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宁界·美文】:(倾情悦读)杨新红 ‖《那些年那些事儿》

 甘宁界 2020-08-19

【甘宁界·美文】:(倾情悦读)杨新红  ‖《那些年那些事儿》  

 
杨新红

那些年那些事儿   

杨新红       

那些年那些事儿

杨新红

     不知道从啥时间开始,我成了一个很怀旧的人儿了。往事总不断的在我的脑瓜子里浮现,演绎甚至梦游。有时候躺下来任思绪飞扬,电影镜头一样的少年活动场面让人心跳加速。      

镜头一:摔着膀子打陀螺

       

    一到冬天,处处都可以见到鞭打陀螺的 场面。孩子们吸溜着鼻涕在宽敞的大场里吆喝着,鞭子摔得噼噼啪啪犹如新年里的鞭炮儿。我们鞭下的陀螺都出自我们的双手,没有一个是来自商店的商品。侧着身子、摔着鞭子、叫着号子、拧着脖子、口水飞扬、呼天喊地、嬉笑连天.....陀螺在我们的眼里就是生命,天亮开始,天黑收场满脸都是汗渍,尘土沾满了脸庞的我们一个个神采飞扬。寒冷被热气融化了,饥饿被欢乐替代了。谁都顾不上回家吃一口,谁也不放弃劲头上的比拼......
      生命在于不停地运动,我们一年四季不知道什么叫感冒。脚冻肿了、手动破了、并没有因为手破了就停止活动。闲暇的农村处处欢声笑语,广袤的原野歌声此起陂伏,那些跑了调子的歌曲陪伴我们走过了春夏秋冬。
    

镜头二:满脸尘土跳格子

      记忆中的跳格子有两种,一种叫“跳方”在地上画各大方框,隔成八个小格子。拿个瓦片什么用脚踢着,分组比拼折腾着。一种叫“跳飞机”和跳方差不多,也是用脚踢瓦片的活动。这两项活动男娃女娃都能玩,整天口袋里装着一踏踏瓦片东家出来西家进去吆喝着、踢腾着。太阳落山羊进圈,带着一身、一脸尘土就回家了。现在偶尔也能见到孩子们玩,但玩的很孤单,也很无耐不像我们那个年代那么专一、那么投入。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那种沉浸在心灵深处的欢快未曾忘却。现代人怕孩子们粘土,怕尘土飞扬影响孩子的健康,孩子们少了和土接触的空间,身体也变得单薄、弱不禁风起来。我们每天生活在快乐中,即使尘土飞扬但我们练就了抵御病毒的防护系统。那些民间小游戏伴着我们一路走来,一路上我们歌声嘹亮!

  

镜头三:叽里呱啦捉迷藏

       堆满草垛的打麦场成了孩子们捉迷藏最好的地方了,一大堆孩子聚在一起,分成两拨了讲清规则就开始了。这种游戏往往选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炊烟袅袅的农村,半个月亮似乎经常挂在天边。月下捉迷藏好刺激,几个胆小的往往手拉着手猫着腰一起行动,更好笑的是他们叽叽咕咕的叫嚷着,往往还没有藏下来就被俘虏了。月下的大草垛就像拔地而起的蘑菇,笑声把皎洁的月影揉碎了贴在孩子们脸上...呼喊声、尖叫声、全体俘虏者的歌唱声给宁静的村庄带来生机。大人们催吃的声音往往不起作用,最后在父亲的吼声中依依不舍得离开。
      捉迷藏的日子就像昨天一样,我们一晃都成了中年人。飘在耳际欢乐的喊叫声不时重临。看着孩子们一滩泥一样躺在床上、沙发上,我的心就回归到那些年代那些开心的往事上。一年四季,我们从没有停止过活动的脚步,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皮肤上闪烁着健康的光芒!

  .............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单一了。宅在家里的他们像一株弱不禁风的幼苗,连看电视都是躺在沙发上看。细长的脖子没有经历过生活劳动的磨练,整天伸着脖子咳嗽咔痰俨然一位病殃殃的老人。我多么想把他戳进泥土里,让他接受黑土的洗礼、接受山风的历练。我心中的镜头好多多,但在后生的生活中又经历了几件?
      每每想起那些年的那些事儿,每每看着一脸迷茫的儿子,我的心里五味俱全!

 

杨新红  回族  1974年6月出生于西吉县新营乡玉皇沟村.现供职于西吉三小,小学一级教师.自幼爱好文学. 

公           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