筑设计,有几个方向需要考虑:
1)岭南传统建筑的空间特征如何应用在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中;

2)博物馆建筑的流线、光线、视线设计

3)项目用地所处区段将成为荔湾涌游览线上的一个重要空间景观节点和文化休闲场所,需要考虑建筑的开放性和半开放性设计


方案构思逻辑

1.如何处理大空间?

不管在哪种类型的题目中,一旦出现大空间,就应该提起警觉,优先考虑如何处理这些较为棘手的重点空间。本题有5个250m²的大空间设计,分别为3个展厅,1个仓库和1个报告厅。250m²的展览大空间建议尽量是无柱大空间,层高在4.5m以上。本文有2个平面尺寸推荐,分别为12mx21m,8mx32m,前者如果想获得开放展厅需要抽柱子,如要使用则必须大空间叠加大空间。两种平面尺寸相互组合,可以生成3种不同的组合关系,分别是:

1)3个12mx21m,这个结构难度太大且用地有限,不推荐使用

2)2个12mx21m+1个8mx32m

3)1个12mx21m+2个8mx32m

       五个大空间的开间、进深和层高一经确定,其实就已经产生了五个固定形状的体块。下一步就是分析场地现状,思考如何恰当且巧妙地排布和叠加这些体块。

▲12mx21m柱跨(中间需要抽柱子以实现无柱大空间)

 ▲8mx32m柱跨

2.面积计算

根据题意,用地面积2880m²,建筑密度≤40%,经过计算,一层建筑面积1152m²,除去交通面积,纯使用面积约为806m²≈3X250m²,也就意味着一层只能排3个250m²的房间。
根据任务书面积要求,经过计算,办公后勤部分面积之和为250m²,门厅茶室商店面积约为350m²,加上另外五个大空间,一共约7.5个250m²的体块,因此会出现2层为主加局部3层的建筑体量。可以选择将3个250m²的展厅均放到2层及3层报告厅和展厅进行叠加,这样避免了展厅4.5m以上层高与普通功能空间3.6m层高并层不好解决的问题。
但是需要考虑报告厅的层高及大空间叠加大空间带来的高度落差问题,设计中需要处理由此产生的1F、1.5F、2F、3F之间丰富的错层及高差关系。

注意:为了使基地西侧空间更开放、更渗透,不建议报告厅放这这个区域,建议放在东侧。为了降低体量,达到对街区的最小影响,不建议报告厅作为独立体量,建议与其他功能叠加。


3.空间设计

01

交通组织

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街区用地,在快题中较为少见,西侧考虑参观人流的主要入口,东侧为次要入口,另外要考虑东西道路的衔接以及停车与主入口的关联。

02

建筑空间渗透设计

项目用地所处区段将成为荔湾涌游览线上的一个重要空间景观节点和文化休闲场所因此考虑以门厅、茶室、室外平台、室外路径,架空空间、屋顶大台阶向西侧打开,以创造可达性更强的室外休息、交流、观景场所以及多种游览路径。
 

      ▲常规围合,一条空间渗透     ▲V字形围合,两条空间渗透 

03

场地限制

基地南北28m尺度,除去南北各8m的房间和2m的走道空间,导致大多数考生考虑做一个8m的院子,但是用地的西侧较大,如果对形体进行局部的扭转,可能会产生2条院子或较窄的室外路经及视线通廊,丰富西侧粤剧博物馆的视线关系,是一种有难度的设计。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把理论分析转化为实际操作呢?

给大家三十秒思考一下!

时长:30''

时间到

小编为大家找了3个优秀作品 ,以供大家参考

请听小编一一道来......

