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图书馆的缘分是从上大学才开始的。一入学,就去了在正在建设中的新区,一切都还不完备,图书馆临时设在某办公楼的一角,是从老区图书馆分了一部分书过来。地方不大,书也不多,根本不像个图书馆,撑死就是个图书室吧。 但我的钢笔画之路却是从这个不起眼的小馆起步的,有一回偶然借到一本周君言的《钢笔风景画法》,让我对钢笔画一见钟情,一下子喜欢上了钢笔风景。 可惜,后来的许多年,虽然一直没有舍弃,但也没能一直坚持画,总是时断时续。要不然,这么多年下来,也早该功成名就了,不会像现在这样,还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摸索。不过,依然很感谢那个不像图书馆的图书馆。在那里,开启了我的钢笔画之路,并成为了伴随我一生的爱好。 工作后,市图书馆离单位很远,有17公里。但我依然赶周末骑自行车去,单程两个小时。后来,市图迁址新建,更大更新了,可也更远了,30公里,自行车轱辘就够不到了。 后来发现离我家不远,有一家私营书店,名“书艺馆”。是书店,但里面的陈设氛围更像是图书馆,开架有座。去的人也大部分是看书的不是买书的。我也很喜欢去,也只看不买,所以对我来说它也算是个图书馆吧。 大庆市图书馆,建筑立面上有一个大大红红的“書”字。 再后来我有了汽车,30公里就不再是问题,我就又成了市图书馆的常客。 五年前,我又在附近的油田图书馆办了个证,油图虽然不如市图馆大书多,但路近座多,方便实惠。 开始去图书馆,是去看书、借书的,后来呢,就慢慢发生了改变,变成了还书借书和画画。现在我基本都不在图书馆看书了。因为我发现,图书馆是个画画的好场所,书可以借回家去看,可这么多现成的模特、免费的场地,回家可就都没了。而且,图书馆安适清静,都自顾自看书,没人关注别人在干什么。还有,馆里的模特姿态相对稳定,即便有动作也大都简单重复,适合我这半吊子画家写生。 所以,现在我每次去图书馆,都是匆匆还匆匆借,然后就开始四处踅摸,寻找合适的目标,选择合适的位置来画速写。有时是阵地战,占据一个有利的地形,找准一个目标穷追猛打。有时是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能打则打,打不了就跑。虽然不能每次都如愿以偿,但多少都会有所斩获。 我不算是图书馆里的常客,但我是常去图书馆的速写客。 书艺馆。一个可以舒服看书的书店。看书的比买书的多。不知道老板如何经营的。 图书馆安静凉爽,也是夏天避暑睡觉的好地方 没有座儿,就干脆席地看书的女孩儿。 这张是手机拍回来画的。时间从容,效果也就不一样。 这张让我想起《小记小吃》里那对蝴蝶结母女。相似的位置,相似的姿态。妈妈的喜好对孩子的影响从小就开始了。 图书馆里看手机,跟家里有何不同? 市图书馆紧挨着东北石油大学,馆里有许多来自习的大学生。 来早了,借览室还没开门,不少人就在走廊的沙发上看手机。 图书馆里的大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到这来自习。感觉也不像是来查资料,是学校自习室不够么? 以下两幅不是在图书馆,而是十多年前,在油田书店(现已扒掉拆迁了)画的。 |
|