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距离与美感

 儒墨轩 2020-08-18

隔着细雨织成的帘幕,远看街景和行人,你一定会感到,那模糊的影子更添美感。因为距离造成的神秘意味,令人颇费神思和想象。

面对一座久已向往的名山,你如果远远望去,眼见得云绕雾裹、若隐若现的胜景,心中一定是倍增快慰,庆幸自己终于来到了它的脚下。你一面想象着山上的险峻,一面奋力攀登;而当你站在山顶的时候,你的视野又变换了景物:远处玉带似的河流,炊烟袅袅的村庄,弯弯曲曲的小路......而山本身又似乎暂时被你遗忘了。你陶醉在天地茫茫的朦胧之中,甚至臆想着天外天、云外云......

回忆,不管是辛酸的,还是甜蜜的,总让人产生如梦似幻的感觉。你想起曾经流连忘返的那一片海滩,或是乘船航行的情景,或是故乡村头那一棵古老的枫树,或是与好友依依惜别时的桥头明月,你既感到如在眼前,又觉得扑朔迷离,正像旷野的流萤渐近渐远。

永恒的时空令古人无限叹惋,在现代人的心灵世界也投下了抹不掉的倒影。孔子立河岸,望着流水感叹“逝者如斯”,陈子昂登高台,“念天地之悠悠”......时间的一去不复返,空间的无可穷尽,在人的潜意识里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近则思远,此则思彼,清晰、真切和模糊、隐约难解难分。

距离产生了艺术的美,诗与画最为典型。一首诗不一定是某种事件的实录,而多为某种情绪的暗示;一幅画并不求场景的细致描摹,而更偏重于“写意”,中国画尤其如此。中国古典诗中,有的画意最足,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的诗情难测,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中国诗画每每相通,皆以“空白”为美,使人回味无穷,其奥妙就在于“心”与“物”的距离。

(原载于1988年第4期《美与时代》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