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是一场失去了初心的东征活动?

 瓜子心 2020-08-19

今天的圣地耶路撒冷

从公元1096年至公元1192年这接近一百年的时间里,西欧信仰天主教的国家相继发动了三次十字军东征,为的就是和伊斯兰世界争夺圣地耶路撒冷的归属权。然而在这前三次东征活动中,十字军只有在第一次东征活动中达到了战前所预想的战略目的。

而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则以十字军的相继失利而告终。虽然英国十字军在第三次东征活动中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战果,但因英国后方不稳的原因,领导英国十字军的理查一世不得不选择放弃进攻,仓促结束这场有可能获胜的第三次东征行动。

东征活动中的十字军将士

虽然英国十字军在第三次东征活动中并未落败,但依旧没有收复耶路撒冷,而且还与萨拉丁签署了由伊斯兰世界控制耶路撒冷的条约。对于天主教国家来说,这仅仅是权宜之计。当西欧局势再次得到稳定后,教皇还是决定再次发动夺回耶路撒冷的军事行动,这便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之所以会发生的原因。

然而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和前三次有着本质的不同,虽然战前制定的计划依旧是夺回耶路撒冷,但十字军却在战争开始后不久选择调转枪头,进攻同属基督教世界的拜占庭帝国,并且对其都城君士坦丁堡进行了长达三天的洗劫和屠杀。不仅如此,十字军还在拜占庭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新的拉丁帝国,拜占庭的历史也因此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中断。

正在行军的十字军士兵


法国国王受到教皇征召,发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公元1192年,英国国王理查一世率领英国十字军在东方孤军奋战,虽然其身边仍有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的辅助,但依旧面临着兵力不足、后勤补给不畅的局面。与此同时,理查一世还接到了英国内部即将发生政变的消息,而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先前也曾参与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但因与理查一世不和故而选择撤回法国)却正准备横渡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本土。在这种环境下,理查一世已经不可能再继续进行东征活动,故而和萨拉丁签署了停战条约,就这样草草的结束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几次击败萨拉丁的英国国王理查一世

理查一世和萨拉丁约定,仍然由伊斯兰世界控制耶路撒冷,但是穆斯林不得拒绝并阻碍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朝拜。对于英国国王来说,这是最好的结果,毕竟即便收回了耶路撒冷,而自己丢掉了英国国王之位那也是得不偿失的。

然而教皇却并不甘心就这样失去对耶路撒冷的控制权,于是在公元1198年时,教皇英诺森三世号召西欧封建领主再次组建十字军,进而夺回圣地耶路撒冷。英国约克大学政治哲学硕士Mark Cartwright(马克·卡特赖特)在《Fourth Crusade》一文中曾经提到:

"The Fourth Crusade was thus called for by Pope Innocent III (r. 1198-1216 CE) in August 1198 CE. As previously, those who went to the Holy Land and fought the infidels would receive a remission of their sins, but as an added incentive, Innocent III now extended this 'benefit' to those who gave the necessary money to fund a warrior to go in their stead."

(译文:和以前一样,那些去圣地与异教徒战斗的人会因其功绩而被上帝赦免他们的罪孽。不过,英诺森三世还准备了一个额外的奖励,就是让资助十字军东征的人们也得到这个"好处",即便他们没有真的前往前线作战。)

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

不过,英格兰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并未参与到这场东征活动中来,即便两国曾经参与过第二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而一直和教廷保持着紧密关系的法国,这次依旧接受了教皇的征召。因此,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便以法国十字军为核心主力。

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给了法国及其它西欧国家非常深刻的教训,那就是后勤补给一直严重影响到十字军的作战。吸取教训的十字军这次选择在构建起完整的后勤补给线后再行出击,于是他们将目标放在了威尼斯人的身上。


威尼斯商人

从公元1193年开始,威尼斯共和国就在恩里克·丹多洛的领导下进行了改革,国力也因此得到大幅提升,成为当时影响力较大的商业国家。威尼斯不仅非常富庶,且航海技术也十分发达,成为十字军东征路上最理想的海上后勤线建设者。

不过,威尼斯人所提出的价格却让十字军及教皇都大为震惊,这远远超出了十字军东征的预算价格。虽然十字军并不能一口气拿出这么多的费用,但也不得不选择接受这笔账单。威尼斯人也同样明白,十字军根本无法一次性支付如此高昂的后勤补给及运送士兵的费用,故而允许十字军分几次结清。于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开始了。

威尼斯共和国总督恩里克·丹多洛

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规模来看,许多封建领主已经不再愿意投入到东方的战事中了。不仅英国没有参战,就连神圣罗马帝国也不愿意再投入过多的精力。而这次的东征也仅仅拼凑起了四万余人,其中还包括了大量的农夫和管理后勤补给的人员。不过法国人倒是非常积极的参与其中,或许在他们看来,即便前两次的东征都失败了,但依然能够从第四次东征中获取许多财富。

