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持有消费、医疗、科技股的投资者来说,今年是妥妥的牛市。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止目前,食品饮料、医疗行业今年的涨幅分别为52.56%和106.74%,而引领近两年科技股热潮的国产芯片板块则在2019年大涨77.7%的基础上,今年再次上涨57.63%。 真是羡煞众人——尤其是对于持有银行、保险、地产等价值股的投资者来说!截止目前,这三个板块今年的涨幅分别是-6.86%、2.14%、13.33%。 01 真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随着消费、医疗和科技股的大幅上涨,这几个行业的估值快速提升,目前食品饮料行业和医疗行业的市盈率已达到42.43倍和74.14倍,科技股更是不逞多让,动辄百倍市盈率,甚至有一部分上市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 同时,银行、保险、地产的估值仅为5.08倍、13.2倍和17倍,银行股更是大面积破净,让持有银行股的投资者比处于熊市时更为愤愤不平和疑惑。 如此分化之下,投资者各有所思: 持有消费、医疗和科技股的投资者,看着不断拉升的股价和估值,不免有所心虚,要不要止盈并切换到低估值的价值股? 持有银行、保险、地产等价值股的投资者看到无动于衷的股价和消费医疗科技的牛市,不免心生离意,要不要去追高这些热门板块? 对于新入场的投资者来说,也面临同样的疑惑:5倍的银行股和70倍的医疗股,该选谁? 02 对于当前的市场分化,我们认为是由以下原因导致: 第一,疫情之下的不确定性差异。疫情算是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其对有些行业是正面影响,而对有些行业则是负面影响。众所周知,银行、保险、地产等很多低估值行业,本来就是强周期性行业,对宏观经济非常敏感。疫情发生至今,不管是客观上的数据,还是大众的预期,都毫无疑问地显示宏观经济在短期之内已陷入低迷,那么周期性行业必将遭受打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另外,政府为了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减轻企业成本,银行、能源等行业还要让利,而为了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仍坚持房主不炒,坚决不将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这些都是对上述行业的一种负面影响。 而对于食品饮料和医疗来说,疫情影响反倒有种“因祸得福”的感觉:医疗物资和疫苗行业的受益逻辑最为简单粗暴——需求端短期急剧爆发,而产能暂时跟不上,相关上市公司的中报业绩也已验证。疫情基本控制之后,刺激消费成了各地提振经济的首选,也让大消费行业迎来了利好。科技股可以说仍在延续去年的热潮,而“新基建”、中美摩擦等因素助推其今年彻底爆发。 一句话总结,疫情给银行等周期性行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而给大消费医疗等行业则带来了较强的正面确定性。在估值时,市场往往会给较强的确定性以更高的估值,而会给不确定性打“估值折扣”。 第二,基金等买方大幅增持甚至抱团大消费、医疗、科技股,而不断抛售银行等低估值板块。今年以来,基金发行异常火爆,大量投资者借“基”入场,爆款产品、日光基频现,根据各基金中报显示,公募基金在今年上半年大量增持大消费、医疗、科技股,而银行股的配置比例则降至近年的最低点。 第三,充足的流动性助推大消费医疗等弱周期板块的估值水涨船高。疫情发生后,各国普遍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往市场中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近年上半年,不光国内资金快速入市,海外资金也借道陆股通大幅增持A股,北向资金买入规模屡创历史新高。在这种环境中,确定性较强的大消费和医疗等板块更容易出现估值溢价。 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