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速设计秘诀vol.4——微差法

 Duni设计学院 2020-08-18

·    ·  前  ·  言  ·    ·


       对于同济的考试制度而言,不管选考哪个方向都要对西建史理论有一个基本的掌握。绝大部分同学仅仅把历史当做枯燥机械的重复背诵,其实理论与历史本是一体两面,西建史难道只是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吗?并不!历史上大师的理论并不应该仅仅留在我们脑子里,同样也可以被转化到平时快题练习的方案构思中——比如柯布的建筑漫游、密斯的流动空间、莱特的有机思想、康的服务与被服务空间等等。

       但我们今天重点要说的其实是路斯的空间体积规划(Raumplan)。这种理论虽然被认为操作起来比较有难度,但恰恰非常适合在快题考试中使用。大家都知道,快题想要画得出彩非常难,尤其在小快题中,给人施展的操作空间并不大,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路斯的这种设计理念,很有可能就会在一众相似而平平的方案中突出重围,用具有特色和品质的空间得到阅卷人的认可~

      但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种理论的直接运用还是有难度的,不知道如何转化、如何落实。不用发愁!今天小编就为你带来另一种设计秘诀——转化自路斯空间体积规划(Raumplan)的——微差法


我们特意选取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题目来演示微差法的应用,

下面请集中注意力!

听小编细细道来.......

 

·  正  ·  文  ·  来  ·  啦  ·

Part1.真题解析

任务书解读

       这是一个几乎没有环境条件限制的小快题题目,偏向于考察建筑自身的空间体积操作和室内空间的营造。题目中给定了一个已有的外壳——底层面积为9m×9m=81㎡,高度为6m,显然只能做两层。如果两层满铺的话建筑面积有160㎡,但题中只要求面积在100㎡以上,因此还是有“浪费”的余地的。我们经常说“好空间都是浪费出来的”,对于这种两层的小建筑来说,常规的做法有两种。

      ▲内部空间手法                                                             ▲外部空间手法 

       相信以大家现在的水平,都会觉得这种做法太过寻常

无非是将建筑简单地划分为两层,局部做出通高和室外平台或者灰空间

远远称不上是设计中的亮点。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将它们进行优化呢???

给大家三十秒思考一下!

时长:30''

时间到

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两种进阶手法,以供大家参考!

Part2.进阶手法——微差法

温馨提示:文末可获得文中三套方案的高清原图呦!!!

1

第一种进阶手法:内部微差

       既然大家都觉得简单的两层均分、局部通高是很无聊的,那么如何快速地产生各种不同的层高呢?答案如图所示——室内的连续退台。这种大平台逐级抬高连接一二层的方法在内部制造了丰富的落差,也因此带来了如下好处——


1、交流感增强——

       通常的通高空间需要通过仰视或俯视的动作来进行视线的交流,而因为利用微差法所产生的落差比较小,基本在平视的范围内就可以产生不同高度上的交流感。这就给人创造了更多视线交流的机会。

2、流动性增强——

       连续的室内退台旁边辅以台阶可以拾级而上,无疑增加了竖向的空间流动性,打破了层与层之间严格的界限,让二者的联系不再仅限于视线上的,也是可以在连续不断的运动中通过身体去感知的。

3、空间丰富性增强——

       因为制造了几个介于一层与二层之间的“中间层”,空间的丰富性大大提高,不再是相对均质的了。较高的空间可以放置主要功能,提高空间品质。而较低的楼板下可以用作库房等辅助房间,减少体积占用。可谓各得其所各尽其用

2

第二种进阶手法:外部微差

       这种优化方式是把一层屋面板抬高,使室内空间净高增加,同时,利用一层屋面板和上层屋面板之间的高差开侧窗以引入光线。这种做法产生的好处就一目了然了——

1、优化了采光方式

       这种做法使光线的引入柔和而别致,不再仅仅局限于千篇一律的常规侧窗,无论是内部的空间感受还是外部的造型效果都得到了提升。而且在有些跨度较大的建筑中,侧高窗还可以帮助解决中间跨昏暗的问题。

2、制造了上人屋面


      稍微跌落的屋面很自然地可以成为一个舒服的天然平台,供人休息活动。而且由于屋面之间的落差不大,彼此可以互相连接,从而形成连续的室外露台。和上一种内部微差法相呼应,有异曲同工之妙。

3、使造型更加丰富


       因为微差法产生的落差不是很大,最终在造型上很容易呈现为体量之间错落有致的关系。它不像一层的高差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形体减缺感,而更多地是以一种微差去营造灵活多变的整体造型效果,在处理上给人感觉更为细腻。      

看过了小编分析的两种优化手法,相信大家也绝非完全陌生。在平时的案例积累中,我们也能看到不少类似的操作。其实微差法不光是来自于路斯Raumplan的转化,也汲取总结了一些优秀实际案例的做法。

下面我们精选了三个十分典型的案例,进一步分析这种方法产生的效果!