Part2.优秀作品分析

小编所选择的这三个优秀作品都鲜明地体现出了魔方法的基本操作,表现为一些固定体量的组合叠加,但由于场地条件较为丰富,它们的应对策略不尽相同,几个体块的组合方式当然也各具特色,最后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构思。这三种构思的区别就在于:建筑与周围景观的渗透程度不同。 对无柱展厅大空间的考虑不同。

作品:扭转体块,实现最佳景观渗透

step1:体块的放置&扭转

       此题中项目用地所处区段位于一个历史风貌区中,应该成为游览线上的一个重要空间景观节点和文化休闲场所,因此尤需考虑建筑的开放性和半开放性设计。同时,西侧有重要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因此要将公共活动功能向西侧打开,以创造可达性更强的室外休息、交流、观景场所以及多种游览路径,以充分利用景观,并营造宜人步行环境。



出于上述考虑,该方案将几个固定体量放置于场地之上后,进行了一个巧妙的扭转。在体量与体量、体量与片墙中间形成了两条庭院,实现了尽可能多的景观渗透。无论是迎合场地外的大环境还是营造场地内的小环境,这种做法都很巧妙,可谓一举两得。同时可以看到,作者针对大空间选择了两种尺寸的组合,即上文的分析中所说的8m×32m12m×21m

step2:体块的连接&叠加

      在首层摆放好几个基本体块之后,在主要功能房间之间还要做必要的连接。在此方案中作者将体块之间的连接处理得非常丰富。首先,可以做成大空间前的节点空间,再结合一个特色交通,可以使空间增色不少;然后,可以做成走廊加交通盒的形式;到了上层,还可以在连接处适当的挖出小平台,使体块与体块之间形成灵活的过渡;

 ▲从分析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几个体块之间的组合逻辑

▲由于不同层高房间相互叠加,而大空间层高在一层半,因此产生了错层。反映在剖面上也使空间更加有趣,制造了一些运动体验上的变化和视线上的交流。

step3:第五立面设计

       

      由于场地所处的环境有其文脉的特殊性,同时也为了丰富造型,化解不小的体量带来的笨拙感,在基本的组合与叠加完成之后,还需要着重在第五立面上花点心思。在上述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种的手法。比如坡屋顶这一历史元素的应用,展馆上面开采光天窗,室外的平台和大楼梯采用遮阳板等等。这些手法既符合场地性格又回应了地区气候特点,最重要的是使整个造型效果大气丰富。

作品二:横排体块,围合中心院落

step1:体块变形&首层策略

       魔方法的运用虽然开始于敲定几个特定体量的体块,但一定要记住我们不能被事先计算好的尺寸和形状所局限。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使方案更加灵活,空间更加丰富。在这个方案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体块的变形。具体体现为首层门厅和茶室共同占据了一个8m×32m的体块,但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了弯折。这样做既实现了建筑的围合性,又使门厅这一重要空间有内庭院作为对景。同时,竖长型内庭院和门厅形成的这一轴线对景观的指向性明显。也突出了对其的重视。

       对于体块之间的连接,本方案同样选择用尺寸局部缩小的楼电梯、卫生间等作为联系。这种做法不仅使大体量更加突出,最后也对造型有利。

step:重复叠加&局部变化


      在首层平面排布好之后,固定形状的体块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进行重复叠加了,当然,要符合功能分区的逻辑。这种体块的重复叠加对方案构思来说非常的省时省力,但如果完全没有变化又未免过于呆板。因此在重复中寻求变化也是我们始终要记在脑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在本方案中,南侧二层小房间占据了一个完整的体块,但进深缩小以留出一条阳台,同时端部的平台扩大,使立面和造型立刻产生了虚实对比,从而要比完全重复的叠加操作要丰富很多。

      我们都知道,将楼梯间做成玻璃体的形式有时对造型来说是很有效果的手法。在此方案中,同样采取了这种做法。西南角的楼梯间被处理成玻璃体之后,为整个雕塑感比较强烈的展览建筑带来了一丝轻盈和灵动,大虚大实的直接对比也很简单明了。

step3:第五立面设计


      本题中所给出的房间面积并不算小,单个体块的体量也较大。即使通过一些连接手法的变化和局部立面的凹凸,也消解不了体量的庞大感,往往会显得较为笨拙。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在第五立面上动点脑筋。即通过屋顶形式的设计、开天窗的手法、体块的高低错落等来丰富我们的造型。本方案同样选取了场地环境中的坡屋顶元素,加之在长长的体量之上使建筑立显生动柔美,较为符合岭南建筑的气质。为避免坡屋顶过于单调,并且也是出于博物馆采光要求,还在屋顶开了一些条形天窗,简单的手法带来不错的效果!

