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文学家赵元礼,行书传世真迹欣赏,行笔挺秀,结字不输赵子昂

 人众众人 2020-08-19

前言:

声明:本文由清雅阁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 谢!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这样说只是对书法的表象的含义理解了十分之一,从结构上书法确实是线条组成的,但是线条是灵活多变的,一种笔画就有N种书写方式,在不同的书体和不同意境表达时,线条的变化有不相同。书法是被赋予灵魂的线条和书者对汉字内涵的理解的产物,绝对不是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所以很难有人在临帖上超越前人,虽然可以做到以假乱真,但是离真迹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今天我们给大家推荐的是晚清书法家赵元礼的行书,关于赵元礼的介绍,我们依旧在文末做专题说明。在欣赏赵元礼的书法之前,我们还是简单的回顾一下书法的欣赏要素:,要欣赏书法,首先你先得知道书法的历史和演变过程并且了解在演变过程中都有哪些书法家和碑帖名垂千古然后再来谈欣赏书法。欣赏书法也绝对不要在网上和书上欣赏,现场观摩最佳,实在不行买高质量的画册。墨虽然都是黑的,但是浓淡焦稠不同,在纸上表现效果也相差很多,书法家们大笔一挥看似轻松,其实蕴含许多年的练习和思考的结果。

晚清文学家赵元礼行书传世真迹欣赏:

书者介绍:

赵元礼(1868年-1939年),字幼梅,号藏斋,近代诗人、书法家,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曾任直隶河北高等工业学堂监督,1921年与严范孙、金息侯、王守恂等人组织"城南诗社",以"天津近代诗坛三杰"享誉津门。李叔同曾从其学,著有《藏斋集》《藏斋诗话》等。

赵元礼初求刚健后求韵练字必须先练人,柔中见刚,可以说是赵元礼追求的一种书法境界。"盖执笔必须十分用力,斯于力透纸背,所谓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境界极不易到,先求阳刚,再求阴柔。"孟昭联对此体会很深:"在我临摹碑帖的时候,赵先生曾经教导我,在刚入手的时候,要写得刚健有力,最好先把这些字放大开来写,仔细琢磨每一笔的走法,然后再追求整个碑帖的韵味,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字,手随心到,真正领会其精髓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