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三河镇位于合肥市西南部,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三县交界处,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于此汇合,向东流入巢湖,又名“三汊河”。《大明一统志》记载:“三河,在府(庐州府)城南九十里,其源有三,合而为一,入巢湖。”三河之名,始见于世。 桥通三县,水流八方,历经千年的“三县桥”巍然屹立于小南河的碧波之上。因地理位置特殊,富甲一方的三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古城墙上锈迹斑斑的大炮,无言地诉说着当年太平军与湘军殊死搏斗,烽火连天的岁月。 肥西素有“淮军故里”的美誉。今天尚存的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的故居刘老圩、两广总督张树声的张老圩以及湖南提督“盛军”周盛传周盛波兄弟的周老圩等圩堡群,大多建于太平天国战争晚期,或者结束之后。三河小城是放大的圩堡,圩堡是缩小版的城池,是典型的近代防御建筑,适合当年战场,攻守兼备、固若金汤。 三河古镇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以及1991年的特大洪灾,如今已凤凰涅槃、绝处逢生,成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今天为旅游而兴建的三河古城墙,高约4米,以条石为基,上部用旧砖块垒成,内以夯土填实,底宽约1.5米,顶宽0.5米。这种结构不仅可以抵御十九世纪中叶的枪弹,也能承受小型火炮的轰击。墙上有射击孔,城外还筑有南七北二共九座炮台,形成多层次的交叉火力。古镇位于三条河道交叉地带,河宽水深成为天然的护城濠。守军的武器,以发射铅丸的旧式火枪和自制火炮为主,他们称大炮为“羊桩”、铅丸为“元马”、火药为“红粉”、抬枪为“长龙”、鸟枪为“小炮”。镇内考古发掘出数门太平军使用过的铜铸或铁铸火炮,以及大量的铅质弹丸,现分别收藏、展示于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及中国军事博物馆等处。 在三河古镇,许多关于城防的故事口口相传。清咸丰五年(1855)九月,太平军将领蓝成春受命驻守三河,并开工建造防御工事。对太平军而言,土木工程施工难度不大,他们在江西小池口等地建造过同类要塞,经验可谓丰富。但建筑材料较为难找:三河地处平原和水乡,附近没有山岭,不产青石。蓝成春以防御为名索性纵兵劫掠,拆毁三河居民的房屋夺取砖石。在三河城墙的残迹上,至今仍可分辨来自民居的过门石,甚至墓碑的石料。 太平天国“天京事变”使三王被杀,翼王远走之后,正面临朝中无人,军前无将的局面。太平天国经此一劫,元气大损。清咸丰八年四月(1858)湘军胡林翼部攻占九江,并基本收复江西全境。接下来,湘军准备进军安徽。同时江南、江北大营清军虎视眈眈,形势对太平军极为不利。 可是谁也不曾想到,已经濒危的太平天国居然又渐渐恢复活力。石达开负气出走之后,洪秀全放手启用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轻有为的天才将领,解决了失去杨秀清、石达开导致的人才危机。李秀成、陈玉成为了解天京之围,施“围魏救赵”之计,进军安徽,攻下了庐州(今安徽合肥),把江北大营的清军调动起来,攻破了江北大营。这一胜利让李秀成、陈玉成威名远扬,信心大振。 庐州城在安庆丧失之后,成为安徽的省府。省会丧失当然是大事,清咸丰皇帝命令正准备进攻安徽他处的湘军名将李续宾立即移师夺回庐州。李续宾十天之内接到咸丰皇帝七道圣旨,严令攻城。事实证明咸丰皇帝是瞎指挥,李续宾部仅有八千人,并且在连续作战之后,让他们奔袭数百里,攻破太平军重重防线,再攻下庐州,这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皇帝一再严令,李续宾只能尽力而为,他在二十天内连陷桐城、舒城,九月底,进扎庐州城南九十里的三河镇,清军兵临城下。 