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元图解建筑史第二季-06 | 斗拱专题与宋清建筑对比

 Duni设计学院 2020-08-18

建筑史,实为动态的建筑学;建筑史观,是探论古今关系的重要价值取向。如果说建筑史是每一位建筑师的必备养分,那么建筑理论更像是汲取建筑养分的触角。史实的积累相当程度回答了“是什么”这个基本问题,而理论的阐述帮助我们思考“为什么”以及探索“怎么办”。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至关重要,这对于建筑历史和理论的学习的“维度”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元图解历史第二季

“第六讲"

斗拱专题与宋清建筑对比

No.1

 空间概念——井、中、营 


01. 井——井田制,商周的聚落网格规划
1 斗栱:建筑等级-用材模数-单位材、栔、分(份)
1、 辨析宋清斗栱的构造

2、辨析几组关键做法
A、单栱:最简单的斗栱——重栱:瓜子栱上有慢栱

B、“斗口跳”与“把头绞项造”:非完整铺作,常见于民间,没有等级。

C、偷心斗栱:挑头无横栱,横栱的设置少于斗拱出跳(唐宋建筑)
计心斗栱:挑头有横栱,横栱的设置等于斗拱出跳(金元以后)
03. 铺作的理解
“出一跳谓之四铺作”,出一跳自身为一铺,另外栌斗、耍头木、衬方头各一铺,故四铺作。

宋-铺作
四铺作
五铺作
六铺作
七铺作
八铺作
铺作=出跳数+3
清-踩
三踩
五踩
七踩
九踩
十一踩
(无实例)
踩=2×出跳数+1

4、斗栱作为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A、宋材分制
  • 材:斗栱栱木断面为基准的模数单位,高15分,宽10分(3:2),取自栱高

  • 栔:高6分,宽4分(3:2)

  • 份:模数材栔等级的最小单位,1/10材宽      


B、清斗口制

斗口取自栱宽

  • 材:高14分,宽10分

  • 栔:高6分,宽4分(2:1)


5、《营造法式》关键点:
a、缘起-身份等级
b、目的-“关防工料”
c、准则-“以材为祖”;
d、方法-“变造用材”。

No.2

 宋清建筑对比 

1、 殿身


外观
宋式顶大,出檐远,正脊和檐口呈弧线,斗栱硕大疏朗,富有弹性
清式屋顶和殿身较为均称,正脊和檐部呈直线,柱子侧脚较小或无,出檐短,斗栱排布繁密,看来规正,但却弹性
须弥座
束腰较高,有的具有两层束腰。花饰复杂,是装饰的重点
清代束腰短,花饰简单,多是单层束腰
柱础
宋代复杂,多有雕饰(《营造法式》)
清代大多无雕饰,简单。(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2、用材制度


用材制度
材分八等,材分制
11等,斗口制
等级分类
材分八等最小者3*4.5,最大6*9
十一等,最小者斗口宽1寸,最大者6寸
斗栱用材模式
单材、足材(受力)之分
均为足材
斗栱绝对尺度
宋代最大殿和最喜小殿用材不同

模数化程度
材分用于构件的高度和宽度,长度多用尺丈计
全用斗口(或柱径)计,甚至开间进深


3、斗栱
斗栱
宋代有计心造和偷心造,有重拱造和单栱造。斗栱高度占柱高1/2-1/3。昂有受力作用,昂嘴薄,多为劈竹昂式也有琴面式。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差别不大,素枋或正心枋之间用散斗垫托。泥道栱和瓜子栱同厚。
清式斗栱占柱高1/5-1/6,昂不受悬挑之力(但溜金斗栱的挑金做法受力)昂嘴近琴面,柱头斗栱较大,补间斗栱较小(因强调梁柱交接),正心栱比其他栱宽1/4斗口以插栱垫板,正心枋实拍做法