作品三:竖排体块,室内外交替渗透

step1:体块选择&排布

      上文在题目分析中我们推荐了两种尺寸的体块,前两个方案对两种体块皆有运用,而此方案只选择了12m×21m的尺寸。由于场地地形的限制,作者最终选择了横向排布三个体块的策略。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两个内庭院,内部景观比较丰富。在功能上,将开放空间放在西侧面向景观,而办公、库房等辅助功能放在东侧,报告厅置于中间。不同功能体块的排布也很合理。

step2:错层&连接

      本方案中三个体量之间形成了错层的关系,这是因为中间体量的一层被放置了报告厅,而东侧体量一层和二层叠加了库房和办公的功能。导致三个体块之间有丰富的高差变化。因此使原本较为呆板的日字形平面不再过于套路。

      体块间的连接选择了两端连廊的形式,因为要解决错层高差,所以连廊中是有楼梯的。这种动态的参观流线结合内庭院的景观给人带来丰富的空间感,让观者经历观展、观景、观展的交替体验。我们说博物馆有“流线、光线、视线”的“三线要求”,此方案中的流线和视线无疑是比较好的。同时,连廊的小而虚与三个体量的大而实形成鲜明对比,对立面和造型来说也很有利。

step3:造型设计

      同样说到第五立面,本方案中坡屋顶的运用也是尊重环境文脉的体现,屋顶天窗也满足了“三线要求”中的光线设计要求。

      由于本身三个体量之间有高度变化,并向景观方向呈上升趋势,经过连廊的连接,造型方面是比较丰富的。在立面上,通过玻璃窗和百叶两种开窗方式的选择制造虚实对比,使立面也具有了一定的变化,总体而言是很成功的!

 分析过了以上三种成功的运用,我们

再详细解释一下魔方法的思维逻辑 !

分析确定元素

       每一个快题题目根据难易程度不同都会给我们设下或多或少的限制,这些限制可以说是我们解题的障碍,也可以说是我们设计的依据。以本文中的题目——华南理工2014年考研初试题为例,我们之所以找到设计的出发点——两种不同尺寸的体块组合叠加,就是因为任务书中对功能的硬性要求。

      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确定因素,是考场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同样的条件对有的人来说只是棘手的障碍,对有的人来说却能通过分析将其转变为设计的动因。在此题中,经过对大空间的优先考虑和不可或缺的面积计算,我们才能清楚地知道原来此题的实质就是如何操作几个250㎡的体块。有了确定因素作为操作的基点,再加以场地条件的控制,设计的结果就会是成逻辑的、明了易读的。同时也会大大缩短构思的时间。



分析不定元素


     所谓不定因素就是指对环境限制条件的不同应对策略。此题中的环境要素是比较明显的,包括了自然景观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其他需要考虑的点也是比较多的,上文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一些关注点和应对策略。即使读了同样的分析,由于对各方面条件考虑不同,不同的人也会做出不同的方案,这就是我们设计中的不定因素



“确定”与“不定”的恰当结合

       分析出了确定因素和不定因素,剩下的工作就是将二者恰当的结合起来。也就是确定因素的操作要以一定的策略去回应不定因素的考验。

      如果不去迎合不定因素,那么即使分析出确定因素就是体块的组合,你的设计也是缺乏逻辑并且脱离场地的。反之,如果没有确定因素作为设计的单元,即使对不定因素考虑的很周全,也会花费很多额外的时间去进行方案构思。快速设计有其特点和窍门,有时对时间的把控是要优于细细思酌的。



小编还要再啰嗦几句:

时间过得很快,2020考研已经越来越近

现阶段我们决不能松懈对快题的练习,不论是大快题还是小快题

都是最后可以决定绝大多数人命运的

除了平日严格自律多多练习多多积累认真总结

也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和快速的思维逻辑

假以时日当你能形成自己一定的思考程序和一些用的较溜的手法

那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时候

加油吧研友们!

转发此文章到朋友圈并集赞20,截图发送给几凡华南即可获得三套方案原图呦!!!

扫描二维码,添加几凡华南

编辑丨几凡编辑室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