三河地处要道,是太平军屯粮之所,城池坚固设防,驻扎重兵把守,易守难攻。而李续宾部连年苦战未得休整,进入安徽后又悬军深入,一再分兵,屡犯兵家大忌。李续宾率部猛攻,夺取外围九座炮垒,然伤亡过大,止步于城墙之下。李秀成、陈玉成增援精兵赶到,太平军抓住机会发起围攻,李续宾六千湘勇被全歼,李续宾以及曾国藩的胞弟曾国华皆死于军中。此战的关键,就在于“三河城小而坚”(光绪《庐州府志》),成功迟滞了湘军的行动,使之陷入绝境。三河一战,太平军乘胜连续拿下舒城、桐城、潜山、太湖,占领安徽全境。 李续宾是罗泽南之后湘军最重要的骨干,也是湘军最精锐的核心。陈玉成歼此一军,不仅使太平军重振军威,也使整个战局发生重大扭转。消息传回湖南,湘乡“处处招魂,家家怨别,”曾国藩得信后“中夜以思,泪如雨下”。他说:“三河之大变,全局破坏,与咸丰四年冬间相似,情怀难堪。”也就是说,三河之败对全局的影响与当年湖口之败差不多。胡林翼闻讯也“大恸仆地,呕血不能起”。 太平军方面士气大振,陈玉成、李秀成皆因此获封王爵。三河镇上至今流传着“太平庆功宴”,便是当年太平军庆祝三河大捷就地取材所创。 传说,三河守将吴定规要求百姓每家挂油纸灯笼,杀猪宰牛,犒赏三军,并在太平军指挥部(今英王府)犒赏战功卓著的将士,细细一算,人员正好摆九桌。吴定规审查宴席菜单时发现,虽然菜肴丰富,但总缺少能展示太平军威武之师的大菜。突然,一士兵来报,城河边爬上几只披挂盔甲的东西,兵士将该物抓住,一看是甲鱼,正好九只,吴定规大喜,急令伙夫烹饪,用铁锅盛上,并保持原状,让受赏将士品尝。众将士吃后,大赞其味鲜美。后人将太平军在三河大捷犒赏将士的菜肴称之为“太平庆功宴”。 清嘉庆《合肥县志》记载:“三河为三邑犬牙之地,米谷廪聚,汇舒、庐、六诸水为河者三,河流宽阔,枝津互回,万艘可藏。”典籍简明扼要地道出了三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因为三邑犬牙交借,所以三河的行政管辖模糊不清。三邑有兴兵相争之事,必先据三河。三河是肥西乃至合肥一带的粮仓,筹粮运粮方便,占据三河,便不愁军粮。美国汉学家裴士锋在《天国之秋》中提及,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被清军重重围困,只有江北一条之路可以运粮回京。此后,洪仁玕与李秀成定下了围魏救赵之计,击破江南江北大营,解了天京之围。在裴士锋看来,这唯一一条运粮道正是太平天国起死回生的关键。那么这条如此紧要的运粮道究竟运的是何处的粮呢?太平天国事败,洪仁玕被俘,他的口供中述及“仅有一线浦口之路可通无为州粮道”,无为州即今无为县(市),属芜湖市。可以认定天京被围之际,太平天国的粮食主要来自芜湖米市,而芜湖的大米大多来自三河。三河的大米由杭埠河顺流而下,进入巢湖,后经裕溪口入长江,源源不断地运抵芜湖。因此,说三河是太平天国的生死存亡之地确有依据。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时光如水,岁月如歌。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如今太平军修筑的城墙早已坍塌,只留下断壁残垣。当年的护城河经过修整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游览观光之地。就在当年攻守双方对垒鏖战的河岸边,竖立起一排塑像,有陈玉成(太平军)、刘秉璋(淮军)、孙立人等名人,历史的时空将他们汇集于一处。水岸边湘军名将李续宾的李忠武公祠高耸,俯瞰着太平军的炮台和英王府,昔日的刀光剑影早已淹没在繁华的市井里,太平军与三河的故事代代相传,平添了这座古镇的历史厚重感。 作者简介:董光巨 笔名千里草香,安徽肥西人,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新安晚报》《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以及《今日头条》《安徽散文》《东方散文》等报刊与网络媒体,有多篇散文获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