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萨尔浒之战,后金为何能以少胜多?

 地图帝 2020-08-20

战略意义

    萨尔浒之战明军以优势兵力出击,却落得惨败,明朝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后金以少胜多,信心和士气大增,以战养战,实力愈发强大,掌握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战后,后金迁都沈阳,双方攻守之势转换,明朝已无法阻止后金的崛起。

双方兵力

明军:精兵9万,女真叶赫部和朝鲜助阵的兵力2万,共约11万。

后金:约6万。

伤亡情况

明军:死伤约4.5万,各级将官战死三百多人,失去两万只火枪和近三万匹骡马。

后金:战死者很少。

双方主要将领

明军:

    杨镐,河南商丘人,曾奉命援朝抗倭,蔚山大败,瞒败不报,谎报军功,被罢职,后复起经略辽东,坐镇沈阳指挥,萨尔浒之战主帅。战后被弹劾下狱,被杀。

    杜松,山海关总兵,陕西榆林人,历任延绥、蓟州、辽东、山海关总兵,起于行伍的猛将,拼命三郎,身经百战,鲜有败绩。萨尔浒之战领西路军,战死殉国。

    马林,开原总兵,河北蔚州人,明朝名将马芳次子,以父荫升总兵,萨尔浒之战领北路军,战败后逃回开原,后来战死。

    李如柏,辽东总兵,辽东铁岭卫人,名将李成梁第二子,萨尔浒之战领南路军,不战而逃,战后,无法受世人非议,自裁。

    刘綎,辽阳总兵,南昌人,万历年间武状元,被称为“晚明第一猛将”,作战勇猛,萨尔浒之战领东路军,战死殉国。

后金:

    努尔哈赤,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人,以十三副遗甲起兵,最终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割据辽东。

    史称他“用兵如神”,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在军事谋略上,在指挥艺术上,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围城攻坚、里应外合、铁骑驰突、速战速决,体现了高超的智慧。

战争进程

    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号召,率2万步骑兵进攻明军。夺取抚顺、清河等不少城堡,洗劫一空毁掉堡垒然后撤回。明廷大震,遂以杨镐为辽东经略,从全国各地调集精兵约9万,加上女真叶赫部和朝鲜助阵的兵力共约11万,于1619年2月兵分四路进攻后金大本营赫图阿拉城。

    赫图阿拉城位于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永陵镇东南的老城村一带苏子河南岸,1616年建州卫都督努尔哈赤在此建立金国,史称后金,即清朝前身。

    西路军将领山海关总兵杜松率宣府、大同等地精兵约3万由沈阳经抚顺关出击,杜松所率西路军为主攻的主力部队。

    北路军由开原总兵马林率领,除本部辽东精锐火枪骑兵外还有从山东、河北、保定等地征调的兵力约2万,由开原出兵南下,过三岔堡,从背面进攻。另外后续还有叶赫部所率女真士兵万余。

    东路军是由号称“晚明第一猛将”的刘綎率领,所率兵力为从浙江、福建、湖南、四川等地征调的精兵万余,另有朝鲜军一万余人,由宽甸出发向北过桓仁、富察之野、阿布达里冈,从右翼攻击赫图阿拉。

    南路军2万由辽东总兵李如柏率领,李如柏的父亲李成梁镇守辽东四十余年,创建辽东铁骑,和戚继光素有北李南戚之称,为明朝两大名将。李如柏率领的是辽东边防精锐,由清河堡出鸦鹘关从西南进攻赫图阿拉。

    后金汇集所有兵力才约6万,兵力只有约明军的一半,后金面临的是场生死存亡之战,针对明军的四面合击,努尔哈赤采取了明智的战术,充分利用各路明军之间的时间差,凭借其骑兵灵活机动的优势,集中兵力攻击一路。

    虽然总体上兵力处于劣势,但从局部的战争来看,后金军兵力上面又占据了绝对优势。为了不让四路大军合围,努尔哈赤初期就派军对东路刘綎大军进行迟滞,为自己的战术争取时间。

    四路明军之中,西路杜松部顺着浑河河谷进军最快,在萨尔浒(抚顺东郊15公里处,现被大伙房水库所淹没)被努尔哈赤团灭,杜松战死殉国。

    击败杜松部后,努尔哈赤快速对扎营在尚间崖和裴芬山的马林北路军展开攻击,将其击溃。在击败西路和北路明军后,利用明军情报不通的情况,假传杜松之令引东路刘綎部快速进军,途中对其进行伏击,刘綎战死殉国。

    李如柏所率南路大军未接战,听闻其他几路兵败,仓皇撤回。至此,萨尔浒之战以明军大败而告终,短短五天时间,十万明军精锐被击败,战损四万五千多人,各级将官战死三百多人,失去两万只火枪和近三万匹骡马,而后金军战死者却很少。

    明军之所以惨败,原因有几点:

    第一、战前准备工作不够。参加萨尔浒之战的明军大部分是从全国各地集结而来的,各项准备工作还没到位,朝廷就不停催促起兵,原因是朝廷缺钱粮,军饷压力太大。

    第二、明军分兵合击之策因几路大军之间没有配合好而计划破产。四路明军行军路线地理自然条件不同,西路走浑水河谷,路最好,而北路和东路山路遥远、地形复杂,加上刚下过雪,行军困难,后金又故意派兵迟滞明军行军速度。几路大军要想如期而抵达攻击位置,在当时的那种条件下,难度太大了。

    第三、激励政策失误。明军统帅杨镐为激励士兵,搞出“擒奴赏格”的政策,擒杀敌军将领,赏黄金白银加高官厚禄。这种激励政策初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杜松所率主力一度其势极猛,打得后金兵节节败退。但是后来明军士兵开始争抢敌军首级,指挥失控,让努尔哈赤抓住时机反败为胜。

    第四、明军装备的三眼铳,射程近、精度差,装填费事,手动点火,穿甲能力很弱,相比后金射程远、杀伤力巨大又方便快捷的强弓,处于劣势。

萨尔浒之战,是明朝和后金此消彼长的一个关键节点,后金以少胜多大败明军,胃口越来越大,直至最后夺了大明江山。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地图帝】原创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