同时,威尼斯人所开具出来的巨额账单让十字军从出发之日起就背上了严重的负债。十字军向威尼斯人承诺,会将劫掠而来的财富冲抵这份账单。这项承诺就暴露出了十字军东征的本质就是为了劫掠财富,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只想收回耶路撒冷。不过,正是因为这份账单的金额过于巨大,这就为后来十字军更改作战目标,转向洗劫君士坦丁堡埋下了伏笔。

十字军将目标转向拜占庭帝国,助阿列克谢四世复位

前文已经提到,在第四次东征的准备工作阶段,西欧国家共拼凑出了约四万人的队伍。但是在出发前夕,因领导者法国香槟伯爵提博三世的突然去世,整个十字军内部发生了剧变。主将的死亡无疑给尚未出征的十字军的士气造成了严重打击,许多法国贵族都宣布退出这场东征。到了最后,十字军的规模就只剩下了一万余人了。

在这次东征中,十字军放弃了陆地行军,而是选择先行前往威尼斯,进而在此乘船前往战场。十字军希望能够因人数的减少而让威尼斯方面减少账单的金额,但此时的威尼斯早已经准备好了十字军所需要的军需,所以果断拒绝了其要求。

乘船渡海的十字军士兵

在十字军与威尼斯共和国签订的合同中曾经明确指出,十字军在抵达威尼斯后必须先行缴纳八万五千马克,也就是让威尼斯人提供一年后勤支援的费用。如果这笔费用不到账,那么威尼斯人将拒绝为十字军扬帆起航,双方为此一度陷入僵局之中。

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威尼斯总督丹多洛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十字军先帮助威尼斯人夺取如今克罗地亚的达尔马提亚地区,随后便可以暂时不向十字军索要这部分起航的费用,接着送其前往战场。虽然十字军非常不情愿,但碍于形势只好接受了这一军事任务。对此,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罗春梅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转向非偶然事件论辨》一文中曾经提到:

"十字军在威尼斯的圣尼古拉斯岛,即今天的利多岛上待了4个月,等待舰队出发,这期间物价极高,十字军几乎像俘虏似的被威尼斯人控制了一切,感到极其恐惧,结果,许多人回家,许多人到别的地方渡海。可见,十字军是被迫离开,而不是主观上想要解散十字军。反对转向扎拉的人、反对攻打扎拉的人也不像维尔阿杜安所说的希望十字军解散,而是想去收回圣地,不愿成为威尼斯征服的工具、不愿攻打基督教徒。"

一名年老的十字军骑士

威尼斯人之所以要十字军为其攻击达尔马提亚,主要是因为统治此地的匈牙利王国国王常常派人劫掠威尼斯的商船,这就阻碍了威尼斯的海外贸易活动。可以说,这是一次威尼斯人的复仇行动。虽然十字军并不善于攻城,但达尔马提亚地区的军队依然不是其对手。很快,达尔马提亚的萨拉城就落入了十字军之手。

与此同时,拜占庭帝国的内部也发生了剧变。拜占庭帝国内部此时刚刚结束一场宫廷政变,拥有继承权的阿列克谢逃亡到了威尼斯境内。阿列克谢向威尼斯总督承诺,如果能够利用十字军帮助自己复位,那么他将帝国财富的一部分作为奖金分给威尼斯和十字军将士们。同时,他也会提供一万名帝国士兵帮助十字军进攻伊斯兰世界。阿列克谢给出的条件十分诱人,他愿意一次性提供二十万马克的军费。在此之前,整个西欧连五万马克都无法拼凑出来。

威尼斯共和国疆域图

当威尼斯人要求十字军进攻君士坦丁堡时,许多十字军将士对此都表示强烈的反对。不管怎么说,拜占庭帝国也是基督教国家,虽然二者信仰不同的教派(天主教和东正教),但本质上都是基督教,无论如何也无法向兄弟开战。但是当威尼斯人以拒绝为十字军提供后勤补给时,十字军妥协了。公元1203年4月,威尼斯人的战船满载着十字军的将士开往君士坦丁堡。

7月,十字军抵达君士坦丁堡的城下。城中的拜占庭军队像往常一样欢迎十字军的到来,毕竟在前三次的十字军东征活动中,君士坦丁堡都是一个重要的军需补给站。然而让拜占庭人没有想到的是,十字军却对他们发起了冲锋。仅过了一天,卫戍君士坦丁堡的重要要塞加拉太塔就被十字军所攻陷。一个星期后君士坦丁堡沦陷了,时任拜占庭帝国皇帝的阿列克谢三世匆忙整理了一些金银细软逃出了都城。

