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李相峰/漫话“打麦场”

 百姓文学社 2020-08-18

致力打造普通百姓的‘微’文学领域公众平台

漫话“打麦场”

小满节气眼看来到。

这时的田间,远远望去,青里泛黄。小麦就像十五六岁的毛头小子,稚气正在消退,成熟的劲头一天一天增加。

农人喜欢这种阵势:到了这个阶段,收获的日子为期不远矣!

小满之后,再过半个月就是芒种。“芒种”,我一直觉得就是“忙着种”,因为“春争日、夏争时”的农谚,经常在三夏时节被母亲提起,用来激励我们争分退秒不可懈怠。经查过才知道,芒种者,意为“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同时宣告麦收战役的正式打响——该开镰了!

买麦要,买镰刀,买草帽,木锹,扫帚,簸箕,大叉,小叉,布袋,口绳,这一切准备妥当,就该“结场”了。

结场,就是在田间地头,设计出一块大小合适的土地,薅去成熟的麦子,平整好之后,均匀地撒一层水,水要不多不少(多了等待时间长,少了“结”不住,有尘土坷垃);待土地“定皮儿”(水分渗进土里,而且在上面行走时不沾鞋的程度谓之“定皮儿”)以后,用石磙在上面辗轧,使地面达到结实光滑的程度。这时,一个打麦场就算结好了。精心整理过的打麦场干净光滑,有点像现在的柏油路面。

“麦熟一晌”。麦子说熟就熟了。镰刀收割,麦要捆个儿之后,还要把它们一车一车拉到场里。因为这些麦个子圆滚滚光溜溜,把它们装上车平安运抵打麦场,不仅是一项力气活,还是一项技术活:有经验的可以把排子车装的像个小山,几乎看不见车子,还能稳稳当当地运到场里;技术不行的装得歪歪扭扭,走一路掉一路,遇上斜路坑洼路还可能翻车,让人笑话。

要打场了。须得选个晴好日子,一大早就开始把规整垛好的麦个子一个一个取下来,解开麦要,均匀摊晒在打麦场上。越松散越均匀越好,好透光透气。等日上三竿,还要再次拿大叉翻腾一遍。

原本就没有多少水分的麦穗临近中午就差不多晒干了。这时候,拖拉机带着石磙就开始来回转圈。碾的差不多了要再翻一遍,底面翻到上面,接着辗轧。

等第二遍辗轧结束,一般地就该起场了。先拿大叉把较长的麦秸择澄出来,再用小叉挑出较短的。这道工序,最好还要抖一抖钢叉,以防止其夹裹麦粒。麦秸被放在一边,暂且不管。然后就该堆麦稳子了(“麦稳子”,就是麦粒混着麦芒和麦糠还有短麦秸的混合物)。木排子,簸箕,木锹,一起上阵。麦稳子很快从四周被聚拢,朝向东西被堆成了山脊状的一溜长条。

扬场风须要不大不小才好。如果有风,接着就开始扬场;如果没有,只好等着,甚至半夜起风半夜扬场。

不得不承认,扬场也是个技术活,“会扬的一条线,不会扬的一大片”。起风了,扬场开始——木锹扬到六七尺高就撤回,黄灿灿的麦粒雨滴一样落到扫干净的空地上,麦芒、草屑、麦糠还有尘土们,都飘扬起来,随即不断分散,慢慢飘落,眼见的与麦粒截然分开。落下的麦粒上,也不免会夹有杂物,这就需要用扫帚再次净化,名曰“打扫帚”。崭新的带有细枝茸叶的竹蔑扫帚在落下的麦粒面上轻轻漫过,喜人的麦粒就洁净如洗了。

扬场的,打扫帚的,不疾不徐,一唱一和,像一首和声乐曲。

在不断的沙沙声中,麦堆越来越大时,扬场就快要结束了。

稍事休息,开始装袋。装的装,系口的系口。一会功夫就能完活。

把麦糠运走,可以填入粪坑沤粪;再把麦秸垛成像蘑菇一样的麦秸垛;打场战役于是宣告结束。

作家风采

李相锋,一位年至不惑的教育工作者,微信号haoyun4526。本人喜欢读读写写,愿意结交志趣相投的所有大侠。

社长:金罡

总编:鑫雨

主编:莫然

副会长:云朵

嘉宾:郭进拴、陈沛富(书画家)

执行主编:徐非也,任亮

特邀评委:刘顺洪、程奋只、薛翠珍、杨晨
特邀主播:幸福、念、一生有悔

责任编辑:朱进钢、若兰、曹思

百姓作家联盟欢迎您!

作者投稿作品需原创首发(请附带作者简介)。投稿题材不限。投稿五天若没有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为便于及时处理稿件,请作者将稿件投到投稿邮箱,微信、QQ对话框不收任何稿件。投稿作品推送后若涉及纠纷,文责自负。投稿邮箱:1505105907@qq.com(诗歌除外)、3458527207@qq.com(诗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