巴埃萨——阿利坎特大学图书馆


      巴埃萨的建筑总是有着简单明了的平面和生动有趣的剖面,前者制造了纯粹和静谧,而后者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空间体验和独特细腻的采光处理。什么是图书馆?对此巴埃萨的回答是:“一个人,一本书,和可供人阅读的充足的光线。”


▲透视草图
大师的草图是最能直接反映其设计意图的,而且从草图描画的构想到现实的建成情况,二者的契合度往往是很高的。

在这张设计草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种策略——被用作阅览空间的三级室内退台。退台之上的空间是明亮宽敞自由的,为阅览和学习提供了极佳的体验。而下部支撑退台的结构中间较为低矮和阴暗的空间则可以放置一些藏书或辅助的功能。

这样的构想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巴埃萨对于空间的思考也经历了几个步骤的变化。


首先,由于阅览空间的跨度比较大,如果简单地采用大平层两侧开窗的做法,会导致中间跨非常昏暗,这对于图书馆建筑来说当然是绝不允许的。于是巴埃萨采取了第一步操作——提高层高,增加进光量以照亮更深处的室内空间。

这样做的效果虽然立竿见影但未免简单粗暴。一方面空间仍是均质而单一的,只满足了基本的功能需求而没有更多的体验感。另一方面这种采光方式也并非最优解。房间内各个部分对于光线的感受不一,靠窗的地方光线可能会过于强烈,而中间跨的照度可能仍然不足,室内的照度均匀度不是很好。



于是,在此基础之上,巴埃萨进行了第二步操作——把平层变为了三级台地,也就是我们所总结的,室内微差的处理。这样的变化所带来的效果小编在上文中已经做了详细的分析:包括视线交流感增强,空间的流动性和丰富性增强等等。

大体上室内被分为了上明下暗两个部分,上部主要使用空间更加有趣,而随之产生的下部空间则被用来放置对高度没有什么要求并且需要避光的书架。这样微差所带来的下部消极空间也被有效地利用了。但是,采光质量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于是,在最后一步,巴埃萨把局部屋面板抬高,制造出微差以在房间的中部再一次引入北向的光线。这样采光效果就非常柔和且均匀,第三层台地的上部净高增加,进一步提升了空间品质。建筑在室内空间营造和采光方式优化上都取得了非常棒的效果!


▲平面图

▲剖面图

▲模型照片

▲室内效果图


在最后的建成结果中,建筑师的构想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实现。室内的空间感受延续巴埃萨的建筑所惯有的宁静和纯粹。白色的墙面,漫射的光线,三层阅览退台,一起构成了一个能让人凝神静思的完美的图书馆。

在这个建筑中,巴埃萨依然以简单明了的功能性的平面回应了项目的要求,他采取的策略也是简单,有逻辑,并且有效的。那就是利用微差去改善室内空间和采光方式。而这个策略在整个设计中是被置于首位的。 



童明——董氏义庄茶室

       董氏义庄茶室座落于苏州市平江历史街区之中。政府希望将它从一个破落的居住和工厂街块转变为餐厅和酒吧,使平江路这条河街成为更吸引游客的地方,可以为他们提供休息、茶饮和简餐,同时也可以观赏周围的历史景观的场所。



▲总平面图

董氏义庄茶室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保护传统的城市肌理。它所处的基地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房子,原本就存在一种错落有致的密度。同时基地傍着一条河,河上有两座桥,其中一座稍宽,而建筑出入口就选在靠近那里的位置。并且特意留出一个广场,挖了一个水池,尺度非常得当。与相邻的房子之间也有了一个透气的口子。

从平面上看,在原本狭长的基地里,设计者利用原本的屋子做了更细微的划分,在东西向,他以备弄和廊道使义庄几乎一分为二,在西北端保留了山墙,插入了新建的体量,并使它们保留了一进一进的庭院的形态。

但东西两侧,南北前后每个院子的宽窄和位置并不相同。这说明除了横向的切割之外,纵向也在进行着连续的切割。


▲茶室平面图

从平面图可以清晰地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建筑体量架于底层的水池之上,如果以较小的高度架空于地面之上多少会有点生硬和尴尬,但这方水池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使建筑像是浮于水面之上,为其增添了一份轻盈和遗世独立的感觉。同时也使入口处的空间感受更加精致

建筑本身是一个规矩的矩形,中间留出一个长形中庭,和原有的传统建筑肌理暗暗相合。庭院四周就是呈阶梯式上升的茶室空间。两侧各被划分为三块台地,而两端是较大的平台空间。这种做法给人以强烈的漫游感。整个建筑仿佛变成了一条路径,在历史的话语中盘旋而上,而使用者在漫步的过程中,也能细细体会时空的交汇与形式的对话

▲模型照片

▲剖面图

从模型照片和剖面图可以直观看到,建筑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旋转上升的楼板,每层抬的并不高,只有40cm,这种具有微差的台地一直通达屋顶,这样形成了连续性的室内空间,具有极佳的交流性和漫游感。同时,相对应的也产生了室外层级而上的景观平台,游客们可以在露天的环境中进一步欣赏历史街区美丽的天际轮廓。