拜占庭帝国皇帝阿列克谢三世

从十字军将目标转向君士坦丁堡开始,这场东征活动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也意味着十字军从此将被威尼斯人牵着鼻子走。十字军本以为帮助威尼斯人夺取达尔马提亚地区之后就可以前往耶路撒冷,但威尼斯人却更想要控制这支军队为其获得更多的利益。

与此同时,十字军自身也是希望能够在这场东征活动中获得足够的利益的,这才会在最终同意前往君士坦丁堡,否则十字军大可自行返回西欧,进而结束这场东征。

十字军正在围攻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再次沦陷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此时的十字军和威尼斯人履行了先前的约定,他们共同扶持阿列克谢登上了拜占庭帝国的皇位,也就是阿列克谢四世。然而,当二者向其索要二十万马克的军费时,阿列克谢四世才发现国库早已经被阿列克谢三世所席卷一空。

身披戎装的十字军士兵

与此同时,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和百姓也都不愿意缴纳这笔军费,于是准备将十字军驱逐出君士坦丁堡,二者再次进入了战争状态。可惜的是,拜占庭再一次战败了。愤怒的十字军将士对君士坦丁堡进行了大规模的洗劫和惨无人道的屠杀,凡是有价值的物品都被洗劫一空,即便是圣索菲亚大教堂也没有逃过这一命运。这场抢劫活动共持续了三天三夜,一共有约五十万马克价值的物品被十字军和威尼斯人所抢走了。对此,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于欢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与拜占庭的衰落》一文中曾经提到:

"这座城市是基督教世界中圣物最多的,特别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克拉里的罗伯特叙述那里有基督的两块十字架碎片,还有百夫长用来刺基督的铁质长矛,以及两枚穿过他手脚的钉子,一个装着他血液的小瓶子,和他行刑时所穿的外衣,同样还有荆棘王冠。现在教堂的通道内都是满载着圣物以及金银餐具的骡子,他们甚至将大门上的银质铰链撕扯下来并且融掉。"

圣索非亚大教堂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清真寺

从事情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十字军进攻君士坦丁堡本就是威尼斯人的一场阴谋。对于威尼斯人来说,根本不在乎十字军是进攻耶路撒冷还是君士坦丁堡。只要能够赚取到这笔运送十字军并向其提供后勤补给的费用,这就足够了。当阿列克谢四世提出愿意支付更多的财富时,威尼斯人立刻就将十字军所出卖,并蛊惑他们前往进攻更加富庶的君士坦丁堡,虽然夺回耶路撒冷的宗教意义更大一些,而夺取君士坦丁堡则可以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

而十字军从一开始就因财力的不足被迫沦为威尼斯人的工具,即便想要进攻耶路撒冷也无法如愿。如果他们不听从威尼斯人的指挥,那么威尼斯人也将拒绝运送他们前往真正的目的地。可以说,君士坦丁堡之所以会遭受如此劫难,其背后的根源就是威尼斯人为了追求利益而不顾一切的意志的体现。

攻占了君士坦丁堡的十字军将士


结语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本就算不得是对伊斯兰世界的战争,而是一场基督教世界的内战。无论是被十字军攻击的达尔马提亚地区,还是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二者都是信仰基督教的基督教世界国家。然而在君士坦丁堡沦陷之后,十字军也并未按照先前的计划前往耶路撒冷,而是在此建立起了拉丁帝国后就宣布结束了这一场东征,纷纷回到了各自的领地。

需要指出的是,十字军进攻达尔马提亚地区是并没有得到教皇同意的。相反,教皇还对十字军这种进攻基督教国家的行为非常愤怒,甚至要将其开除教籍。不过,十字军进攻君士坦丁堡却得到了教皇的默许。对于教皇来说,虽然收复耶路撒冷至关重要,但如果能够通过进攻君士坦丁堡,进而使拜占庭帝国内部的东正教会屈居于天主教会之下,那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天主教廷在这场拜占庭帝国的浩劫中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总的来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充分暴露出了十字军为利益而战的真实企图,也让所有的东西方国家都看清了十字军东征的本质。不过在第二次及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拜占庭帝国为了保全自身利益,甚至还曾经和萨拉丁结成了互不侵犯的同盟关系,给十字军造成了许多伤亡。而君士坦丁堡这次又被十字军所洗劫,或许这就是因果循环吧。


参考文献:

1.《Fourth Crusade》,Mark Cartwright著

2.《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转向非偶然事件论辨》,罗春梅著

3.《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与拜占庭的衰落》,于欢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