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汉字:车

 为什么73 2020-08-20

细说汉字:车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这个“车”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是车的上视形,中间的一条长的竖线是车辕,车辕的上端是“衡”(驾马处),两个圆形是车轮。金文②的形体基本上与甲骨文相同。③是小篆的形体,仅保留了一个车轮。楷书④由小篆直接变来。⑤是简化字的写法。
 
“车”的本义,在上古专指“战车”,如《左传·隐公元年》:“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大意是:命令子封帅二百辆战车攻打京。后来一般的车子都叫“车”,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车同轨,书同文。”就是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统一了车轨(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和文字。至于《左传·僖公五年》所说的“辅车相依”中的“车”,若理解为“战车”可就错了。这里的“辅”是“颊骨”,"车”字专指牙床。“车骑”一词在古书中较为常见,多指“车马”,如《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请注意:这个“车骑”的“骑”字,应读为jì(计),而不应读为qí(其)。还请注意:古代车、舆、辇(niǎn捻)、轺(yáo尧)是有区别的,应分辨清楚。车、舆、辇、轺都是指车子,也可以指轿子。不过,“辇”原指人力拉的车,汉以后特指皇帝乘坐的车。“轺”是指一种轻便、快速的马车。
 
“车”字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车”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车”和车的动作有关,如“军”、“轿”、“轨”、“转”、“载”、“轮”等等。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1-8、12-17 《金文编》 929~931页。9、10、11 《甲文编》531~532页。18《说文》301页。
 
形声字。《说文》:“車,輿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象形。凡车之属皆从车。”郭沫若《卜辞通纂》:“二车字一作,一作。前者象双轮一辕,辕端有衡。亦有作者,于衡之两端更有二轭,所以叉马颈者也。观此可证殷人一车只驾二马。后者象两轮之间有箱,均车之繁文。金文中车字及从车之字,多如是作。”甲骨文和殷末周初金文中的全体象形的车字,有车箱、两轮、两键、一辕、一衡、两轭,但在殷末周初金文中已有省略车箱的车字,在甲骨文中更有省略车箱的车字,省略车辕和双轭一横的车字,只剩两轮一箱,更有只剩两轮一轴的车字。西周早期至中期车字仍继承繁体全形车字形体,但多省车箱,更有省一轮一箱而剩一轮作者,如果此形省掉一辕一衡双轭,则作車,正与西周中晚期及春秋战国以后的车字同形了。在西周中晚期的师同鼎铭文中有全形的車和省形“車”字。省形的“車”字形体从西周金文省为看, “車”当为一轴一轮两键(或两轂)形。(周宝宏)
 
 ——李学勤《字源》


 車 14A06A10 14A37A7(727) 甲詁3145 金詁1794 戰典531

輿輪之總名,夏后時奚仲所造。象形。凡車之屬皆从車。(尺遮切)籀文車。

釋義:輿輪之總名。
釋形:甲骨文象車衡、戹、轅、服、輪之形,或部分簡省,車覆轅斷則字亦如實呈現。周晚師同鼎省成一輪。其後字形相承,幾無變化。《說文》籀文實為宅簋一類字形之訛形。
甲骨文另有“”一形,舊亦釋“車”,竊以為當釋“軎”(參見下文)。
六書:象形。
 

——季旭昇《说文新证》

 車輿輪①之總名。夏后時奚仲②所造。象形③。凡車之屬皆从車。④,籀文車。尺遮切(chē)。
【譯文】車,車箱、車輪等等部件匯成一個整體,其總稱叫車。是夏后時代名叫奚仲的人製造的。象形。大凡車的部屬都从車。,籀文車字。
【注釋】①輿輪:《段注》:“車之事多矣,獨言輿輪者,以轂、輻、牙皆統於輪,軾、䡈、軫、軹、轛皆輿,輪與軸則所以行此輿輪者也。”②奚仲:王筠《句讀》:“鄭氏《六藝論》:‘黄帝佐官有七人,奚仲造車。然則黄帝時自有奚仲,夏后氏之車正,與之同名耳。'”③象形:將車横看,成。王筠《句讀》:“篆之中央,其輿也;兩一,其輪也;一則屬于輪之軸也。”④《段注》:“从戈者,車所建之兵,莫先於戈也。从重車者,象兵車聯綴也,重車則重戈矣。
【參證】甲文作,金文作。孫詒讓《籀文車字説》:“(左)象兩輪,旁兩畫,象轂耑之鍵,而軸貫之,其中畫特長、夾於兩輪與軸午交者,輈也。輈曲為梁形,前出而連於衡。故(有右形)。長畫與輈午交者,衡也。兩旁短畫下岐如半月者,軏與軶也。”按:照孫説,籀文右旁應作。金文第二字與孫説幾乎完全吻合。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




汉典:zdic.ne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