▲立面效果与细部构造

建筑外表面用一层镂空青砖墙进行包裹,材料的选择也尽量去和传统民居产生对话。而砌筑的方式形成了镂空的效果,使游客在室内可以获得通透的视野,去观赏周围的历史景观。而到了外部在视觉上又会形成较为密实的体量,用来限定沿河的广场空间。在夜间,灯光将使整座建筑如同灯笼一样,用来烘托历史街区复兴的一种特殊氛围,产生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景象。




赫曼·赫兹伯格——阿波罗学校

       荷兰建筑师Herman Hertzberger的设计理念一贯关注建筑与使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阿波罗学校就是一个理想的案例。它是赫兹伯格最早运用“大阶梯”这一空间手法的学校,不仅在功能上满足需要,并且提供了很好的交往空间

▲场地布局与建筑体量

场地被划分为四个方块,建筑占了两块,剩下两块是活动场地。
两栋建筑以场地对角线为轴对称关系,各自都包含有小学班和幼儿园班,当建筑沿对角线对称布置时,可以使得小学和幼儿园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出入口直接通向各自的活动场地。 

建筑特意放置在四分之一块场地的中央,小学的出入口朝向前操场,以纪念性的大台阶直接导向二层,同时台阶后的墙体退后并导成弧线更加强调了入口的引导性;幼儿园的出入口在一层,朝向后操场。另外场地位于高档住宅社区内,因此建筑的体量被控制得似周围别墅般大小。

▲空间组织与平面布置

两栋建筑都被设计成立方体,所有的教室都布置在方形平面的四个角,并环绕着一个中央共享的中庭,以中轴线两边对称各有两间教室,但两边的楼板错开半层,所以从剖面上看一边是三层,另一边加上屋顶平台和半地下室一共有四层。

▲剖面设计

室内的核心是一个8.2m通高的中庭,被设计成类似阶梯剧场(Amphitheatre)的形式,有五级大台阶将两边相错半层的楼板联系起来,首层教室前面面对台阶的区域可以当做一个小舞台。中庭四周被错列的的楼层环绕,除了顶部天窗投下自然光以外,四周楼梯间和教室都有光线通过玻璃砖和大面积的玻璃窗漫射进来。

整个中庭光线柔和明亮,四周各层的公共空间丰富而富有戏剧性,到处都有视线的联系,到处都可以成为供老师、孩子们活动和交往的有趣的空间。


  ▲中庭阶梯空间设计


重点介绍一下建筑的核心------中央共享空间。赫兹伯格的设计理念贯穿于所有他设计的教育建筑和办公建筑中。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一个趣味十足的共享中庭。

它不似我们在商场里司空见惯的哪种单调的大型中庭,而是尺度宜人、可以开展许多活动的交往场所,多半有些台阶,甚至会有小舞台或者投影设备,楼梯和台阶的设计不仅仅只是为了交通,更为空间增添了趣味。回廊经常突出一些小龛进一步增强视线交流。

这种设计非常鼓励人与人之间的积极交往,形成建筑空间和使用者的良性互动

▲立面表现与结构逻辑

立面看上去似乎只有两层,因为教室的窗被精心组织并且在方向上有意错开,使得每个立面都很丰富,实墙和窗玻璃的比例均衡。建筑外墙采用了一种名叫B2 block的清水混凝土砌块,赫兹伯格早期的建筑经常采用这种砌块,砌块的长宽高尺寸为220mmX100mmX165mm。外墙采用空心砖构造。整个建筑都是基于混凝土砌块砖的模数构造

建筑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梁柱承重,框架和楼板都是现浇混凝土。顶层局部采用了钢结构,中庭的顶部是三个2.5mX4.5m的双层透明天窗。 整个结构和构造完全暴露在外,而且这恰恰是建筑主题之一。

   ◆ ◆ ◆  ◆ 

 
                                           结语

微差法涉及到较多的高差变化,对有的同学来说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上手,但俗话说得好:“有难度才有高度”。我们要做的就是克服畏难心理,积极地去运用。因为微差法其实是很适合用在快题考试中并呈现比较优秀的空间效果的。

为什么小编会这样说?原因有三

1、很多快题的任务书建筑体量都只要求做两层或者三层,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做不出太多的空间变化,一些常规的空间手法大家都在用,如何突破大平层的格局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一般的快题考试,尤其是3h快题和小快题,任务书要求的面积小,功能也比较简单,其实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难度其实也不是那么大,比较好操作。

3、这种手法产生的不仅是丰富有趣的内部空间,同时还有外部灵活的落差所带来的形体变化和采光方式的变化等,这些都可以为我们的设计增色不少!

操心的唠叨

到目前为止,小编已经陆陆续续地给大家分享了好几种行之有效的快速设计秘诀,不知道研友们有没有积极地用起来呢?需知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在看过之后也必须主动地把这些方法用于平时的思考和练习中才行呀!千万不能只停留于“朕已阅”的程度,理论结合实践,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时间过得飞快,厚积方能薄发,选择了远方的人们,加油吧!!!

转发此文章到朋友圈并集赞20,截图发送给几小四即可获得三套方案原图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