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罗新国|艾草香里过端阳

 百姓文学社 2020-08-18

作者简介

罗新国,退休教师 ,热爱文学,偶有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

春/暖/花/开

 艾草香里过端阳
文|罗新国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伴着这熟悉而走心的歌谣,端午节的味道,在一把把艾草的氤氲香气里,在粽子的糯香中,在熊黄酒浓烈醇香中,渐渐浓郁起来。
平时没人惦念的艾草,在这个特殊日子,粉墨登场了。它静静地长在菜畦、路旁、塘岸、溪畔,郁郁葱葱地连成一片,羽状形叶子好似人的手掌,一簇簇恣意地向天空舒展。一缕微风吹过,它们轻盈地摇曳,像蒹葭里的伊人,虽未施粉黛,散发着一袭幽幽的、淡淡的馨香。人们拿着镰刀,出了门,随便找一个地方,割上一大堆抱回家,捆成一把一把挂在门楣上,家里家外便弥漫着淡淡的草香。又将剩下的一部分艾草洗尽,放入锅中煮开,熬成艾草水给孩子泡澡,这样是洗澡水,能让孩子不长痱子,怕蚊虫,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

《本草》记载:“艾叶能灸百病”,《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在乡亲的眼里,朴素的艾草也是吉祥草,挂在门上,可以避邪祈福,沐浴身体,可以清热祛湿。将艾叶放入老鸭汤里煮开,好似有着苦藠一样的味道,一点淡苦,一舌鲜美。

端午节,艾草也能做成美食。母亲选最嫩的艾叶,与瘦肉剁碎,做成包子,揭开热气腾腾的蒸笼,香味扑鼻;或者将艾叶切细,拌入面粉绞成麻花辫子,放进油锅里“扑哧扑哧”地炸,咬开金色的麻花,酥爽香脆,有艾草浓郁的香;艾草煮过的鸡蛋,也染上了黄绿的颜色,用五彩的绳子编织包好,挂在孩子的脖子上,是节日的味道,也是父母寄予孩子吉祥健康的美好祝愿;用井水将浸泡一两天的糯米、枸杞、红枣,用粽叶包成有棱有角的粽子,煮粽子时,水里也放入几株艾草,软糯香甜的粽子,又多了艾草的清香。

端午前夕,村里村外,左邻右舍,弥散着缕缕艾草的香气。

端午时节,屈原的魂魄也穿过时空归来。五月初五这天,秦国的战车攻破楚国国都,屈原抱石投入汨罗江,潇水上留下一段壮烈的爱国誓言:“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鸡蛋、馒头、粽子抛进汨罗江,划起龙舟,点起河灯,敲锣打鼓,昼夜呼喊,不想鱼虾咬着了屈原。那时、那景、那情,该是何等惊天地、泣鬼神。

屈原走了,但他的气节,他的骨气,他的灵魂也正如一株艾草,青青地长在一个民族的心田里,正是“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彼采艾兮”,艾者,爱也,爱国、爱家、爱民。是草木对泥土的依偎,是爹娘对儿女的寄情,是游子对村庄的思切,是龙的传人对国的眷恋……都化成了这株艾草,令人魂牵梦绕。

艾草不避不争,枕风伴月,远离浮华,在春夏秋冬的更迭中,葳蕤地生,淡定地去,留给岁月一道“平安符”。闻着家门边挂着的艾草香气,心底不由升起一种亲切的温暖,一种恬淡的幸福。

艾草,携着乡村的气息,在端午节,与乡愁姗姗而来。

《百姓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