4、梁柱关系

柱子
檐柱
宋代呈梭柱,柱高处有卷刹,径高比1/8-1/9,有侧脚
1/9-1/11,小式1/12
内柱
宋代1/11-1/14,
清式同
高层柱
叉柱造、缠柱造
通柱或用榫卯接长
柱网
宋元时代柱子排列变化大,常减柱,除副阶外内外柱等高,檐柱有升起
清代整齐,柱子无升起,内外柱区别不大
阑额
唐时无普拍枋,阑额用材大,柱上顶斗;宋及以后有普拍枋与阑额呈T字形
清以后呈凸字形,大额枋下有由额垫板和小额枋,或仅用檩垫板、枋
唐宋有明草柎之分。明柎呈月梁状,梁头一般不伸出外檐;草柎多直梁,梁枋断面比2/3
宋以后有伸出现象,则梁头做成耍头状;清式柱头做挑尖梁头,无明草柎之分,做法规矩,加工简便,多是直梁,断面比4/5-5/6
节点
脊檩下,唐代多只用叉手;宋代用叉手、蜀柱、丁华抹颏栱,纵向有顺脊串联系稳固。榑和梁间用托脚,梁柱之间用斗栱和驼峰支垫
清代脊檩上有扶脊木,脊檩下有脊瓜柱。檩下有串和垫板(俗称檩三件),无叉手和托脚,角背比较简单


5、梁架
生头木
宋较长,一间到一间半,比较缓和
清式较短,半间或更短,整体性较好
梁架结合
宋式梁与梁之间用斗栱搭接
清式梁与梁、梁与桁之间直接接合,极少用襻间
整体性
檐柱与金柱之间的联系,宋代靠斗栱上的梁柎解决,不够稳定
清式由挑尖梁和穿插枋直接联系,稳定性加强
角梁
宋代梁架角部有大角梁、子角梁、隐角梁和续角梁
清代只有老角梁、子角梁和由戗
举折
宋代平缓,从上往下,落架
清代自下而上,由折达举
庑殿顶
宋代不推或者仅推脊檩
清代只有檐部不推,余皆推山
歇山顶
宋代收山较大,甚至一间至一米
清代收山一檩径

6、小木做法
椽望
椽望即上檐出:宋代深远,约柱高4/10-5/10,椽头有卷杀,排布疏朗
清代上檐出3/10柱高或略大,椽头圆或方,椽档等于椽径
瓦面
宋代屋脊是垒起来的(即瓦条垒脊)端部有鬼面瓦;脊顶有瓦扣,装饰用鸱尾,屋角用嫔伽
清式则为定型构件,预制,脊饰用吻兽,屋角用蹲脊兽
博风
宋在檩的位置加悬鱼、惹草
清式加梅花钉装饰
山花
宋代不做装饰,博脊凹入
清代常用装饰
装修
宋代常用直棂窗、破子棂窗,隔扇多用四抹头
清代多用隔扇,一般为六抹头。直棂窗比较少,一般为条子活,可以开启。常见菱花式。槛窗下用槛墙
天花
宋式殿堂常设平棊或平闇,内部常用斗八藻井
清式藻井多用角蝉、圆镜
彩绘
宋代彩画可分为三类: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土朱刷饰
披麻捉灰,和玺彩画、璇子彩画、苏式彩画(等级从高到低)

No.3

 作业展示 

阅读材料:
《中国建筑史》第8、9章
候幼彬、李婉贞《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6、7章

作业要求:
1、一跳四铺作斗拱
2、图析宋清建筑的外观特征(以晋祠圣母殿和太和殿为例)


相关链接

0元图解建筑史第二季 -01

以时间脉络梳理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的流变

0元图解建筑史第二季-02

空间视角下的中国传统建筑

0元图解建筑史第二季-03

国都的变迁

0元图解建筑史第二季-04 

中国木构建筑大木作解析

0元图解建筑史第二季-05 

中国木构建筑——殿堂-厅堂、小木作专题


编辑丨几凡编辑室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